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客体关系</p><p class="ql-block">治疗师的功能就像新的奇异吸引子,总是带着强大的转向力。我们使用自己内在客体关系组织的转向力,通过训练、治疗、督导的磨练来创造一个新的吸引盆,并与来访者合作建构一个新的奇异吸引子系统,从而获得更好的适应能力。</p><p class="ql-block">最近常有人问我:咨询师如何快速成长?</p><p class="ql-block">我回想了一下,对我自己而言没有捷径,从2008年做了这个选择,除非特殊情况,我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学习理论与技术。然后选择老师指导。</p><p class="ql-block">保持学习力,才有胜任力!慢就是快!这是我的个人经验!</p><p class="ql-block">我的世界,越来越单纯,单纯到满是给心理相关的事和人。</p><p class="ql-block">恐怕你经历了我经历的,大概才能明白,那是多么丰富和有趣!我每天洋溢的笑容和宽容,大概连蚂蚁也感觉到了吧……😄</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想到了蚂蚁?😄</p><p class="ql-block">嫉妒和羡慕</p><p class="ql-block">当人无法忍受别人拥有,自己没有这种境况,而觉得需要去摧毁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时,他就是嫉妒的;嫉妒与攻击、陷害相关;</p><p class="ql-block">如果人只是觉得需要达到与别人同等的水平,他就是羡慕的;羡慕与允许、欣赏、成全相关。</p><p class="ql-block">嫉妒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自己嫉妒,他会外归因。</p><p class="ql-block">能够承认嫉妒是有勇气的表现,且可能转化欣赏,不然越陷越深,完全“黑化”!</p><p class="ql-block">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父母不断成长!父母成长,孩子跟随获得滋养!</p><p class="ql-block">那些报喜不报忧的孩子,原本都是不想让父母失望的好孩子,结果慢慢变成了用迎合讨好来满足父母和他人的孩子。</p><p class="ql-block">一周一次的心理咨询:</p><p class="ql-block">我真喜欢我的咨询师呀她真理解我呀 每周在咨询室里面谈论完自己那些烦恼以后感觉轻松了好多 每周都期盼着跟咨询师见面 好像自己找到了一个好帮手来处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你觉得咨询目标已经达成你会结束咨询</p><p class="ql-block">又或者咨询有可能会进入瓶颈期你有可能开始对咨询师产生负面情绪但因为咨询时间很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处理这些复杂的感受因此你可能会选择离开咨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段咨询对于来访者来说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或者因为来访者还没有准备好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也或者因为咨询师没有准备好带领来访者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还有可能来访者当下的自我功能已经足以维持正常的生活这时候一周一次的咨询就会走向终点或者作为来访者的人际支持系统进行更久。</p><p class="ql-block">一周两次以上的动力性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来访者除了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还开始觉察并且表达自己对咨询师的感受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会产生不信任、不满意、失望、难过、愤怒、等负面感来访者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攻击咨询师,试图操纵咨询师,或者想要逃离总之,来访者在生活中对自己,对伴侣、父母、孩子、对朋友的各种负面感受几乎都会在咨询中上演而咨询师并没有像自己的父母或者生活中的其他人那样忽略自己、不回应自己、和自己吵架、离开、控制或者妥协。而是维持着咨访边界的稳定耐心的陪伴着来访者坚持不懈的引导来访者去觉察来访者逐渐内化咨询师的各种功能真正学会了应该如何去处理自己生活中的人际冲突什么时候该拒绝、什么时候该接纳、什么时候该等待什么时候该哀悼无法避免的丧失随着来访者童年创伤的修通、情绪调节能力的不断提升来访者有了更强大的内心来涵容孩子、伴侣以及其他关系中的矛盾冲突来访者和身边人的关系变得更轻松和幸福这个时候来访者的性格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p><p class="ql-block">一周一次咨询?一周两次咨询?</p><p class="ql-block">如果是你的心理问题刚刚发生不久,对你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情绪的影响的程度也不大,那么这类心理问题往往可以通过一周一次的,20次以内的心理咨询得以解决。但如果你的心理问题由来以久,你的目标是希望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包括减少不安全感,增加抗焦虑能力,变得乐观,变自信,变独立,变勇敢,增加情绪的稳定性,减少发脾气,或者改变自己的不良人际模式,比如你总是爱上渣男,总是陷入糟糕的关系,社恐,不会处理职场人际、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等,那么一周两次以上的,一年以上的心理咨询则更为合适。</p><p class="ql-block">心理咨询并非万能。凡过分强调心理咨询作用的人,我们要加小心!</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按理应该特别推崇心理咨询,在你遇到问题时候会想要说服你去做心理咨询,但我却没有这么做。每次在推荐心理咨询时,我会非常的保守。不是因为心理咨询效果不好,不能解决问题,“而是世间万物,并不是只有心理咨询才能解决问题。”另外,心理咨询这件事,也得“讲机缘”。</p><p class="ql-block">机缘的意思是匹配。你有眼缘,对方也相信你,咨询效果也很好。反之.....</p><p class="ql-block">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阿德勒</p><p class="ql-block">人生这条路上,有人走在前方,就有人落后,有人走得快,就有人走得慢。并不代表我们必须透过竞争达到目的,或快或慢,该往哪去,都是个人选择,不该由输赢去印证自己的向上。我们真正该拥有的是「往前」的力量。在对等关系里,你从来无须炫耀或证明自己,你们会尊重并理解彼此生命的独特,就像你认同自己的那样。走得快有走得快的孤独与明朗,走得慢有走得慢的拥挤和自在。你无须羡慕别人,别人也无法拥有你的人生。腾出更多完整的时间陪伴自己、理解你的不完美、接受他人的差异行为,我们不再以心理学抵达一个目的,而是透过心理学,回到个人最核心的心裡。把所有课题都回归自我,学会当责自己的自由。</p><p class="ql-block">咨询师在恒定的地方等待来访者,这是一个源源不断的支持力量。把这句话表达出来,力量就朝着方向流动!来访者此刻的触动就代表着她已经开始接收稳定和安全。“温柔、坚定”</p><p class="ql-block">促进表达,有人问表达什么呢?</p><p class="ql-block">表达我们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受,表达我们的期待。</p><p class="ql-block">你尝试一下</p><p class="ql-block">“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格曼提出的。指得是: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又会将这些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最终,会放弃所有努力,陷入绝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