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艺术简历】</p><p class="ql-block"> 李鼎元,兰州画院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漫画家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油画,国画和水墨漫画。水墨漫画在土尔其伊斯坦布尔十五届国际漫画展获大奖,韩国首尔苐七届国际漫展获铜奖,韩国大田苐三届国际漫展优秀奖,日本北海道国际漫展优秀奖。油画作品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水墨漫画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国画作品曾参加国际奥委会举办的国际展览,并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展览。多次获得甘肃省政府敦煌文艺奖和省美协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李鼎元系艺术世家,祖父李海洲先生,系著名画家。</p> <p class="ql-block"> 《播》获土耳其第15届国际漫画赛金奖</p> <p class="ql-block"> 韩国首尔国际漫画展铜奖、日本北海道国际漫展作品。</p> <p class="ql-block"> 韩国大田国际漫展优秀奖作品</p> <p class="ql-block"> 世界漫画展作品(大宫市国际漫画展</p> <p class="ql-block"> 参加罗马尼亚目际漫画展作品</p> <p class="ql-block"> 以色列国际漫展,参展作品</p> <p class="ql-block"> 参加日本大宫市国际漫展作品</p> <p class="ql-block"> 以色列国际漫展,参展作品</p> <p class="ql-block"> 《觅》入选巴西国际漫展</p> <p class="ql-block"> 漫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 罗马尼亚国际漫展参展作品</p> <p class="ql-block"> 国画:万里转运图(收藏于白塔山铁桥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万里转运图》(下称《转运图》),在白塔山下金城关仿古建筑群的黄河铁桥博物馆里面世了。这是一幅高1.5米、宽3.7米的大画,命题而作。描绘了1907年5月至1909年2月二十几个月内,为修建黄河铁桥转运建材构件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光绪33年,清政府动用库银30多万两,由德国商行承建、在兰州白塔山下建起一座黄河铁桥。建桥所用的钢材、水泥、构件和机械(总重750余吨)由德国运抵天津口岸后,再由甘肃洋务总局负责转运兰州。确定的路线是天津——北京——郑州——西安——平凉——兰州,全程两千多公里。这次大转运的详尽资料和数字,黄河铁桥博物馆的展板上已有翔实的介绍。如果博物馆只满足于这一知识传递的层面,那就是见树不见林、见物不见人,见小而舍大。博物馆的策划者显然是明达睿智的,与画家达成共识:《转运图》展示给人们的不仅是艰辛而漫长的旅程,更是西部陇人那种亘古俱有的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 《转运图》在表现陇人坚毅克难传统主题画卷中,选取百年前清政府崩溃时一项洋务工程作为创作素材,实属少见。但正是选材扩展的这一角度,以及画家成功的艺术再现,使甘肃精神得到了比较完整的诠释。这一点,是笔者特别欣赏这幅画作的主要缘由。</p><p class="ql-block"> 处理这样宏大而又新颖的题材是有难度的。画家借用人物画,史迹画,山水画等中国画的范式,紧紧把握陇人坚毅克难、视野开阔的精神风貌,处理历史资料,选取最适宜的情节和最典型的形象,描述历史,塑造人物。</p> <p class="ql-block"> 油画:西部早春(入选全国第三届油画展)</p> <p class="ql-block"> 油画:西部在建议(入选全国美展)</p> <p class="ql-block"> 油画:刊登于美术杂刊</p> <p class="ql-block"> 油画-兰州画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 油画:老兰州</p> <p class="ql-block"> 油画:景泰黄土高原</p> <p class="ql-block"> 油画:黄河筏工</p> <p class="ql-block"> 油画:途中(收藏于日本)</p> <p class="ql-block">油画:黄河岸</p> <p class="ql-block"> 油画:金城关(80年代)</p> <p class="ql-block"> 李老与漫画大师丁聪</p> <p class="ql-block"> 李老与白敬周先生</p> <p class="ql-block"> 李老与常书鸿先生</p> <p class="ql-block"> 涉足漫坛 陡生新趣</p><p class="ql-block">——从李鼎元先生获国际漫赛金奖说起</p><p class="ql-block"> 佳音西来,李鼎元先生独揽土耳其第15届国际漫画赛金奖。历届金奖得主非老外莫属,这一次鼎元先生可为咱炎黄子孙大大争了口气!</p><p class="ql-block"> 耐斯莱丁·豪狄乃13世纪土耳其的幽默大师。这位宽袍大袖、倒骑毛驴、聪明机智的超级笑星,倾倒了中西亚的老少男女。从1974年开始,士耳其以他的名字组织国际漫赛,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漫画家们。20多年来,土耳其漫赛的成功举办,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望。</p><p class="ql-block"> 这一届我国有6位漫画家的作品入选,收入画集,封面是鼎元先生那幅获奖的《无题》。黄土坡上,一农家女正在播种,盛籽的篮子是打开的书,撒下的种子是英文字母。作者通过这一奇巧的情节告诉大家,中国西部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于文化的传播,其思想内涵应当说是深刻的。</p><p class="ql-block"> 鼎元先生是兰州画院的画师,国画西画兼攻,也创作插图和连环画,有多样的造型手段。鼎元先生对中国美术史十分熟悉,他说清初八大山人朱耷以水墨大写意《孔雀图》,淋漓尽致地渲泄了对卖身求荣奴才的憎恶,成为传世之作。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不少作品“漫”味十足:“俨然官”、“泥半团”、通身何处无心肝的《不倒翁》,用笔简练洒脱,着色对比醒目,立意入木三分,为争食一条蚯蚓互不相让,却又“他日相呼”的两只小鸡,意趣盎然,引人以无限的遐思……从大师们的艺术创作中,鼎元先生悟出:漫画特有的构思利于强化中国画的表现力度,而中国画的笔墨又对漫画精品化大有裨益。抱着这样的艺术追求,鼎元先生这些年来涉足漫坛,苦心研习,其作品自然陡生异趣,使人耳目一新。我们常赞叹中国画的神奇绝妙,陶醉于中国气派之中。</p><p class="ql-block"> 鼎元先生不坐而论道,将其植入漫画创作,结出硕果,在国外一鸣再鸣,一鸣惊人。作为一个画人,在倾慕之余,我是很惭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曹昌光</p> <p class="ql-block">韩国首尔国际漫展铜奖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有我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评李鼎元先生漫画三获洋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怎么了,兰州画院的鼎元先生吉星高照,流年大利,在国际漫画大赛中接连三次获奖:前年韩国的优秀奖,去年土耳其的大奖,今年又是韩国的铜奖。漫画圈里戏称:咱省出了个“走向世界的获奖专业户”,大家喜气洋洋,都觉得脸上有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门大开以来,参加国际性漫画展览、竞赛的日渐增多,这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增进友好往来是一件好事。许多漫画家直着腰板,不卑不亢地走向世界漫坛,但也有极个别的不那么自重,为了几张洋钞票,其作品有意迎合洋人,甚至搞低级趣味。此外,为数不少的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题材选择、人物造型、绘画笔法等方面,向老外靠拢,与老外“接轨”,致使许多拿到洋奖的China作品,你还以为作者是外国人哩!这一类获奖漫画要引起同胞们的艺术“共鸣”是困难的,墙外开花墙内不红,反响平平。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鼎元先生的获奖作品与上面所说的那些漫画不同,它引发了我浓浓的兴趣,使我如食佳馔,如饮陈酿,在审美的愉悦中油然生出一种中国人的自豪、自尊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赏鼎元先生三幅获奖作品,其总体感受可以借用一位美学家的话来概括: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里的“我”,就是蕴涵在鼎元先生漫画中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说通俗点,就是中国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鼎元先生拿出去的漫画,其选材无疑来自神州大地:西北黄土地上的农民(特意画为女性)对文化食粮的渴求《播》,无谓的内耗槽踏了国人多少宝贵的时光《无题》。画现代城市交通问题,鼎元先生认为西方更为严重,于是在都市以骆驼代步的先生画成老外。这与某些专为“五斗(洋)米折腰”,而不惜往自己脸上抹黑的艺术家,泾渭何等的分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画历来讲究“意在笔先”。擅长写意的鼎元先生创作漫画,“其立意构思即在磨墨时”,以形形色色的世间万象为素材苦思苦悟,待到胸有成竹,才展纸落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鼎元先生擅长把漫画的夸张手段与中国画追求神似的特点揉合起来,他依据主题对描绘对象大胆取舍,画出人、物、事的神气、性格,收到了“一以当十是为妙”、“无笔不简,而意无穷”(黄宾虹语)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善于运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使漫画布局虚实、疏密、聚散得当,并巧留空白,给人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回味。他笔法讲究,描皴勾点丝丝不苟;他用墨自如,五墨六彩淋漓尽致;他设色谨慎,浓淡相宜雅而不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像鼎元先生这种气派、这般档次的漫画作品,捧几个洋奖回来,那才教同胞们露脸开心哩!</p><p class="ql-block">文/曹昌光</p> <p class="ql-block"> 寻我“接轨”的契合点</p><p class="ql-block">——李鼎元先生国际漫画获奖作品赏析</p><p class="ql-block"> 现代意识和开放意识相结合的漫画艺术创作,锻造和锤炼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漫画家及其漫画作品。李鼎元先生在甘肃漫画界已有的影响,多半缘于他更主动地接近了现代意识、开放意识,更主动地把中国漫画推介到世界文化领域,寻找接轨的契合点。</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他能多次获得国际奖,绝非偶然,他恪守传统文化的那份执著,当为艺术涌泉的源头、艺术生命的根本。漫画家鲜明的创作个性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作品有着隽永、脱俗的意境,传统的水墨技法在漫画创作上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韵致;简约、宁静、哲思的形意结合,加重着他的作品的分量。《滴水扰人思》妙不可言、妙趣横生,妙就妙在形意的结合上,从构图看,滴水削去的半拉脑袋幽默得令人喷饭,再细想漫画揭示的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道理,我们的心情会骤然间沉重起来,纷繁尘世无端消耗掉的智慧和精力,让我们深感困惑和无奈,但批评的力度和效果,又令我们振奋。漫画创作形意结合准确到位,在幽默之外,会增强作品的意趣,“趣”是什么,李渔《闲情偶寄》曰:“趣者,传奇之风致。”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话说得过头。但似于现实中漫画创作流行的些做法很有干系:“今天画者,但贵其娇丽之容,是取悦于众目,不达画之理趣也。”李鼎元先生是有悟性的漫画家,他很早意识到了这点并极力摆脱“取悦于众目”的低品位的创作套路,在追求画之传奇之风致之意趣上,有了超乎寻常的作为。《播》(如图)当为代表作。空阔的背景、丰腴的土壤、突兀画面上的撒播者的形象,不正是天地人的宇宙组合,笔法凝练、寓意深刻。展开的书本和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播撒的英文字母是种子,在世界文化的肥沃土壤中生根、成长、结出文明之果。妙在这一撒,这一撒撒出了动感和意趣,正是漫画独到、出奇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漫画家就是辛勤的播种者,他是把漫画这种世界通用的会话语言的种子撒在了一个很看重文化的国度里,他的作品为土耳其艺术家接受和认可,并给他奖拔头筹的评判,无疑是公正的,应在预料之中。 文/丹心</p> <p class="ql-block"> 李鼎元先生之父李海洲先生,一八九六年即清光绪二十二年,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幼时得以入私塾读书,清光绪三十一年,兰州知府改建五泉书院为兰州府为中学堂,先生乃考入新学堂就读。一九零柒年,兰州道彭英甲主持在兰州旧举院内创立矿务学堂,先生乃考入新学堂就读。先生幼年就喜欢绘画,读书之余,搜集各种碑帖及画册临摹,并孜孜不倦研习,十七岁以后,正,草隶篆均能书写。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均能涉猎。先生恪守传统、并能追摹古代各家所长,加之先生古文化底蕴深厚,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统风格,由于画风恬淡,闲雅,神恬气静之度,世人谓之北人南禀。然而先生因生计而忙于政府之事,任西北盐务局科员,解放后任兰州市工商联干事。所留作品甚少,好多毁于文革期间,晚年为兰州五泉山,北塔山所绘壁画也毁于文革期间。先生于一九六零年仙逝。其后人,子,李嘉林,孙,李鼎元,重孙,李强,俱以绘画为职业。还有玄孙李林洲也在学习绘画,可谓后续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