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歺之菜

毛猫

<p class="ql-block">中国现代学者、作家,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的钱锺书先生在《吃饭》一文中写道: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老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读来真令人喷饭。</p><p class="ql-block">文中还说:我们通常总是“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正如“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p><p class="ql-block">“我们通常把饥饿看得太低了,只说它产生了乞丐、盗贼、娼妓一类的东西,忘记了它也启发过思想、技巧,还有‘有饭大家吃’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与政治家不同的是,吃饭对于文人雅士虽然产生不了安邦治国的理论,却可以孕育出很多的“情趣”,有音乐助兴、佳人劝酒,还要赋诗作画,赏花游山,把自然名胜来下饭。甚至,人的等级也可以根据吃饭来衡量,“一方面是有了肠胃而要饭去充实的人,另一方面是有饭而要胃口来吃的人。第一种人生观可以说是吃饭的;第二种不妨唤作吃菜的。第一种人工作、生产、创造,来换饭吃。第二种人利用第一种人活动的结果,来健脾开胃,帮助吃饭而增进食量”。“把饭给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与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这便是慈善救济,算不上交际了。</p><p class="ql-block">吃饭在中国文化中是如此被看重,以至在古人的心目中简直成了理想的象征,直至“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令人垂涎的食谱。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意识,所以自从《尚书·顾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调鼎’,老子也说‘治国如烹小鲜’”。</p><p class="ql-block">如此,作者信笔写来,擒纵自如,心之所想,随意拈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使得日常生活最普遍、最寻常的“吃饭”成了一个三棱镜折射出光怪陆离的人生百态。</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及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吃是一种文化,民以食为天,一般一日三餐,分吃早饭、午饭和晚饭,发展到现在,在许多大中城市,许多人形成了吃夜宵的习惯。 吃饭是人摄入负熵维持耗散体系的主要方式。</p><p class="ql-block">吃在中国历来是件值得津津乐道的好事,从凡夫俗子见面时关切的问候,到文人墨客笔下不厌其烦的描述,都可以得到证明。</p><p class="ql-block">读着这些好文章,感受着破万卷的差异,自封为厨男的我,更应兢兢业业的练好厨艺,用虔诚之心,做好每一盘菜,不负景德镇瓷盘,不负天赐的万物。</p> <p class="ql-block">自制的腊香肠是常备的晕菜。</p> <p class="ql-block">炒波菜先焯水能够除涩</p> <p class="ql-block">清炒黄瓜片</p> <p class="ql-block">茄子先用水浸泡,再炒、闷,适合老人食用。</p> <p class="ql-block">小炒牛肉,先用适量水拌绞牛肉,肉更嫩。洋葱做伴侣更可口。</p> <p class="ql-block">一瓶蒜米辣椒酱是下饭的最佳辅料。</p> <p class="ql-block">一小碗米饭配上桌上菜,美味午歺可以开吃了,一切为了身体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