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斗民族兴衰记

洪泉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1965年,苏联水利部门打算修个水库,来缓解当地人用水紧张的问题。</p><p class="ql-block">结果他们一计算,工程量特大,光挖土就要挖几年,太慢了。</p><p class="ql-block">这时候,苏联核能部的说,别费那事儿了,咱们直接用核弹炸一个水库出来吧!</p><p class="ql-block">水利部的人都听懵了:核弹,不怕辐射超标吗?</p><p class="ql-block">但核能部的人非常自信,说包在他们身上了。</p><p class="ql-block">经过周密计算,他们在河滩上打了一个两百米的大洞,然后把一颗14万吨TNT当量的核弹丢了进去。</p><p class="ql-block">随着一声巨响,一个一百多米的深坑就炸好了。</p><p class="ql-block">水利部门的人稍微加工下,就能做一个大水库了。</p><p class="ql-block">水库造好以后,当地人还有顾虑。</p><p class="ql-block">核能部长斯拉夫斯基一句废话也不多说,用行动做榜样,当面就跳进水库里游泳。</p><p class="ql-block">这个部长一直活到90多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这件充满暴力美学的核弹造水库事件,不仅在当时,到现在也是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p><p class="ql-block">我去搜论文发现,这种暴力又精巧的操作,在苏联时期竟然不是个例。</p><p class="ql-block">当时苏联人不仅热衷于用核弹搞基建,还整出了理论高度。</p><p class="ql-block">要开矿,上核弹。</p><p class="ql-block">要修运河,上核弹。</p><p class="ql-block">要灭火,上核弹。</p><p class="ql-block">甚至专门做研讨会,写论文,系统性论述核弹在基建过程中如何运用。</p><p class="ql-block">一直到《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出来,苏联人才停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现在说到俄罗斯人,毛子,大伙儿的刻板印象就是莽穿一切,生死看淡,不服就干。</p><p class="ql-block">其实,真正的战斗民族,是粗中有细的,只靠莽撞是打不了胜仗的。</p><p class="ql-block">100多年前,俄罗斯人留给世人的印象远远不是“战斗民族”。</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你要说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欧洲人肯定会笑话你。</p><p class="ql-block">俄罗斯人的风评是怎么一步步变成今天这样的呢?</p><p class="ql-block">今天就来聊聊,战斗民族是怎样炼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在欧洲提到俄罗斯,大家首先想起的,是俄国宫廷里场面盛大、充满繁文缛节的舞会。</p><p class="ql-block">就像很多人喜欢在酒桌谈生意一样,俄罗斯的贵族们要谈事情,就会在自家大厅开舞会。</p><p class="ql-block">“舞会”是彼得大帝一手推动的,最初他把这个活动作为介绍西欧先进技术,鼓励贵族学习更开明的文化的场所。</p><p class="ql-block">为了让俄国贵族来听课,在1718年亲自下令举办千人舞会,甚至强迫贵族们参加。</p><p class="ql-block">可到后来,舞会就成了天上人间。</p><p class="ql-block">不务正业的贵族们纵情声色,趋之若鹜。</p><p class="ql-block">当时俄国近卫军的青年军官里,大家比的不是谁勇武善战、谁军功赫赫,而是比谁舞姿更曼妙,谁勾搭的妹子颜值高、家世好。</p><p class="ql-block">当时的贵族圈子里,你要是没几个情F情夫,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p><p class="ql-block">《罪与罚》里的斯维德里盖洛夫,退伍后,因衣食无着、欠下巨债,只好给别人当赘婿。结果他又去追求别的妹子,被包养他的富婆发现,最后自杀。</p><p class="ql-block">诗人普希金,因老婆跟一个军官鬼混,就去找情夫决斗,结果打不过,白白送了性命。</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说起俄罗斯,大家只能想起鱼子酱、套娃和忧郁的自杀诗人。</p><p class="ql-block">就好像想起法国人,美国人就会自动想起“吃奶酪的投降猴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5</p><p class="ql-block">与贵族的穷奢极欲形成尖锐对立的,是俄国平民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俄国资本家比现在还狠!</p><p class="ql-block">什么“商业就是最大的慈善啊”</p><p class="ql-block">“让你打工就是福报啊”</p><p class="ql-block">“你穷就是因为你懒,因为你有当铺思维”</p><p class="ql-block">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1885年后,沙俄Z府宣布,要加征粮食,想把全国粮食收集起来卖出去换钱!</p><p class="ql-block">用当时沙俄财政大臣的话说就是:“我们不要吃的,要输出”。</p><p class="ql-block">俄国1.7亿人口,粮食都输出了,老百姓吃啥?</p><p class="ql-block">没人管,因为在沙俄时期,吃不上饭的百姓都不算人,只是“灰色牲口”。</p><p class="ql-block">屠格涅夫的著名小说《白菜汤》里,写到一个农家寡妇失去了儿子后,地主太太去探望她,却发现这个面黄肌瘦的农妇在大口地喝白菜汤。</p><p class="ql-block">地主太太觉得她太冷血了,忍不住斥责她:“你儿子死了,你还有这么好的胃口喝白菜汤?”</p><p class="ql-block">那个妇人只是安静地说:“我的瓦西里死了,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给人把心剜了去。然而汤是不应该糟蹋的,里面放了盐呢!”</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沙俄时期的常态。</p><p class="ql-block">反映农奴被剥削的油画</p><p class="ql-block">当时俄国的文艺界有一个说法,叫“多余人”。</p><p class="ql-block">说的就是一部分贵族,他们能看到民间疾苦,不愿意和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他们又不愿意真和底层人民一起奋起反抗,打碎罪恶的旧社会。</p><p class="ql-block">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p><p class="ql-block">一直到十月GM一声炮响,俄罗斯一下子诞生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6</p><p class="ql-block">其实,苏联时期,也有“苏联霸气护照”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苏联时期有个诗人叫马雅可夫斯基,他写了一首叫《苏联护照》的诗,愣是把掏苏联护照的一个小动作,写出了龙傲天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诗歌描写了边检官员查验各国旅客的护照时,拿到强国的护照就笑容可掬,拿到弱国的护照就一副鄙夷的神气。</p><p class="ql-block">直到马雅可夫斯基拿出了他的苏联护照。</p><p class="ql-block">那护照一出场,就好像你在日本街头当街掏出一个核弹一样,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p><p class="ql-block">官员先生的嘴,扭歪了,好像挨了火烧,这位先生接过了我的红皮护照,拿着,像Z弹,拿着,像刺猬,像锋利的双刃剃刀。拿着,像两米长的响尾蛇,正吐出二十条舌头,要把他咬。搬运工意味深长地向我眨眼,给您搬行李,不用收钱。因为我手里拿的,是苏联护照,上面有刺目的镰刀,扎眼的铁锤!看吧!羡慕吧!我是一个苏联公民!</p><p class="ql-block">这诗现在听起来有点尬,但确实能体现当初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那种无与伦比的自信。</p><p class="ql-block">他们之所以这么傲气,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国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7</p><p class="ql-block">沙俄时期的打工人,出生时不少人是农奴,后来沙俄搞大工厂需要加税,被迫贱卖了土地的农奴就进城打工,领福报。</p><p class="ql-block">福报才刚领了几天,沙皇又想开疆拓土,让这些打工人扛着枪上战场去当炮灰。</p><p class="ql-block">去东北打日俄战争,再去欧洲那边打一战。</p><p class="ql-block">一个俄国打工人的一生,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要命。</p><p class="ql-block">后面的GC党人,大多数都是“工农兵”三种身份中的一种,甚至多种。</p><p class="ql-block">比如:</p><p class="ql-block">斯大林是鞋匠的儿子;</p><p class="ql-block">领导水兵起义的德宾科是农民的儿子;</p><p class="ql-block">《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父亲是退伍军人,参加过日俄战争;</p><p class="ql-block">基洛夫早年失去双亲,从机工技校学的一身本事;</p><p class="ql-block">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一战中,为了配合协约国在西线的战斗,沙皇派了大军和德国、奥匈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打,开始有点小胜,后面就被狠狠教育了。</p><p class="ql-block">打到后面,沙俄是前线一百多万人阵亡,数百万人负伤,逃兵众多;内部饥荒蔓延,物资短缺,统治摇摇欲坠。</p><p class="ql-block">正如:“所有打不死你的,都会让你更坚强”</p><p class="ql-block">捡了条命回国的打工人,开始意识到了,真正的问题出在国家的统治阶级。</p><p class="ql-block">在日俄战争和一战期间,各国士兵私下传阅的《GCD宣言》也大量流入了俄军。</p><p class="ql-block">看了这本书,这些打工人才明白,原来自己在前线拼得你死我活,最后都是让在后方的黄老爷发财。</p><p class="ql-block">而且,虽然资产阶级一度也跟着他们打黄四郎,但他们和黄四郎其实是一丘之貉,只有打工人自己做国家的主人,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8</p><p class="ql-block">1917年,“十月GM”爆发。</p><p class="ql-block">苏联政权的存在,证明了劳苦大众不需要资本家和贵族,一样可以建立起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国家,一样可以富国强兵、丰衣足食。</p><p class="ql-block">苏联的成功鼓舞了全世界打工人,工人运动在各国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苏联的存在动摇了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根基,他们组织军队打上门“武装干涉苏联”。</p><p class="ql-block">这个新生政权愣是一举打败了多国组成的干涉军,站稳了脚跟,全世界的统治者都为之寝食难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9</p><p class="ql-block">到了1930年代,再说起俄罗斯时,再没人会觉得俄国人是当初那幅病夫的模样了。</p><p class="ql-block">而二战时期的表现,更是把“战斗民族”的形象打入了全世界人的心里。</p><p class="ql-block">整个二战期间,法国人坚持的时间不如苏联一栋楼长;玩绥靖的英国被纳粹打个措手不及,疯狂卖队友;美国则是趁机捡漏。</p><p class="ql-block">唯独苏联,是从头打到尾。。</p><p class="ql-block">刚踏入苏联境内时,德军面对一俄里外的布列斯特要塞曾夸口说:“我们的兵力是苏军的几十倍,一个冲锋就能拿下这里。”</p><p class="ql-block">谁知道,驻扎在这的苏军居然扛了30天。</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名战士在被德军杀害前,还嘲讽地说:将军,现在你知道一俄里有多远了吧?</p><p class="ql-block">“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是苏德战场状况之惨烈最好的概括。</p><p class="ql-block">这场战争中,苏联军民付出了2300万人伤亡的代价。</p><p class="ql-block">以至于红军烈士纪念碑落成时,大家绞尽脑汁设计了许多碑文,却都觉得无法体现烈士们保家卫国的悲壮,在现实的史诗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过于苍白。</p><p class="ql-block">思来想去,大家给这座雄伟壮观的纪念碑写了一句话:愿这石头像人一样坚强。</p><p class="ql-block">这样一个光喊名字,就能让全世界地主老财瑟瑟发抖的政权,他的文艺自然是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霸气。</p><p class="ql-block">就连开头是“梨花开遍天涯”的热烈情诗,结尾也一定是“勇敢战斗、保卫祖国”。</p><p class="ql-block">在他们看来,小小的地球已经承载不下打工人的梦想,打工人要把红旗插遍宇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p><p class="ql-block">当时,苏联甚至一度打算建一个415米高的“苏维埃宫”,比当时最高的帝国大厦还要高8米。</p><p class="ql-block">100米高的列宁像立在苏维埃宫顶上。</p><p class="ql-block">自由女神像和它比起来相形见绌。</p><p class="ql-block">甚至为了给苏维埃宫腾地方,斯大林还把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给炸了。</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这个钢铁巨人,却在1991年的圣诞节轰然倒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p><p class="ql-block">从1980年代开始,苏联的经济和生产效率都出现了不小的困境。</p><p class="ql-block">一场阿富汗战争更是让国家雪上加霜。</p><p class="ql-block">百事公司曾与前苏联签订了一笔金额高达30亿美元的订单,可当时由于没有足够的外汇,苏联只能用20多艘军舰和油轮,换百事可乐的原浆。</p><p class="ql-block">用象征美国精神的可乐,换走了苏联的海军舰队,不得不说极为讽刺。</p><p class="ql-block">1991年的圣诞节,红旗在莫斯科黯然落下。</p><p class="ql-block">红色巨人死去后,俄罗斯靠着他们的余威,继续戴着战斗民族的帽子。</p><p class="ql-block">可这种“战斗民族”印象,不再是当初那种粗中有细,胸怀天下的感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p><p class="ql-block">这些年,不少俄罗斯的文艺作品强化“战斗民族”这点。</p><p class="ql-block">可“战斗民族”的称号,不是因为有百万大军,钢铁洪流;不是因为有多少颗核弹;也不是因为能喝几瓶伏特加、能把狗熊当宠物,扇巴掌大赛......</p><p class="ql-block">“战斗民族”真正的来源,是曾经的信仰。</p><p class="ql-block">刚成立的苏俄还是一穷二白时,他们就掌握了全世界最大的情报网络,有着数不清的国际支援。</p><p class="ql-block">这一切,都不是用钱买来的。</p><p class="ql-block">出身贵族的剑桥五杰心甘情愿地背叛自己的阶级,分文不收地替苏联干活。</p><p class="ql-block">来自各个国家、有着不同出身和工作的人,为了同一个信仰参加了国际纵队,并肩作战。</p><p class="ql-block">在欧洲平原,在南美雨林里......无数素未谋面的战士们,因为同一曲《国际歌》相互支援,成为了同志。</p><p class="ql-block">大萧条期间,苏联驻美代办处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都是心甘情愿放弃美国护照,申请移民苏联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