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 · 中国两晋与十六国(三)

海璘~汪玲

<p class="ql-block">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晋的兴衰</p><p class="ql-block">[西晋灭亡后,流亡江南的皇族司马睿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建立了东晋政权。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打败了强大的前秦,巩固了统治。东晋时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的经济繁荣。但在门阀制度下,东晋统治阶级普遍腐化堕落,为东晋的衰亡埋下了祸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嘉元年(307年),西晋琅玡王司马睿受命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偕同琅玡(今山东临沂)大族王导等人进驻建业(今江苏南京),后又任命王导从兄王敦为扬州刺史。随着北方局势的恶化,西晋官僚陆续南渡,与司马睿合流,但江南豪族仍对其采取观望态度。通过王导等人的尽力周旋,江南豪族也投靠了司马睿。316年,西晋灭亡。消息传到建业,司马睿在南北地主拥戴下自称晋王,次年又称帝,是为晋元帝,都建康。史称东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广大的汉民族为了能够和谐地进行社会生产运作,每一个阶层的人们都是迫切需求文明体制的正式确立的,但他们更需求的是整个社会对文明执政者的拥戴。司马睿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些期盼,而那些掌握着全部社会生产资料的士族们更能满足司马睿欲要统治的基础。这样就完美地促成了一个广大汉民族所要赖以生存繁衍的文明载体。</p><p class="ql-block">但在当时东晋的政权执政天下可是“王与马,共有的天下”。因为东晋王朝的建立依赖的是琅玡王氏为主要策划的,这也促成了日后司马氏与王氏之间的巨大矛盾。一直是主弱臣强的状况未能改变,门阀士族居于支配地位掌握着东晋的军政大权。在东晋时期,也组织了多次的北伐战争,但均为不利。主要原因还是司马氏对于军政的过于猜忌。前秦帝苻坚日益骄横,基本统一了北方、西域之后大肆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遂前秦政权土崩瓦解。整个北方再度陷入混乱。</p><p class="ql-block">而此时江南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全盛的繁荣时期:西晋末年的战乱,引起了人民从北向南的大迁徙。南渡的人民为江南地区增加了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当时,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为安定。且江南雨水较多,土地肥沃,适于农耕。因此,经过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江南的经济呈现出繁荣的势头。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奠定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经济社会虽然繁荣,但政治结构却一直未能集权于皇帝手中。因为东晋是靠门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来的,所以门阀士族居于支配地位,掌握东晋的军政大权。当时较著名的门阀约有数十个,南北士族纷纷地把持着东晋的大权,并且南北双方还互相排斥,之间的斗争一直较为激烈。而且士族当权派与皇室之间也存在很深的矛盾。这些因素的存在使东晋的统治极为不稳定。</p><p class="ql-block">东晋的这个皇权是很难得到集权统一的,这与它的建立基础存在绝对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东晋司马氏的这个政权就是流亡在江南地区的上层士族们的公共政权。皇帝的权力并不大,只是这些地主士族们所要建立起的封建社会秩序的一个总代言人。这也为日后南朝政权的更迭埋下了伏笔。统治的文明一直没有得到和谐有序地运作,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不断、毫无法理,造成了社会的经济发展萧条不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明必须得是一个完全统一的政治文明。没有高度完整科学的政治文明集权,那这个统治文明的内部系统各客观存在的运作永远也不会得到最正确安定地和谐有序。文明是所有智慧与力量客观理性科学上层建筑的凝聚!它的文化艺术神韵永远启慧着文明体系内所有客观存在灵魂的正向价值人生追求…………并且要根据不同的经济基础发展的现状,科学地进行着合理的创新性发展,来协调好文明体系内部客观成长所欲要达到的高度水平。永远要把正向的给予价值作为文明发展的第一根本要义!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这两大系统的文明共促循环作用发展来创新升华至最高鼎畴的文明璀耀。</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