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博《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之五

老陈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4日星期六,晴。首都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京师繁华。清(公元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朝继续定都北京。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清北京的都城文化更趋繁荣、多元,尤以康雍乾时期的北京最为富庶、繁华。制度的变革、民族的融合汇聚,使得这一时期北京的王府文化、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和宣南文化等,既绚丽夺目、成就斐然,又具有浓厚的时代与地域特色。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都城,这些成就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见证。</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鸦片战争后,在内忧外患频仍的纷纭变局中,北京的都城面貌和功能随之发生变化,揭开走向近代都市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都城日新。</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代北京的都城格局整体沿袭前代,但城市功能区划有了重大调整。清初,京师北京实施"旗民分居"政策,即旗人居内城,汉人官商民人等居外城。清朝的分封制为"封而不建",受封者在京师建府而居,这些新建的王府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满洲文化风俗,产生了京师的王府文化。清朝统治者还在西郊兴建起大片皇家园林,作为理政、休憩之所;随着满洲、蒙古等民族在京居民的激增,北京的城市面貌、功能布局和都城文化等更趋丰富多元。</p> 清(1644-1911年)八旗营位图。<br>&nbsp; &nbsp; &nbsp; &nbsp;此图记录了嘉庆十七年(1812年)皇带“大阅”的八旗列阵布局图。图上部中央处为检将台,各营位置绘出营旗、各营名称及人数、所持兵械数量等,以签纸贴于图中相应位置。 <p class="ql-block">旗民分居。</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在"旗民分居"政策下,北京内城的八旗,以皇城为中心,按一定方位以旗为单位分开居住,由八旗驻防和管辖。外城居民主要为汉人官民商贾,分五城进行管理。"旗民分居"政策在清中期后有所松弛,但它客观上推动了内外城形成不同特色的居住区和城市风貌。此外,还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火器营等八旗兵营分布在京师各处,共同拱卫京城。</p> &nbsp; &nbsp; &nbsp; &nbsp;清代王府分布图。 <p class="ql-block">王公府邸。</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王府是高等级的贵族府邸。清代封王而不赐封国,"但予嘉名,不加郡国",受封者不似明朝出镇各地,而是留居京城,按所封等级的高低接受皇帝赐封的府邸,或择地依典章规制兴建府宅。至清末,内城约有王府五十座。王府的礼俗、建筑规制及其主人的衣食好尚等,形成了清代北京特有的王府文化。</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1644-1911)郑亲王行书折扇面镜心。<br></p> &nbsp; &nbsp; &nbsp; &nbsp;清(1644-1911)碧玉灵芝纹双连壶卣,晶莹剔透。密云区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清(1644-1911)碧玉带皮灵芝如意。密云区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清(1644-1911)錾花金项圈,盘肠纹金指甲套。密云区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清(1644-1911)嵌石火焰背光木座金佛。密云区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清(1644-1911)嵌松石金斋戒牌,密云区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div>&nbsp; &nbsp; &nbsp; &nbsp;清雍正期间,斋戒牌由案头陈设变为胸前佩戴之物,由造办处设计样式,陪祀人员必须佩戴。</div> <p class="ql-block">三山五园。</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自康熙年间建畅春园始,清廷陆续在北京西郊建成以"三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此外,一些宗室、官僚等在此也有府邸、园林。西郊园林不仅是帝王、官宦等赏游的景观,也汇成中国传统造园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之作,并成为当时京城的第二个国家行政中心,发展成一宫多苑的城市地理格局。</p> <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第六代样式雷--雷思起画像。</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样式雷",是对长期执掌皇家建筑设计的专门机构--样式房的雷氏家族的称誉,到清末雷家共有八代人从事里家宫殿、园围、陵覆等的设计和修建工程。</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第六代样式雷雷思起(1826-1876年),曾随父亲参与昌西陵、昌东陵等工程,后主持定陵、定东陵、惠陵和西苑等工程,负责众多王公勋臣的府宅、园林、园窗的建筑设计,获赏二品顶戴。</p> <p class="ql-block">样式雷--雷思起圆明园"廓然大公"烫样(复制品)。</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廓然大公"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也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其北半部,仿蓟县盘山行宫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同治年间为重修圆明园,第六代样式雷传人雷思起负责做出所修宫殿的画样和烫样,供同治帝和慈禧太后审看。</p> <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样式雷玉泉山静明园地盘样。</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西郊园林俱罹浩劫。光绪年间,样式雷家族的雷廷昌主持静明园部分建筑的重修工程。"地盘样"即平面布置图,本图是一张计划重修静明园的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样式雷圆明园地盘样。</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此图用毛笔、界尺绘制,建筑间架、墙垣、台基、山石水体的轮廓均用墨线勾勒,土山渲成赭石色,水体为浅熟赫色,是同治、光绪朝拟重修圆明园的方案。</p> <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朗润园通景屏。</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朗润园原名春和园,坐落于今北大校园东北隅,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嘉庆时被赐予庆亲王永璘,又称庆王园。咸丰年间又被转赐给了恭亲王奕近,始称朗润园。全园中心是一个大岛,岛四周的水面,大小收放不一,以水面之形映衬是和绅的别墅。更多的视觉景致。岛上建筑中,"恩辉余庆"曾是和珅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崇教佐治。</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代统治者对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寺庙宫观遍布京城内外。从统治方略的高度,有清一代对藏传佛教尤为尊崇,即乾隆帝所说"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京师不只是全国喇嘛教的管理中心,还兴建了许多喇嘛庙,其中有正式额缺的喇嘛庙达三十余所。清廷通过在京师兴修庙宇、给予喇嘛教上层人士以极高的礼遇等方式,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1736-1795年)五彩线编白塔图形密封册,白塔寺塔刹内采集。</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五彩线密封册是表示礼敬的一种佛教艺术形式。它外表用红、黄、蓝、白、绿五种彩线有规律地缠绕。这五色有"五大""五智""五佛"等寓意。其正反两面中央以金线缠成白塔图案。册内封藏一座小白塔,塔的覆钵部位有一尊小金佛。</p> 清乾隆(1736-1795年)黄檀木雕龛观音像,白塔寺塔刹内采集。<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观音像由一整块黄檀木龛刻而成、龛盖背面有乾隆御题诗文,两侧红漆御书"嗡""阿""吽"梵文字母各两遍。龛正面上端绘藏式风格三世佛,龛内上部雕观音像,龛楣上书"六字真言",佛龛下金漆木钵盂内有一个铜镀金圆盒,盒内包有檀香、木屑、树胶、金片、珍珠、碎玉石和舍利子等,装藏时,外有铜罩,刻有题款和韦陀像。</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1736-1795年)多闻天王像唐卡。</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唐卡为藏语,意即用影级彩锻织物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传佛教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p> <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铜鎏金十字金刚杵。</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金刚杵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法器,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藏传佛教引入以后,成为表示金刚之智,斩断烦恼、降伏恶魔的法器。</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1736-1795年)景德镇窑粉彩观音菩萨像,魏萃一捐赠。</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此尊为乾隆宫廷造像。佛梳高髻,发髻前安阿弥陀佛,是观音菩萨身份的重要标识,结跏趺端坐于仰覆莲台座上,双手结印,全身有金色的璎珞、臀钏、腕钏、足钏等饰物,仪态高雅,色彩明艳。</p> <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织锦夹金五佛冠,白塔寺塔刹内发现。</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五佛冠又称五智冠,为佛教本尊所戴头冠,它由五个莲瓣形锦片缀合而成,形似莲花,莲瓣正中为镀金五方佛,即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和中央大日如来。五方佛形貌特征一致,惟手印不同。冠正中顶端为铜镀金金刚持,金刚持左手持铃,右手持杵,表示功德和智慧圆满具足。其宝冠也是由五个小莲瓣合成,莲瓣上亦有佛像,在佛冠上还缀有三个铜质梵文字母和日、月形铜片,梵文字母音译为"嗡""阿""吽",分别代表佛教的身、语、意三密。佛冠顶部嵌红宝石,两侧各有一条织锦缯带,分别缀八仙、八宝图案,整个五佛冠共镶嵌珍珠、宝石950颗。</p> &nbsp; &nbsp; &nbsp; &nbsp;乾隆帝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p class="ql-block">工商兴盛。</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代北京的商业、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到一个新的繁盛阶段。京杭大运河始终保持畅通,保障了诸多物资的供给;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生活需求的扩大、民族文化的交融、为皇家服务的南北工匠及其技艺的汇聚,以及西方技术的传入,都从不同方面继续推动京师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正所谓"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熙熙攘攘,骈阗辐辏"。</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乾隆(1736-1795年)缂丝十二章龙袍。</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代银锭形制上的地区特点更为突出。各地都有自己本地区的代表性器形,种类、形制、铭文繁杂。这反映出银作为称量货币,在清代流通更加广泛,银锭铸造更为分散。其规格一般有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两、五两等,亦有少量的一百两大银锭。银锭还可以切割成小块使用。有些银锭在铸造时即预留切割用的沟槽。</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银锭分官铸和商铸两种。商锭上的铭文一般只有地名、银楼铺号、炉户铸行名称等,如"三原朱禄""兴平李正""广利"等。官锭铭文多带纪年、地名、银炉或银匠名称、用途等文字,种类繁杂,多是各种赋税,常见有地丁、厘金、关税、盐税等,及解京、进贡等银锭,铭文中有"官钱局""厘金局""地丁""土厘"等字样。</p> <p class="ql-block">燕京八绝。</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燕京八绝"是指玉雕、景泰蓝、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宫绣等八个北京地区的工艺美术种类。燕京八绝发端于金、元,发展于明朝,形成于清朝。为满足皇室、王公贵族和官宦、富家对奢华品质的需求,清宫造办处和京城的铺面、作坊里集中了各地的能工巧匠,在汲取前代及南北各地民间工艺精华,融合满、蒙、藏等少数民族工艺和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八个富有宫廷特色的工艺美术种类。其艺术风格以雍容华贵、典雅大方、精工细作见长,贵族气息浓厚,标志着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发展的新高峰。</p> <p class="ql-block">人文荟萃。</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代北京是首善之区、人才渊薮,尤其是在科举制和国家大型文化工程的推动下,北京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学术中心,也是文学艺术、中西文化等交流碰撞的舞台。各地区文化及学术流派在此交流融合、创新发展,再传播至全国,体现了京师文化强大的汇聚、引领与辐射作用。</p> &nbsp; &nbsp; &nbsp; &nbsp;顺天府贡院。北京孔庙进士题名碑。殿试策及天下各省主考全单等。 &nbsp; &nbsp; &nbsp; &nbsp;亭林先生(顾炎武)小像。 <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洪亮吉行书诗稿册。</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洪亮吉(1746-1809年),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长期寓居宣南,得到众多宣南学人的授业与提携,在经学、史学、方志学、人口学等方面多有建树,其人口论思想早于英国的马尔萨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日下旧闻》。</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日下旧闻》是一部北京历史文献资料集,朱彝尊(1629-1709年)汇撰。乾隆年间,于敏中、朱筠等人对该书进行进一步考证和补充,著成《日下旧阁考》。</p> <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顾先生祠会祭题名第一卷子。</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顾祠会祭之初,以顾炎武画像作为卷首,与祭人在卷上题名。会祭题名持续到民国,共汇成题名卷四卷。</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祠。</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顾炎武(1613-1682年),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学者。在京十九年,寓居宣南慈仁寺(今报国寺)等处,其《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重要著作即完成于此。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十月,张穆、何绍基等选址于报国寺之西偏,筹建顾祠,次年二月举行了首次公祭。此后数十年间,每年春季上巳日前后、秋季重九日及五月廿八日顾炎武生辰日,宣南士人都在顾祠举行会祭。</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北京的会馆出现于明代,清代是其极盛时期。清代会馆基本都建在外城,宣南又占了总数的十分之六七。据统计,至清末宣南有会馆400余座,多数为士人会馆,少数为商人会馆。京师会馆以地域为区分,接纳原籍人士,尤其是来京参加会试的举子。士人们或暂居会馆,或在其中祭祀、团拜、观戏,送往迎来、宴集唱和。会馆为他们在京师的日常生活、政治活动、切磋问学等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场所,是宣南文化形成的主要城市空间。</p> <p class="ql-block">《明史》。《大清一统志》。</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前期,清廷先后组织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等大型图书。徐乾学先后任《明史》总裁官、《大清一统志》副总裁,在全国范围内延揽当世著名学者,如刘献廷、万斯同、胡渭、阎若璩、顾祖禹、李塨等30余人,齐聚府内"碧山堂",共同参与《明史》及《大清一统志》的编修。其府内"传是楼"是史上著名的藏书楼。这些学在修书的同时,还在宣南进行撰述、讲会等学术活动。清代北京的第一次学术活动高峰由此产生。<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蕙田《五礼通考》</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五礼通考》由清代学者秦蕙田(1702-1764年)编纂。在钱大昕的推荐下,吏部侍郎秦蕙田聘乾嘉学派中皖派的宗师戴震协助编修了《五礼通考》。戴震也借此进入宣南学术圈,很快名动京城,学人显宦争相与之交往,"叩其学,听其言,观其书,莫不击节叹赏"。</p> <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法式善、赵翼等行书札册。</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法式善(1752-1813年),蒙古族,姓伍尧氏。乾隆帝盛赞其才,赐名"法式善",满语"奋勉有为"之意,法式善是我国蒙古族中唯一参加编纂《四库全书》的学者,赵翼(1727-1814年),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在京先后入刘统勋、汪由敦等名宦幕府数年,其《廿二史礼记》是乾惠考据史学的力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施闰章等行书札册。<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施闰章(1619-1683年),号惠山、安徽宣城人,为清初宣南诗社"燕台七子"之首、与宋琬齐名,时人称"南施北宋",他在宣南铁门胡同的寓所,后改为宣城会馆(现为施惠山故居)。</p> <p class="ql-block">京剧。《升平署脸谱》。</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升平署是清代掌管宫廷演戏和演乐的机构,始设于康熙年间,其址位于西华门巡南的南花园,故初称南府。南府隶属内务府,收罗、培养艺人,为宫廷承应演出。道光七年(1827年),改南府为升平署。</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升平署脸谱》为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宫廷画师所绘京剧人物扮相图,供当时宫中御赏之用。</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代京师演戏极盛。许多地方戏的精华源源不断地流人北京,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贺乾隆帝八十万寿,各地戏班进京表演。"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先后进京,带来的二黄调在京城引起强烈反响。其后"四大徽班"留京,并与京腔、秦腔等旧班组成了"三合班",显示了都城文化的融汇特点,演出对象也转向了普通百姓。嘉道时期,原本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传到了京城,徽戏、昆曲、秦腔和汉剧始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的雏形。咸同时期,为了迎合京城百姓的口味,艺人特意在戏曲之中加入了一些北京口音,形成颇具北京特色的新唱腔,时人称之为"京调"。京剧的曲调板式完全成型,角色、行当划分清晰,同时涌现出一大批闻名于世的京剧演员,开始大规模流行于宫廷和市井当中。</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1644-1911年)无款设色京剧折子戏图。</p> <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红楼梦诸版本(复制品)。</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年),名霑,号雪芹,出身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p> <p class="ql-block">近代变革。</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势力进入北京。在相继发生的辛酉政变、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及预备立宪等事件的催生下,从近代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到第一条中国人自主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等近代政府机构、交通设施等的创设,北京作为政治中心见证着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艰辛路程,也开启了自己的城市近代化之路。</p> <p class="ql-block">总理各国事务衙门。</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咸丰十年(1860年),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次年在京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接管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其职能为主持外交、通商及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振留学生等,总理衙门旧址位于东堂子胡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维新运动领袖。</p><p class="ql-block">南海会馆。</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南海会馆位于宣南米市胡同。至戊戌变法,康有为五次入京,四次曾住在会馆东北侧的小院--"七树堂"。南海会馆是维新派活动的中心,后倡导变法的粤学会、《万国公报》也创办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末北京城内外国使馆分布图。</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末民初,外国使馆集中在东交民巷。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第二次鸭片战争后、英、法、美、俄根据与清廷签订的《天津条约》,先后在东江米巷一带设立使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与英、美、俄、德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维新运动领袖。</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他在京住宣南永光寺西街的新会新馆、粉房琉璃街的新会邑馆,师从康有为,接受维新思想。<br></p><p class="ql-block">《公车上书记》。</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18省在京举子一千三百多人会于宣武门外松筠庵谏草堂,在康有为草似的万言条陈上签名,要求政府"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公车上书",成为后来戊戌变法的先声。各地传抄万言书,其中上海还出版了《公车上书记》,使得公车上书的影响继续在全国扩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国会旧址--粤东新馆。<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面对瓜分危机,各地在京准备参加会试的举子先后成立粤学会、蜀学会、闽学会、关学会等,倡导变法。次年4月,在各省学会的基础上,康有为、梁启超等于南横街粤东新馆成立保国会,呼吁"保国""保种""保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外纪闻》。</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1月,维新派联合清议派、洋务派等成立京师强学会,改《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作为会刊,由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随《邸报》附送在京官员,双日刊,共出十八期。内容以编译西电西报,介绍外国政治经济情况和刊载清廷奏章为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松筠庵谏草亭。</p> <p class="ql-block">戊戌六君子。</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刘光第(1839-1898),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甲午战争时,草拟《甲午条陈》,针砭时弊,参与保国会,以四品卿衔任军机章京,参预新政。</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林旭(1873-1898),福建侯官人,举人出身,任内阁中书。倾慕康有为之学,称受业弟子;倡立闽学会,参加保国会;以四品卿衔任军机章京,参预新政。</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杨锐(1857-1898),四川绵竹人,举人出身,任内阁中书。光后参加强学会、创立蜀学会、列名保国会。百日维新中以四品衔任军机章京,参预新政。</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杨深秀(1849-1898),山西闻喜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创立关学会,参加保国会,上疏请定国是;多次以监察御史身份代康有为呈遗奏稿,梁启超称其襄助新政之功最多;政变发生后,毅然吁请慈禧太后撤帘归政。</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生于宣南烂面胡同。戊戌维新期间,以四品卿衔任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深为光绪帝倚重,在大局危殆时,密访袁世凯,策动其起兵诛荣禄。政变发生后,谭嗣同抱着变法流血"请自嗣同始"的决心,狱中题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拒绝出逃。</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康广仁(1867-1898),康有为之弟,受其兄影响,积极参与维新活动。是康有为的得力助手,政变发生后,他力劝康有为离京,自己留下,被捕后认为"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诏定国是",至9月21日的一百零三天中,清廷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教育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上谕,史称"百日维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阻挠、反对变法,终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抓捕、杀害维新党人。其中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南城菜市口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克林德牌坊。<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依据《辛丑条约》,清廷为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杀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东单大街路口建牌坊。1918年德国战败,北京市民拆毁这座象征着民族屈辱的牌坊,次年将牌坊移建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内,改名"公理战胜"坊。</p> <p class="ql-block">古都破晓。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千年古都开始从帝王之都走向近代都市,在市政管理、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转型道路上蹒跚起步。在救亡图存的时局下,北京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思想解放潮流,推动新文化运动兴起和五四运动爆发,北京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人民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城内地下斗争,为全民族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在解放战争的硝烟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人民开辟第二条战线,实现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踏上进京"赶考"征程,古都迎来改天换地的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1644-1911年)西洋珐琅双鸟鸣钟。</p> <p class="ql-block">洪流激荡。</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民国初立,在北京,新文化运动兴起,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10月中共北京早期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引导、推动北方地区党团组织建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北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12-1949 北京市名称变更。</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立。</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悲怖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从孙先生开始的革命,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1939年5月4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1.10 辛亥革命。</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孙中山,广东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皇帝爱新见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图为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总传来。北京市民走上街头庆祝。</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图为孙中山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p> <p class="ql-block">新文化运动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1915年9月,以《青年杂态》(后更名《新青年》)出版为标志,新文化运功由此发端。1817年1月,《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至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运动,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主科学--北京进步社团涌现。</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在北京,一大批先进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进一步组织起来,新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股迅速发展,这些社团成为新文化广泛深人传播的生力军,为五四爱国运动做了组织上的准备。</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19年3月,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等人发起成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他们深人工人群众,传播科学知识和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群众基础。图为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部分成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使正在黑暗中艰辛探索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以北大红楼和"亢慕义斋"为主要基地,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深人工人群众,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的策源地。</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立即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愤慨,以北京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并很快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民主主文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这一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变化,他以《每周评论》等报刊为阵地、教育群众、打击敌人,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1919年6月11日晚,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遭京师警察厅暗探逮捕,在社会各界的营救下,陈独秀于同年9月16日被释放。</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播火者”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青年毛泽东在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催生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趋势和格局。在中国共产党的筹建过程中,北京和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一道,起到了重要的发起作用。</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p> <p class="ql-block">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指导北方各地建立党团组织。中共中央停驻北京。</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中国工人运动还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毛泽东(1956年3月6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驱热血--高君宇、李大钊、邵飘萍、王荷波、马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北早期党组织积极筹备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派张国焘、刘仁静出席。图为大会会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0-1927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情况一览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北京地方委员会成立、重委机关设于北京大学红楼,李大钊任书记,直属中共中央领导。这是建党以后在北京设置的第一个党的地方组织,主要任务是发展北京市党团组织和开展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下设东、西、南3个委员会,分别领导各自附近的支部。因为中共北京地委南部委员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烽火京华。</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5年华北事变后,北平党组织领导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1937年日本以卢沟桥事变为借口,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抗日战争中,北平党组织领导广大军民坚持抗战,开辟平郊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br></p><br><p class="ql-block">华北危急。<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九一八事变震惊了全中国,震惊了北平,在北平党组织团结带领下,北平兴起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1933年驻守长城的中国军队,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奋起抵抗,重创日军。在中共北平市委的领导下,北平人民积极行动、支援长城抗战。1935年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北平学联组织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进攻东北军驻地北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九一八事变。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图为被日军炮火摧毁的北大营。</p> <p class="ql-block">全民族抗战爆发。</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全民族抗战爆发,北平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八路军等人民军队按党中央对开展华北敌后抗日斗争的总要求,并依据当时抗日斗争形势,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的战略任务,坚持敌后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p> &nbsp; &nbsp; &nbsp; &nbsp;老式有轨电车吸引了不少孩子们。现在的前门为了怀旧,重新开通了这种铛铛车,作为一种旅游项目。 &nbsp; &nbsp; &nbsp; &nbsp;现代报业--《京话日报》、《北京女报》、《启蒙書报》。 <p class="ql-block">近代教育--清华学堂、京师大学堂。</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宣统元年(1909年),美国以向清政府道还部分"庚子幽款"的名义,开办学校,培养中国留学生送址西郊清华园筹办了醇美肄业馆,负资培训留学预备生,后定名为清华学堂。</p> <p class="ql-block">清宣统三年(1911年)白攀曾京师督学局执照。</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设立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学部。其下属的京师督学局职掌京师学务。"执照"即毕业证。此件执照为北京外城第一丙等小学堂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清宣统三年(1911年)京师译学馆毕业文凭。</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后称译学馆,英、法、俄、德、日五科,学制五年,至1911年结束,九年间共指收五届学生,毕业近350人。毕业生分别授给贡生、举人、进士出身,充任外交机关译员或各地学堂的外文教员。</p> <p class="ql-block">清宣统二年(1910年)协和医学堂征信录。</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美英教会和伦敦医学会共同创办协和医学堂,1912年改称协和医学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工商部奏请筹办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实行官督商办,周学熙总办美事,东师自来水有限公司以郊区孙河水(今温榆河)为水源,从孙河水厂由钢管线引水至东直门水厂。</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11年有路灯、下水道的北京街头。</p> 近代产业。<div>&nbsp; &nbsp; &nbsp; &nbsp;詹天佑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1905-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div> &nbsp; &nbsp; &nbsp; &nbsp;1935年,北平第一条公交线路“5路”开通。1924年,北京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通,图为市民乘坐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 &nbsp; &nbsp; &nbsp; &nbsp;建设市政。 &nbsp; &nbsp; &nbsp; &nbsp;开放宫禁。发展工业。 <p class="ql-block">兴办文教。</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12年7月,北京第一座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在国子监开办。</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20世纪20年代,地质调查所在北京周口店进行大规模发</p><p class="ql-block">掘。图为1929年12月,裴文中抱着发掘出来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29年,北平研究院成立。图为北平研究院总办事处旧址。</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30年2月,北平研究院与地质调查所组合成立地质学研究所,开启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图为1935年发掘周口店第1地点(猿人洞)。</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28年,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并。图为北海庆霄楼馆址。</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同年5月4日,定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图为校址位于景山东街马神庙公主府时的北京大学。</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8月,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为清华大学校门。</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抗战。</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1892-1937)在南苑战斗中殉国。</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第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在南苑战斗中殉国。</p><p class="ql-block">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p> &nbsp; &nbsp; &nbsp; &nbsp;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 <p class="ql-block">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44年至1945年春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等人民军队在华北敌后战场发起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作战攻势,为转入全面反攻创造了重要条件。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10月10日上午10时,华北战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前举行,民众争相目睹盛况。</p> <p class="ql-block">迎接黎明。</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反映人民的意愿,为争取和平和民主作出了巨大努力。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领导北平人民开辟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在斗争中发展和壮大力量,有力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城市接管工作有序进行,社会民生秩序安定。3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迁驻北平香山,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为新中国奠基。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定都北平,并改名北京。&nbsp;</p> <p class="ql-block">国际友人支援。<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际友人从各个方面积极支援中国抗战。贝家花园位于海淀,是法国医生贝熙业的住宅。抗战期间,他为抗日根据地运送了大批医疗物资、器械,并帮助根据地交换情报、输送人员。图为贝熙业骑自行车运送药品。</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林迈可小道”于海淀管家岭、车营、凤凰岭至门头沟一线。抗日战争时期,燕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英国友人林迈可利用自身便利条件,为游击队购药品和无线电器材等物资,秘密送到平西日根据地。"林迈可小道"是北平经平西到普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一重要的秘密交通线。图为"林迈可小道"。</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林迈可向晋察冀军区无线电技术高级训练班的学员们解答问题。</p> &nbsp; &nbsp; &nbsp; &nbsp;八路军战士使用过的军用准备。 <p class="ql-block">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人民开辟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在斗争中发展和壮大力量。平津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平郊人民支援平津战役,组织广大群众加紧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为使城市免受战火破坏,保护古都北平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使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得以完好地回到人民的手中。</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北平和平解放。开辟第二条战线。</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积极准备攻城。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做一项纪律去执行。<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毛泽东《中央军委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城问题的指示电》(1949年1月16日)</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北平入城式是三年半战争的总结;北平解放是全国打出来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军的入城式。--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北平民众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北平永远成为人民的北平了!</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已经推翻了一个旧北平,开始建设一个新北平!--《为建设人民民主的新北平而奋斗》</p> &nbsp; &nbsp; &nbsp; &nbsp;建立政权,有序接管,安定民生。 <p class="ql-block">进京"赶考"。</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在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毛泽东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在北平,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告别了春意盎然的西柏坡,开始了进京"赶考"的伟大征程。在进京"赶考"路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先是乘坐汽车途经灵寿、正定、唐县、保定等地,后由涿县换乘火车,25日清晨到达北平清华园车站。</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清华园车站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1949年6月15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新政协筹备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同界人士诚挚交往、同心同德,团结合作,共商国是。图为1949年9月19日-毛泽东邀请部分民主人士游览天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议期间的中南海新华门。</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北平为中国的首都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在政治上,北平位于华北老解放区内,人民力量雄厚;在经济上,临近我国重工业区的东北六省,便于发展工业;在文化上,是世界上有名的历史大都市之一,且自五四运动以来,这里就是新文化思想的摇篮。此外,在地理上,北平位于一个大平原之中,将来有足够的扩充的余地,在交通上是四通八达……总之从各种条件看,北平实具有现代化大国首都的各种资格。因此我们提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组关于国旗国都纪年的意见(1949年9月)</p> &nbsp; &nbsp; &nbsp; &nbsp;香山双清别墅。 &nbsp; &nbsp; &nbsp; &nbsp;毛泽东在双清别墅阅读《进步日报》刊载的关于“南京解放”的消息。 <p class="ql-block">定都北京。</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最后胜利,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广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商建国大计,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中央人民政府,筹备举行开国大典。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作出定都北平的决定,并改名北京,确定了新中国国体、政体和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为新中国的诞生作了全面准备。</p> &nbsp; &nbsp; &nbsp; &nbsp;不同版本的毛泽东著《论人民民主专政》。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p><p class="ql-block">(一)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p><p class="ql-block">(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p><p class="ql-block">(三)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p><p class="ql-block">(四)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今年为一九四九年;</p><p class="ql-block">(五)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p><p class="ql-block">(六)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