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顶着雷雨来

冬喜

<p class="ql-block">  洞庭博览的主编郭浩阶老师,隔日电话相约今天来采‘访,并去拜访和谐村的三棒鼓艺人鄢泛林老人。早早的,我便赶到和谐村村部,想求村里的负责同志与鄢老联系,从而使采访更为方便。</p><p class="ql-block"> 天下雨,又是星期六,村部没有人,我只好立在门外屋檐下,一面躲雨,一面等待郭老师一行人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我面西而立,一阵强劲的西风刮起,大块大块的黑云,铺天盖地,以摧山裂崖之势压下来,微信群里传出网友的惊叹:“刹黑哒!”此时,正是上午八点,辰年辰月辰时,三龙相会,这动静着实不小。</p><p class="ql-block"> 天雷连作,震翻了天泽,雨大得惊心动魄。屋檐上泼下的水帘,在地面上蹿起米把高的水花。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安心的在这里等着,等他们穿过眼前这片漫天的雨。</p><p class="ql-block"> 风声雨声,乱哄哄的,我却有点孤寂。为了打发雨水淋不到的枯燥,我打开洞庭博览微信群浏览起来。群里诗书大伽张春芳先生的一首七绝,吸引了我的眼球。</p><p class="ql-block"> 诗名是《雷雨》,诗曰:</p><p class="ql-block"> 苍穹奏乐闹江天,</p><p class="ql-block"> 鼓点敲来一幕烟。</p><p class="ql-block"> 正是农家耕种季,</p><p class="ql-block"> 及时春雨兆丰年。</p><p class="ql-block"> 本是黑云压顶,令人压抑的天气,却被春芳先生用清新洒脱的文字,写得欢快爽逸。作者把自己摆在与村野耕夫共情的位置,故而他眼中的雷雨,便是应运而生的及时春雨,可兆年景丰硕而成大有。我虽无张先生的这种胸襟,但我由衷地赞赏这首好诗。</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为了采访方便吧,一小时前沅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龚婷女士,邀我加入民间文艺家协会微信群。我虽不是什么民间文艺家,但我还是乐意接受,欣然入群。现在,也满有兴趣地开始浏览。群里气氛,甚是热闹,聊雨聊风聊范增。</p><p class="ql-block"> 最近,范“大师”高调官宣再婚。正当这位“大师”深情演绎“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好戏时,引得网上一波热议。这热浪,也辐射到了民间文艺群。</p><p class="ql-block"> 年初,有人花一百万,请范曾写了16个“福”字。有朋友转赠一个给我,我婉拒了,“我只喜欢散淡的和尚体。”其实,我怕锐气太甚,缺乏内涵的范字,破坏我本来不怎么好的风水。</p><p class="ql-block"> ---上面是刘佳林先生的贴子,细细品味,有点意思。关于范“大师”的话题,纷扰到了我,而心思也只是稍分即止。我更关心的是眼前的雨,和要来采访的郭老师一行。</p><p class="ql-block"> 这么大的雨,他们还能来吗?忐忑之际,看到了郭老师发的街道雨景视频,道路上真可谓是“小河流淌”。一条简短的文字,跳入我的眼眸:“雨中采访才更有韵味。”</p><p class="ql-block"> 我确信了,他们不会爽约,他们一定会来。上午九点多,他们一行四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令我倾慕的好风水,如约而至。他们穿过惊心动魄的雷雨,一一握住了我的手。</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有幸进入洞庭博览微信群。承蒙郭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依托洞庭博览这个平台,发了一些不怎么诗文的“诗文”,但始终未曾与郭老师谋面。今日得缘,一见如故。面善的人,既便陌生,也是亲切的。更何况久慕其名,从心底里敬佩他的所言所事。</p><p class="ql-block"> 龚婷女士,我也是头次相见。一小时前,她还在群里说她怕雷,小时候一打雷,就会用棉衣盖着头,和弟弟一起躲在洗衣盆里。就是这枚怕雷的才女,怀揣着对民间文化遗产的执爱,毅然地顶着雷霆,穿越暴雨,下乡来采访一位三棒鼓艺人。</p><p class="ql-block"> 没错,他们是沅江民艺的精英,有他们的辛苦付出,沅江的民艺事业就有希望。他们正走在传承和发展沅江市民间文化艺术的路上,风雨兼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