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连载】无悔斋日记摘编(附录26)人情之中亦含钱

周天红(无悔斋主)

<h1> 人情,辞书上说是人之常情,等于没说。<div>  我<b>的理解是,人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这种情谊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是亲情?是友情?是爱情?是恋情?是乡情?是同学情?是战友情?都是又都不是。</b></div><div><b>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情那情,似乎都与利益有关,与钱有关。我国古代启蒙读物《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到位:“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将人情世故,世态炎凉,总结得入木三分。<br> 这里,我并不否认“人间尚有真情在”,特别是那些患难之交、 君子之交、以及在长期的战斗中、工作中、交往中,结下的那种深厚的,个人色彩和阶级色彩很浓的感情。<br> 老百姓有句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话“走人情”,凡是花钱求人或托人办事,应邀参加他人的婚丧嫁娶、生日、乔迁、子女入学、当兵的宴请,花上几个钱时,都称之为“走人情”。</b></div><div><b> 从这种意义上讲,人情的实质是钱情。我虽然认为人情几乎等于钱情,但我并不主张必须把这二者等同起来。我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我也走人情,有人情往无来。尽管我近半个世纪所花费的人情钱从七十年代的一两块到现在的最少二百甚至上千,粗略计算有几万元,但我从来没办过类似的宴请。包括乔迁、女儿升学、我的六十、七十、八十岁生日,没请过任何朋友,同事,包括我曾多次“走过人情”的人。可以坦然向世人表白,我是把人情和钱情断然分开的人。我有过几位不请自到的遭遇,对这种自动送上门的“钱情”,我都会找机会加倍回补。我并不是标榜我有多么高尚,有多么另类,首先,我的经济状况能承受得了;其次,我总觉得,今天我参加你的儿子升学宴,拿了100元,明天我过生日,通知你,你拿了两个五十,有什么意义呢?我参加你儿子的升学宴,是祝贺,帮你一点点,不想收回,否则就失去了意义。<br> 引起我写这篇文章,发此番议论的缘由是一位我交往并不多的市政府机关女同志打电话向我借钱,她在电话中告诉我,现在已接到六个电话通知,都是子女升学宴请。她说,现在借钱太难,我是翻电话号码本时,想到您的。她说,每年这个时节我都发愁,我儿子才上初中,父母身体健康,没机会请他人,只能奉献。这绝不是她自己,类似的现象,还很多,这不能不说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悲哀。虽然我所在的城市,每年高考录取阶段,纪检监察部门都发通告,禁止党政机关干部借机敛财,可有几人照办呢?至于逢年备节,下属给上级送礼,更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有些想升个一官半职的科员,谁不得花个千八百的?至于想弄个副处,没个两万三万休想。人情,人情,怎么如此无情啊?<br> 我真弄不明白,虽然曾经同过学,同过事,见过面,喝过酒,吃过饭,但平时很少接触,连个电话问候都没有,然而,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冒出来,给你一个电话通知,美其名曰请你喝酒。特别是那些有点实权的,能给人办点事的,谁都得罪不起的人,就是借机敛财。<br> 在“走人情”上,我有自己的原则:一,凡是五年内没见过面的,即使通知,也是“阳奉阴违”,口头答应,到时候不去:二,盛情难却,邀请者经济状况不好的,托人捎去礼金,不赴宴;三,我所在单位的人情,绝不落空;四,自己绝不邀请别人还自己的人情。我有记日记的习惯,30年来,“阳奉阴违”的情况还真有过几次,都记在日记里了,虽然日后见面都未提起,我想对方一定不会忘记,肯定有想法,随他怎么想,任他去吧!<br> 我从来不否认人情的存在,也不反对“走人情”,我每年也不少走人情。有时候,人家自知与我无人情往来,不通知我,我认为该去的,也自动往前冲,聊表心意。我反对的是那些不自尊,不自重,凡是搭上边就往上赖借机敛财的做法。<br><br><br></b><br></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