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之路新风貌》第二十七站:佳县通镇乡白龙庙村

嘉岭老翁

<p class="ql-block">山顶上巍然屹立的白龙庙</p> <p class="ql-block">白龙庙旧居门牌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近年制作的旧居新牌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叶四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榆林市佳县通镇的白龙庙村,因长年缺水少树,村上的人们为了祈雨,便在山坡上盖了座白龙庙,村子因此而得名。夏末秋初,是陕北绿意盎然的时刻。夕阳西下,傲然挺立在村头山顶的白龙庙在山体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巍峨神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7年8月17日,毛主席在佳芦河畔冒雨行军甩开敌人后,让警卫部队插了一块"毛泽东由此上山"的牌子,爬上一座云雾飘渺的大山,来到白龙庙村。村里的老百姓听说毛主席来了,一个个奔走相告、一户户竞相神秘地传说: 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是真龙天子、真龙下界,龙走行云、风调雨顺,白龙庙的小龙摆雨接驾呢!8月18日,雨驻天晴,毛主席一行离开白龙庙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中旬,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在村头不远处,遇到了75岁的村民李乃旺。他在带领记者去毛主席旧居的路上,主动介绍说: 1947年8月,毛主席来到白龙庙村时,是先走到自己家里的。当时,父亲叫李镜发30多岁,自己(李乃旺)只有3岁多,不懂事。"老人们说,我大概是看到来的人太多,就烦躁地嚎(哭)起来了。毛主席就给了3个白面馍馍乖哄我。"李乃旺将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小圈给记者比划,"给我的白面馍馍只有这么大点,不是咱农村的大馍馍。毛主席还在我头上拨拉了一下,说我是好娃娃。这些都是我母亲告诉我的。" 晚上,村民李树仟家右边第一孔窑洞腾好了,毛主席就住过去了。李树仟家与李乃旺家仅有一墙之隔。现在,毛主席旧居的这些老石窑洞都早已无人居住,李乃旺家在村头新修了砖窑,李树仟的后代离开了村子在榆林居住。现在的旧居由村民李林东帮忙照看,他给我们开了院子大门,他也见过毛主席。旧居窑洞里空空如也,只是个转战陕北的符号和记录历史的痕迹。李林东家现在仍住在约10米远的老石窑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林东80多岁了。他说:早上毛主席和队伍走的时候,我看见主席了,他和蔼可亲。他带来的人可礼仪了。毛主席来到村里时,我家是灶房。他们第二天走得时候,那些人还给了我一条皮带。后来我二哥当兵,把这条皮带给带走了……毛主席转战陕北其间,但因国民党追剿近在咫尺,路途险象环生,虽然只在白龙庙住了一天,但白龙庙村已被载入史册,写进了各种纪实史料和作品中,流传于民间,深深印在了人们心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年制作的旧居牌子仍然保存着</p> <p class="ql-block">新旧牌子同在</p> <p class="ql-block">记者采访</p> <p class="ql-block">李林东老人介绍情况</p> <p class="ql-block">记者采访</p> <p class="ql-block">李林东老人</p> <p class="ql-block">记者在李乃旺家搭伙吃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