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好财神”

吳友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美篇号:60996540</b></p><p class="ql-block"> 一个普通的挎包,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摞发黄的账簿,一双百搭的胶鞋;走千山万水,访千家万户,道千言万语,尝千辛万苦;黑黑的皮肤,朴素的衣装,坚毅的目光,十足的精气神。这是农业银行“老农金”“老信贷员”的集体素描。</p><p class="ql-block"> 70多年来,一代代“老农金”不忘初心,肩扛使命,将党的政策和金融服务送到广大乡村、家家户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助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农业银行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老农金”不仅是一群一线农行人的“独特称谓”,更是一代又一代农行人薪火相传的“基因密码”。奋进新时代,我们更需要传承好、弘扬好“老农金”的优秀精神品格,激励广大干部员工在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伟大事业中奋力拼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农行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福建龙岩,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农金”——</p><p class="ql-block"> 他18年如一日,扎根最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业绩,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金融事业,以满腔热忱投身“三农”事业发展一线。他发放贷款3300多笔,金额2.8亿元,无一笔不良,而且成功收回历史遗留贷款,创下了当时农行福建分行1000多个营业所、分理处中唯一一个连续18年保持“两无一全”(无逾期、无呆滞呆账、全收息)网点的惊人业绩。他荣誉等身,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职工”、银监会“银行业最美人物”等30多项全国性荣誉,入选“60年农行十大人物”、农行“功勋员工”、农行“金穗先锋100人”……</p> <p class="ql-block">  他就是农业银行原福建龙岩红坊营业所主任——饶才富。</p><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6日,饶才富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的红土地。日月如梭,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五年。清明节前夕,我们来到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踏上饶才富曾经奋斗一生的土地。回访其生前的同事、客户、朋友、家人,通过他们的回忆,这位声誉卓著的“老农金”形象愈发清晰,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的精神始终如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的一生,是勤勤恳恳、敬业奉献的一生,是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一生。他扎根“三农”,尽职尽责,用全部心血帮助乡亲脱贫致富;他脚踏实地,一心为公,以一片赤诚确保一方金融平安;他生活简朴,两袖清风,以一身正气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被群众誉为“山区人民的好财神”,被金融界誉为“信贷管理传奇人物”。1998年10月21日,中央金融工委召开饶才富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并授予他“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饶才富的先进事迹在全国金融系统乃至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p> <p class="ql-block">  红色闽西,共和国的摇篮,曾经广袤的红色土地上是一片荒原,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滋养了红土地上的万物生灵,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铸就了“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力争上游”的苏区光荣传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有一位农行基层干部,他兢兢业业,奋战在农村金融战线40年,全心全意服务老区经济振兴,倾心竭力助推“三农”发展,积极扶持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他不请吃、不收礼的清廉之风,群众有口皆碑。他的事迹和精神曾鼓舞农行系统乃至整个金融业,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穷人的财神爷”“不受香火的好财神”,2000年、2001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1981年底,饶才富从工作了20年的信用社调任红坊营业所主任。这一年,他45岁,正值国家改革开放大潮兴起,经历过苦难岁月的饶才富知道,经济发展的春天来了。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当时红坊乡社会总产值不过几百万元,农民收入不足100元,而他所在的营业所存款也仅有190万元,贷款45万元成了“两呆”。在这块浸透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地上,看着乡亲依然受穷,饶才富心里真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 1983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红坊公社党委把兴建水泥厂项目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span>。闽西水泥奇缺,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建设离不开水泥,水泥的需求量会日益增长,只要质量可靠,销路不成问题。如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公社党委决定根据当地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建设水泥厂,</span>党委书记郑品华亲自抓,家乡发展终于找到突破口。可是,建厂需要贷款500万元,这相当于全乡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在红坊营业所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得知情况后饶才富心里沉甸甸的。但面对这一改变家乡面貌的历史机遇,无论有多大压力,都要为水泥厂争取到资金。他说:“我们农行的干部,要是不为地方经济发展尽心尽力,那就是失职。”</p><p class="ql-block"> 带着乡党委的殷切期望,带着乡亲们的热切嘱托,饶才富一头扎进地质、建材、物资部门打听市场行情,写信给北京、福州、厦门的亲朋好友协助了解项目的可行性。根据调查的行情向公社党委作了汇报,他说:“无工不富,无农不稳,办水泥厂是可行的。目前,资金紧缺,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农行的天职,我们先贷50万元,把项目启动起来,你看行吗?”</p><p class="ql-block"> “太好了,真是及时雨呀!”公社党委书记郑品华高兴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50万元贷款发放后,红坊水泥厂的筹建工作随即启动了。水泥厂上马后,饶才富三天两头往厂里跑,对贷款进行全方位跟踪,了解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按项目基建进度放款。水泥厂厂长郑秋木谈起工程筹建时的情形说:“饶主任对这个项目的重视与关心,远超过一个银行干部的责任范围。”当时,有个别筹建人员想用一部分资金购买小车及修建生活设施,饶才富坚决不同意。看到饶才富这么“死心眼”,水泥厂某些同志就不高兴了:“你又不是我们的厂长,管得那么宽。”饶才富不仅管得宽,还管得勤,三天两头往厂里跑,给公社党委提建议,“编外厂长”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可是,50万元已经投下去了,如果没有后续资金,后果可想而知。饶才富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他就红坊兴建水泥厂的专家会审情况、当地的矿石资源以及发展前景,一次次向上级行汇报,并邀请分管领导和信贷部门的同志深入现场反复调查。时值龙岩改市,在饶才富不断努力下,新成立的市政府鼎力相助,并出具了担保文件。450万元设备贷款和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共500万元分两次由农行福建分行审批发放到位。</p><p class="ql-block"> 这在闽西可以说是首笔巨额乡镇企业贷款,翻开了红坊经济发展新的一页。从1983年8月24日破土动工,到1985年5月25日正式投产,年产4.4万吨的红坊水泥厂建造时间仅用了20个月。饶才富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仅仅3年的时间,水泥厂还清了全部贷款,每年还缴税500万元,红坊乡果然抱到了一个“金娃娃”。</p><p class="ql-block"> 10多年间,红坊营业所还支持乡里创办了铁合金厂、耐火材料厂、塑料厂、水泥纸袋厂等一批骨干企业。1997年,红坊镇社会总产值达到5.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865元,镇财政收入1290万元,跨入全国明星乡镇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  执掌农行营业所的饶才富,念念不忘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事。他常说:“让百姓脱贫致富是我们最大的责任。”集体经济上去了,饶才富又把眼光盯住那些尚未脱贫的贫困户。他利用各种机会向人们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他告诉乡亲们:“我们龙岩是山区,靠山吃山要先养山。只要把山养好了,大家就能富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天,饶才富来到东埔村六组贫困户郑波涛家里,一番交谈后,郑波涛把饶才富带到山里。一边走,郑波涛一边把脑子里多年的想法一股脑说了出来:“你看,这边可以盖上猪舍,那边挖个鱼塘养鱼,四周可以种上果树,还可以散养一些土鸡。”</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经过实地勘察,当即安排他到营业所办理2万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郑波涛顺利地承包下了80亩荒山,全家上山安营扎寨,种果树、挖鱼塘、建鸡舍。饶才富还经常上山出谋划策,协助郑家选苗育种。几年后,效益出来了,郑家还清了贷款,年创产值120万元,纯利20万元。郑波涛养山致富后,饶才富抓住这一典型向乡亲们反复宣传,动员农民开发荒山,发展种养业,并一一落实启动资金。</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不仅把荒山变成“聚宝盆”,更是把荒滩变成“致富地”。大坑山一个叫廖艳霞的养殖户前前后后从饶才富手上贷款32万元,将猪舍扩大到100多间,年出栏1000多头猪。同时,发展养鱼、养鸭等立体式种养,年产值达160多万元。廖艳霞不仅自己致富,还带领大坑山的姐妹一起致富。在她带领下,龙溪滩有11户兴建了养猪场,每户养猪都在100头以上。廖艳霞带动大家致富的事迹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认可,被授予龙岩市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 在饶才富看来,金融管理要靠制度,更要靠人。他经常告诫员工:“只要心到、情到,工作没有解不开的结。”</p><p class="ql-block"> 东埔村养猪专业户陈满林,前几年从饶才富手里贷到1万元后,想发“横财”,不搞养殖,改做煤炭生意,几天就蚀了本。夫妻反目,大闹离婚,陈满林一气之下远走他乡打工。饶才富多次来到陈家,鼓励陈满林妻子吸取教训,重振旗鼓,继续搞好养猪业。陈妻沮丧地说:“蚀了大本又跑了人,我还能有出头的日子?”饶才富耐心地劝道:“现在有好政策,只要有信心,不怕没富日子过。”他协助陈妻找到担保人,再贷给她1万元。陈妻感动万分,自己上山办起养猪场,一年就赚了2万元,一次性偿还了贷款本息。不久,陈满林从外地返乡,看到家里养猪场办得有声有色,感动得泪流满面,动情地说:“饶主任,你真是我们的财神爷呀!”</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饶才富火一般热情的感召下,在营业所资金的支持下,乡亲们如鱼得水,全乡掀起了开发山地、发展种养业的热潮,初步建成了生猪、柑桔、蔬菜、生姜、鳗鱼等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农民的腰包迅速鼓起来了,活了一方经济。乡亲们亲切地称饶才富是人民的好“财神”。</p> <p class="ql-block">  饶才富刚任红坊营业所主任时,就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原大队、生产队欠农行的45万元贷款尚未收回。组织对饶才富信任的同时,也把这个百姓心中的“财神”推到风口浪尖上。</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1981年接手红坊营业所,这期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经营主体已由集体变为农户,生产队清理账目留下的涉及189个生产队的45万元债务被悬空。</p><p class="ql-block"> “人民的血汗钱,没有理由在我们手中流失。”在组织召开营业所员工会时,饶才富的话掷地有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连债主都找不到的“悬空”贷款,到哪里收呢?</p><p class="ql-block"> 在乡村,农民都是白天出工,一般难以碰面。饶才富不畏艰难,带领营业所工作人员按照原来的社队深入村寨,逐一拜访,几乎没一个人认账。</p><p class="ql-block"> 有好心人开导说:“这是前几任的事,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又不关你的事,何必那么认真。”</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说:“不管是哪一任的,都是我们农行人的责任,既然组织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为保住国有资产,亲自带队,帮助全镇所有欠农行贷款的原生产队开展集体账目清理,并请人评估拖拉机、打谷机、耕牛等集体资产,进行合理分配,登记造册,逐一落实债务。对于已经资不抵债的,按原欠生产队的工分进行分摊。把涉及189个生产队的债务,一一落实到5000多个农户名下,还盖上了红手印。此后,他又和同事挨家挨户动员还贷,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有时,为了几元贷款,他会翻山越岭往返几趟。功夫不负有心人,到1984年底,涉及189个生产队、2000户农户的45万元贷款,终于连本带息全部收回。</p><p class="ql-block"> 1987年,福建省争取到一笔世界银行贷款,红坊分到97万元,逐户落到107户农户家里,在红坊掀起了种植林、果、茶的热潮,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多种经营发展。几年后大见成效,全乡种植林、果、茶2300多亩。1994年,这笔世界银行贷款到期,大部分贫困户自觉归还了贷款,但也有不少农户,以为是国家的“救济款”,可以不还,得知后饶才富心急如焚:“不行啊,这关系到中国金融的国际信誉,一分钱也不能马虎。”</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制定了还款方案,先干部,后群众,先易后难,分期催收。营业所的员工四处奔走,大力宣传动员还贷,不少群众想通了,收回了部分贷款。可是,要收回全部贷款,仍困难重重。</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知道,没有外援力量,很难完成催收任务。于是,他向镇党委作了汇报,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在饶才富的努力下,镇政府当即抽调18名干部协同营业所工作,一家一户做工作,一遍遍地宣传党的政策和金融法律法规,终于在1996年上半年全部收回了这笔贷款本息。</p><p class="ql-block"> 担任营业所主任近19年间,饶才富不仅经手放贷3300多笔,累计贷款金额2.8亿余元,没有一笔贷款沉淀,还收回历史遗留贷款129万元,创下了当时福建省农行1000多个营业所、分理处中唯一一个连续18年保持贷款“两无一全”网点的骄人业绩。饶才富始终“放好、管好、收回每一笔贷款”的可贵精神,成为农行一笔无形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1999年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慕名专程取道龙岩市采访饶才富,惊讶于中国农业银行最基层的营业所主任18年间经手的全部贷款零风险,且没有一笔是用法律手段收回的奇迹,用一句拗口的中文赞扬:“饶先生,你真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  乡镇营业所主任,在别人眼里是个“肥缺”。但饶才富明白,权力是人民给的,任何人都无权营私。饶才富数十年扎根基层,请客不到,送礼不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被百姓誉为“不受香火的好财神”。</p><p class="ql-block"> 在红坊营业所,饶才富不吃请、不收礼的清廉之风,群众有口皆碑。红坊紫金水泥集团公司总经理郑秋木深情地说:“紫金集团是农行一手扶持发展起来的。饶才富每个月都要来我们厂,可十几年来他没在企业吃过一餐饭。以前紫金牌水泥十分紧俏,他也从没向企业写过一张条子,要过一吨水泥。”</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有句名言:“不贪不占,什么事情都好办。”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不用做工作他也会贷;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不管什么关系坚决不贷。一次,饶才富一位开小煤窑的朋友想贷款,但又不符合条件,他得知饶才富的二儿子想学开车,便私下汇了2000元到某培训中心替他交了报名费。饶才富知道后,不仅不给办理贷款,还批评了这位朋友,干脆阻止儿子去学开车。</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对贿赂“无情无义”,对乡亲、对营业所的职工是有难必帮,温暖有加,连上级发给他的奖金,他都送到食堂补贴员工的伙食。</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所里的员工能够和家里人团聚,他担任营业所主任的18年间,每个春节都是在营业所度过的。许多员工都争着要替换他值班,都被他劝回去:“你们平时工作忙,难得和家人团聚,我是‘家长’,关心、爱护每一位职工就是我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心里最内疚的是对不起他的结发妻子。妻子因劳累过度,住院6次,动手术5次。孩子央求爸爸:“你陪陪妈妈吧!”看到饶才富为难的样子,知夫莫若妻,妻子劝住孩子说:“你爸爸有工作要忙,让他去吧!”是啊,饶才富丢不下工作,只能晚上守在医院,白天骑着自行车来回走几十里地,到所里去上班……</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员工。红坊营业所在饶才富带领下,18年间,从红坊营业所走出去的37名职工,都已成为各级农行的业务骨干,其中不少人已走上了领导岗位。饶才富干出了成绩,上级曾几次要提拔他。可每次上级征求他意见时,他都是那句话:“我的文化不高,营业所主任是最适合我的岗位。”</p><p class="ql-block"> 2000年9月,组织上考虑到饶才富年事已高,让他从信贷一线退下来,改任支部书记。饶才富仍然身体力行搞好“传帮带”。每一位新到任的主任对红坊情况一时还不熟悉,饶才富就带他一家一户地走访信贷户,一起翻山越岭深入农民家中,了解当前农村改革和农村信贷新动向,为农行的发展殚精竭虑,用实际行动诠释模范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员工们看他年纪大了,希望他好好安度晚年,不愿让他奔波忙碌。可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难以改变,他依然心系营业所的工作,每天都到大厅看看。他说:“我为自己是农行一员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我要一辈子为农行工作,为‘三农’服务。”  </p> <p class="ql-block">  逢年过节,饶才富会把家人召集在一起,饭前给他们上一堂传统教育课,要求他们不忘党恩,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绝不能拿他的名誉搞特殊化等等。在晚辈的眼里,他不仅是一名受人尊重的老共产党员,更是严爱有加的长者。</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来,你坚持支持当地的优质企业发展,支持几千户农民发家致富,很不简单;你经手发放贷款两亿多,没有一笔不良贷款,还把老生产队贷款收回来了,责任心非常强,很不容易;你为农行和当地经济发展作了很大贡献,大家应该向你学习。”1999年2月4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当得知报告团到福州时,专程来到农行福建分行看望饶才富。饶才富回忆当时和习近平握手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那一刻,心潮澎湃,眼眶湿润润的。”</p><p class="ql-block"> 饶才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30多项荣誉,这些饱含着党和国家对饶才富高度认可的众多荣誉证书,现在悬挂在农行福建龙岩新罗支行“饶才富先进事迹陈列室”里。1998年,中央金融工委向全国金融系统下发了《关于向饶才富同志学习的决定》,作为金融系统全面学习的一面旗帜。而饶才富常说:“工作是大家做的,荣誉却归我一人,我心里很不安。”这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底色。陈列室里的显眼处,描述了饶才富的“六种精神”,即:扎根基层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的爱岗精神,不贪不占的廉洁精神,以情感人的服务精神,忘我工作的吃苦精神,认真负责的责任精神。饶才富精神就像火种,将继续在金融业薪火相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在农业银行发展历程中,以饶才富为代表的“老农金”们不忘初心、肩扛使命,将党的政策和金融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帮助农民致富,助力经济发展。农业银行历届党委都十分重视饶才富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干部员工学习和发扬饶才富精神。<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9年起,农业银行设立“饶才富奖”,以表彰在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等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span>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努力打造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正品行端的干部队伍,引领和激励广大员工在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接续奋斗、砥砺前行,<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音乐致谢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