一位不寻常的清洁工

士兵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3年秋,一辆吉普军车抵达河南某招待所,将同事们眼中备受嘲笑的清洁工“老雷”带走。</p><p class="ql-block"> 消息一出,人们纷纷猜测,老雷难道犯了什么事情了?但只有招待所领导知道,被大家看不起的“老雷”,身份十分特殊。</p><p class="ql-block"> 就连毛主席,见到“老雷”后,也不禁称赞道:“没想到你还活着,你是志愿军战史上的自豪!”</p><p class="ql-block"> 那么,老雷到底是谁?为何成为一名清洁工?又为何受到毛主席的称赞。</p><p class="ql-block">一、领导看报知晓身份</p><p class="ql-block"> 1953年9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其内容大概为:</p><p class="ql-block"> 寻找一名志愿军战士,此人名为雷宝森,出生于河南上蔡,1948年参加革命,为志愿军26军78师234团9连4班班长,在一次战斗中不知下落,战友们误以为他已牺牲。</p><p class="ql-block"> 战后,26军对战士们论功行赏,4班因表现出色被授予“反坦克英雄班”,而雷宝森因表现突出,被授予“特等功臣”、“一级人民英雄”的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朝鲜政府得知雷宝森“英勇牺牲”的事迹,对其行为高度赞扬,授予其“一级战士”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三年的抗美援朝中,我国投入了290万余名志愿军,只有231人荣立“特等功臣”称号,可见其表现有多出色。</p><p class="ql-block"> 不过,抗美援朝停战后,26军政委李耀文重新翻开档案,他发现雷宝森的档案中,战友们并没有找到其遗体,这就意味着他生还的可能性极大。</p><p class="ql-block"> 毕竟在那个年代,不少志愿军因伤病被迫退出战场,回国后隐姓埋名,不问功臣。李耀文想了想,决定登报寻找,就算可能性不大,也要试一试。</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时,招待所的领导正在看报纸,刚好看到了这则“寻人启事”,他发现“雷宝森”和他们单位的清洁工“老雷”很是相似,两人都是河南上蔡人,年龄都是30岁左右,至于其他信息,只有询问“老雷”才行。</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里,领导立即从办公室跑了出去,四处寻找清洁工老雷,等找到在一旁干活的老雷时,他已是气喘吁吁。</p><p class="ql-block"> 不过领导来不及平复心情,他立即问道:“老雷,你今年多大了?”</p><p class="ql-block"> 老雷被领导的这一关心愣了一下,笑着说:“我1924年出生,今年30岁了。”</p><p class="ql-block">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出生年份不正和“雷宝森”同一年份吗?</p><p class="ql-block"> 领导又问道:“你来这里一年了,还不知道你全名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老雷不知所以,只好规规矩矩说:“我是雷宝森。”</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里,领导震惊了,他没想自己身边站着的正是一级战斗英雄,且还是一个整天被人“笑话”的清洁工。</p><p class="ql-block"> 领导将报纸拿给老雷,问他:“你看看,26军政委李耀文要找的人,是不是你?”</p><p class="ql-block"> 雷宝森看了看,发现上面要找的人确实是自己,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对,就是我。”</p><p class="ql-block">二、遭同事嘲笑</p><p class="ql-block"> 然而,话音刚落,雷宝森就遭到了一群人的嘲笑。就在领导询问他话时,就有不少单位同事聚集起来,他们以为老雷犯了什么错误,想着过来看笑话。</p><p class="ql-block"> 当得知老雷承认他就是那个“特等功臣”雷宝森时,大家忍不住笑了出来,有人说道:“你想出名想疯了吧,哪有战斗英雄连一桶水都提不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原来,1952年的一天,模样黝黑、身材瘦小的老雷来到招待所,尽管他才30岁,可实际上看起来要大上十多岁。</p><p class="ql-block"> 本以为老雷能够出出苦力,但他开口就提出想要应聘清洁工。领导有些惊讶,但也没有说什么,感觉这人比较忠厚老实,干活应该比较靠谱,就将其留在身边。</p><p class="ql-block"> 这之后,老雷工作十分积极,每天按时打扫卫生、拖地,客人来了后连忙给其端茶倒水,得到领导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然而,同事们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老雷才30岁,正值壮年,应该干一些重一点的工作,为啥干女同志的活?</p><p class="ql-block"> 为此,同事们总是在背后议论纷纷:“这小伙子是不是有毛病,30岁腰背就已躬着了,连一桶水都提不了。”</p><p class="ql-block"> 对于同事们的嘲讽和讥笑,老雷只解释此前曾受过伤,身体元气大伤,所以才没法干重活,至于大家相不相信他不想过问,也不去多想。</p><p class="ql-block">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老雷身上的伤是在战场中留下来的。</p><p class="ql-block">三、绝境跳崖,不知下落</p><p class="ql-block"> 1951年1月下旬,“美韩军”为扭转前三次战役的败局,重新组织力量,并调动了大量坦克和轰炸机,企图以“数量”取胜,消耗志愿军的有生力量。</p><p class="ql-block"> 战争打到3月中旬,美韩军再次占领汉城,并企图跨越七峰山,朝着涟川进发。</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一危急时刻,26军234团立即采取反击,时任4班班长的雷宝森接到任务,率领全班人员埋伏299高地,阻挡美军的装甲部队。</p><p class="ql-block"> 299高地地形十分狭长,西侧有一个4米高的断崖,崖下正是北进涟川的道路。因此,唯有守住299高地,才可阻挡敌人北进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雷宝森立即让战友们在公路两边做好埋伏,只要敌军敢过来,就将他们全部歼击。</p><p class="ql-block"> 此时,一场罕见的极端寒潮来袭,战士们身穿薄棉衣,硬是守了3昼夜也没等到敌军。就在大家沮丧之时,远处的轰鸣声这才响起来。</p><p class="ql-block"> 老雷前去查看,发现12辆敌军坦克已闯入七峰山山谷中,随即让火箭手做好准备。在他的一声令下,一枚枚怒吼着的火箭弹射向敌人的坦克,打得敌人晕头转向。</p><p class="ql-block"> 趁敌人还没反应过来,4班9名战士拿着炸药包快速抵达公路,将其扔进坦克“肚子”里,很快就炸掉了美军的11辆坦克,只有一辆侥幸逃脱。</p><p class="ql-block"> 这场战斗是我军步兵巧炸坦克的典型案例,彭老总激动道:“大捷后,我要亲自见一见他。”</p><p class="ql-block"> 然而,不甘失败的美韩军,为了复仇,次日派出3万兵力席卷而来,三面夹击七峰山,企图将我军一网打尽。</p><p class="ql-block"> 在紧急时刻,雷宝森奉命赶往东面战场,支援6班战士。但等4班赶到时,6班战士全体牺牲,防御阵地也被敌人炸毁。</p><p class="ql-block"> 雷宝森等人眼含着泪花,大家为了给牺牲的战友报仇,纷纷朝着敌人杀了过去。经过一天的战斗,阵地先后易手了11次。</p><p class="ql-block"> 可打到最后,4班已弹尽粮绝,大家只能和敌人近身肉搏,连续打退敌人7次进攻。</p><p class="ql-block"> 但敌人拥有最先进的武器,以及源源不断的援军,很快4班只剩下雷宝森和周士武两人,且全身伤痕累累。</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战友脱出重围,雷宝森只身向前和敌人战斗,为战友赢得时间,但自己也被敌人包围。</p><p class="ql-block"> 不愿意当俘虏的他,看着快速走来的美军,他纵身跳下悬崖,就此生死未卜。</p><p class="ql-block"> 战后,周士武曾带着9连战友来到崖底寻找,但怎么也没找到雷班长的身影,9连连长认为雷宝森应该尸骨无存了,上报了其牺牲的消息,并为其举办隆重的追悼会。</p><p class="ql-block">四、侥幸生还,得毛主席接见</p><p class="ql-block"> 其实,雷宝森并没有死,因悬崖上有很多树木,让他的下坠速度减缓,掉入崖底时全身有14处伤口,7根肋骨被摔断。</p><p class="ql-block"> 当时,朝鲜老乡正在附近干农活,发现穿着志愿军服的老雷,拿出全部积蓄,将其送到附近的野战医院,这才使得雷宝森成功捡回一条命。</p><p class="ql-block"> 因伤势比较重,老雷被转到国内医院治疗,但因医疗技术问题,腿上的子弹始终无法取出,这为他的身体留在后遗症,无法继续留在战场。</p><p class="ql-block"> 因不想给部队增加负担,1952年雷宝森悄悄回到家乡,后在熟人介绍下来到了某招待所工作,因身体不适只能从事清洁工。</p><p class="ql-block"> 领导得知雷宝森的遭遇后,激动落泪,他哽咽道:“没想到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功臣,你来了这么久,我却让你干清洁工,太委屈你了。”</p><p class="ql-block"> 随后,领导就将雷宝森的事迹上报,不久后一辆军车来到招待所,将老雷接到北京,得到26军政委李耀文的热情接见。</p><p class="ql-block"> 直到雷宝森走了后,经领导说明情况,所里的同事才意识到,他们整天嘲笑的清洁工,竟是战功赫赫的特等功臣。</p><p class="ql-block"> 雷宝森身份揭秘后,再次被安排到部队工作,先是在军警卫营,又被提拔为守备区连长。</p><p class="ql-block"> 1957年9月,彭老总特意向其发送请柬,希望老雷能够参加国庆“8周年”观礼。</p><p class="ql-block"> 待老雷等人抵达北京后,一向勤俭节约的彭老总,特意在家中摆上宴席,请这些志愿军代表吃饭。</p><p class="ql-block">彭老总激动道:“抗美援朝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们的!”</p><p class="ql-block"> 10月1日,雷宝森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对其热情接见:“没想到你还活着,你是我们志愿军战史上的自豪!”</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老雷心中十分高兴,可开口时又有些紧张,说话结巴起来:“主席过誉了,牺牲的战士们功劳才最大,我不算什么。”</p><p class="ql-block"> 这之后,雷宝森在工作岗位上更是积极认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63年时,因身体病情加重,他这才离休回乡。</p><p class="ql-block"> 但回到家乡的老雷并没有闲着,经常给青少年、工人、机关人员讲授革命故事,不管路远路近他都会来者不拒,且从不收钱,整个上蔡几乎都听过雷宝森的爱国报告。</p><p class="ql-block"> 2009年,老英雄雷宝森逝世,走完了光辉而又传奇的一生。尽管他已经远去,但他的作战精神和革命事迹始终鼓舞着青少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