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行(五)阿尔辛达加博物馆

心荷

2024年3月20日,是我和谭文在迪拜旅行的第五天,我们前一天从阿布扎比回到迪拜,住在位于迪拜老城的阿尔塞夫文化遗产酒店,计划在这里住三天,来一场慢节奏的Citywalk,深入地了解这座城。 在老城,我们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参观阿尔辛达加博物馆(以下简称辛达加博物馆)。 迪拜老城区在迪拜市区的北部,一条迪拜河将老城区自然地划分为伯尔区和迪拉区,河流方向的左岸为伯尔区,右岸为迪拉区。博物馆在伯尔区,我们的酒店也在伯尔区,从我们住的酒店沿着迪拜河走,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到博物馆。 迪拜河边的游船。与迪拜新城区鳞次栉比的高楼相比,老城区的房屋都比较低矮。 我们之前参观的迪拜未来博物馆完全是一座独立的建筑,所有展室分布在同一座建筑的不同楼层,而辛达加博物馆却是我参观过的所有博物馆中最独特的一个,由一大片分散在迪拜河边的民居院落组成。 这是博物馆票务中心附近的参观导览图。图中长长的蓝色弧线就是美丽的迪拜河,河流上方那些黄色和蓝色的色块就是组成辛达加博物馆的由二十多座迪拜传统民居院落改建的博物馆。 我们问服务台是否有中文版的地图?这里还真的有,看来中国游客来这里参观的也不在少数。<div>  <div>第1号建筑是游客中心,因为我们提前在飞猪上买了门票,因此没有去票务中心。 进每个博物馆时,把我手机上的电子二维码给工作人员扫描一下就可以了。</div></div> 博物馆提供的中文版地图 除了导航馆尚未开放,这个博物馆还有20个独立的馆,如儿童馆、城市历史馆、传统工艺馆、服饰馆、传统珠宝馆、香水馆、诗歌馆、阿勒马克图姆公馆、传统美食馆、海洋馆等。<div><br></div><div>因为这个博物馆几乎覆盖了迪拜河左岸的一大片区域,我们走到后来实在走不动了,没能做到把每个馆都参观一遍,只是挑了几个重点的馆参观了。</div> 要深入了解一座城市,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因此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自然是迪拜历史馆了,这个馆有一个很贴切的名字,就叫:“迪拜河,一座城市的诞生”。绝大部分城市的诞生都与河流有关,迪拜也不例外。 进入历史馆后,工作人员首先引导我们去看一部关于迪拜历史的时长大约一刻钟的小电影,这个电影直接把我们镇住了!一座看似很普通的小影院,一旦影片开播,左右两侧的墙壁和我们面对的大屏幕完全融为一体,立体地呈现出一个城市短暂而辉煌的历史,再加上音效和声光技术,让迪拜的历史一下子鲜活起来,我们眼前一亮,感觉这个博物馆不可小觑! 看完电影,我们接着从文物展看这座城市的历史。公元前三世纪,迪拜就有人类活动,这是在迪拜发现的早期石器和陶器。 关于这座城市的最早文字记录可追溯到1799年,那时候,迪拜是一个海边的小渔村。 18世纪,随着欧亚之间海上贸易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从中东地区穿过,大量船只停靠阿拉伯湾,曾经的海上霸主英国人踏上了迪拜的土地。1820年迪拜与英国签订了基础合约。1833年,迪拜酋长国建立。1852年,马克图姆成为酋长,开创了该家族在迪拜的统治。1853年,迪拜与其他酋长国一样,成为受英国保护的国家。 迪拜地处海边的戈壁滩上,荒凉而贫瘠,最早的产业是珍珠业,人们靠在海里捞珍珠、加工出售珍珠为生。<br> 晶莹的珍珠就藏在这些蚌壳内。 这是一幅珍贵的照片,这些男子夹住鼻子,准备潜入海中捞珍珠。 这些天然的珍珠大小不一,对那时的迪拜人来说却很珍贵。 在珍珠的加工处理过程中,人们用这些专门的器具挑选中大小一致的珍珠。 迪拜人的珍珠曾经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销售到世界上许多地方,包括欧洲、亚洲等,那时珍珠业是迪拜的支柱产业。<div>然而,1905年,日本人成功地养殖出世界上第一颗圆形珍珠,后来又开始用海水批量养殖珍珠,人工养殖的珍珠以低廉的价格、稳定的产量很快取代了迪拜的珍珠,这对迪拜的珍珠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上二十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导致迪拜的珍珠产业从此一蹶不振。</div> 但迪拜人充分利用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逐渐走出了因珍珠业凋敝而带来的困境。 1966年,阿布扎比发现了海底油田,之后,迪拜也发现了海底油田,石油业迅速成为迪拜的支柱产业。1971年,随着英国撤离波斯湾,迪拜的地域边界被重新划分,同年12月,迪拜联合阿布扎比以及其它五个酋长国共同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如今,石油业已经不再是迪拜的支柱产业,迪拜靠发展旅游、和对外贸易等新兴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除了文物展这种传统的布展方式,城市馆还设有许多先进的多媒体互动设备,游客可以用触屏的方式查看更多有关迪拜的资料。 从历史馆出来,我们参观了传统珠宝馆。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位来自比利时的五十多岁的女讲解员,她陪着我们逐个参观每一件有特色的珠宝,非常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讲迪拜传统珠宝的故事,激起了我们对珠宝的极大兴趣。 这是一条比较古老的迪拜妇女项链,上面串了很多玛瑙和红宝石。 讲解员说,传统的阿拉伯女性会把家里几乎所有的财富都做成珠宝,穿戴在身上。因为他们经常迁徙,只有把财富都戴在身上才最保险。直到今天,迪拜人依然喜欢用黄金做成厚重而华丽的珠宝。<div><br></div><div>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员还拿出传统阿拉伯女性的头饰,让我和谭文体验一下。这是我们第一次戴黄金发饰,觉得又新奇又有趣,但戴上黄金饰品完全不适应。</div> 这是一副年代久远的耳饰和一个有草编材质的项链。 镶嵌着红宝石和绿宝石的黄金手镯。 妇女的黄金头饰 妇女的面饰 珍珠与黄金宝石做成的项链和耳坠。 迪拜男性最爱的饰物是佩刀,佩刀的刀套做工精细,以宝石点缀。 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向讲解员请教关于珠宝的问题,顺便也聊聊珠宝以外的事儿。当她得知我们来自中国,接下来准备参观香水馆时,热情地给我们推荐了她的一位在香水馆工作的会讲中文的同事。珠宝馆参观结束后,她亲自陪我们走到香水馆,把我们介绍给她讲中文的同事。 香水馆也是辛达加博物馆几个最重要的馆之一,因为迪拜以各种香料而出名。讲解员是个开朗活泼的姑娘,她皮肤黝黑,说话的时候总是带着微笑。她跟我们用中文说,她在北京学过两年中文,中文水平还不算特别好,但在我们看来,她的中文已经很棒了。 香水馆的讲解员热情地给我们介绍香料的种类,这种古铜色的金属管用来体验各种香料的味道,只要把鼻子凑到管子上端的小口,按一下台子上的按钮,香味就散发出来了。讲解员让我们体验每一种香料,给我们讲不同香料之间细微的差别。 在姑娘的介绍下,我们认识了好多阿拉伯人使用的香料。这是麝香,是雄性的鹿科动物林麝、马麝等身上的分泌物。 这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沉香木。 迪拜人喝的咖啡和茶都是要加香料的。姑娘还给我们俩端来了阿拉伯咖啡,让我们品尝。加了许多香料的咖啡味道真是太独特了! 富有阿拉伯特色的香水瓶(谭文拍摄) 在香水馆也有精彩的视频节目,介绍迪拜人对香料的热爱,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如何使用各种香料的。 在香水馆,还看到了这个东西,有点像农村里给孩子晾尿布的架子。我们不免产生了好奇心,问讲解员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她说,以前迪拜非常缺水,有些人没有水洗衣服,衣服又脏又臭。这时候就在这个架子下面放上香料,把衣服晾在架子上熏一熏,衣服就又重新恢复了清新怡人的味道,可以继续穿上身了。(谭文拍摄) 香水馆是一座典型的迪拜民居,院子周围是土黄色的两层小楼,院子中间有一棵长得郁郁葱葱的榄仁树。过去只有富人家才有实力养树,因为养树要用水,而水资源是沙漠中最可宝贵的东西。院子里有一棵茂盛的树,说明主人家财力雄厚。<div><br><div>这座院子其实是现任迪拜酋长姑姑的家。这位姑姑一生钟爱香水,也爱跟香水有关的一切。如今,她在迪拜的朱美拉棕榈岛开了一家迪拜最有名的香水店。她的家用来作为香水博物馆。</div></div> 酋长姑姑的家 这位中文地道而热情的姑娘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给她和谭文在院子里拍了一张合影,我还和她加了微信。 我们仨还自拍了一张合影,每个人都笑得那么开心! 从香水馆出来,已是中午时分,热心的讲解员给我们推荐了辛达加博物馆区域一家非常受欢迎的餐馆,是中国人开的。我们到餐馆点了午餐,坐在门前的迪拜河边,一边吃着阿拉伯特色的美食,一边欣赏着老城区的美景。 吃午饭的过程中,遇到旁边的餐桌上有来自杭州的同胞,都是中国人,我们就聊了一会儿。他们是参加旅行团来迪拜玩的,当天参观老城区,在这个餐厅吃团餐,在博物馆里只停留一个小时,匆匆参观一下就直接去到下个景点。他们很羡慕我们俩自由行,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好好逛博物馆,慢慢地品味当地美食,但他们因为语言不通,只能加团旅行。我们很幸运,两个人英语都还可以,能够自由行,随性地参观我们感兴趣的博物馆。 吃完午饭,休息了一会儿,我们缓过劲儿来,继续参观辛达加博物馆。这一次,我们参观阿勒马克图姆公馆。 迪拜的现任酋长、阿联酋的副总统兼总理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他所在的阿克图姆家庭从1852年就开始了对迪拜的统治,家族曾经的居住地现在也开辟成阿克图姆公馆,供人们参观。 这是一座气派的迪拜建筑,土黄色的建筑布置在四周,中间的院子很宽敞。地面上绘有美丽的阿拉伯风格的图案。院子设立了五个展厅,展示了这个强大家族的发展历程。 展品中有一些关于这个家族的珍贵文物,如谢赫·拉希德·本·塞义德·阿勒马克图姆(1958年至1990年任迪拜酋长)的护照。<br> 那带齿的高塔叫风塔,是为这个大大的公馆的地下空间提供新鲜空气的地方。 这个院子里也有讲解员,只不过他就在公馆入口处给我们做了个大概介绍,然后就让我们自己参观了。 从酋长家的公馆出来,在这里看到了一棵长得非常茁壮的大树。 树上结出了绿色的果子,看着像枣,但又不是,查了一下,英文叫“nabj",但不知道中文名字叫什么。 这里像个街区的中心广场,布置着鲜花和绿植。 这座民居有非常精美的阿拉伯风格装饰元素。 我喜欢这房子前精美的花纹,阿拉伯风格的图案展现出雅致的美。 第22号海洋馆也是一座非常有特点的馆,迪拜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海洋,海洋对迪拜人至关重要,他们热爱海洋,也把这种热爱体现在海洋馆里。 进入海洋馆,也有关于海洋主题的精彩视频,先看视频,对迪拜人与海洋的故事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继续参观馆内其他展品。 这是早期迪拜人使用的船只和船桨。 迪拜人出海使用的船只。 迪拜人捞珍珠时使用的竹篓。 捕鱼时使用的下网工具。 以照片和实物雕塑共同展现一百多年前迪拜女性在市场上买鱼的生活场景,那时的女性还要用面罩遮住脸部。 昔日的迪拜人在贫瘠的土地上找不到可以果腹的食材,只能转向大海,海洋里无尽的鱼类让他们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院子中间的沙地上摆放着一只小船,船是迪拜人永远离不开的交通工具。 海洋馆里也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甚至VR技术,为游客展现下海捞珍珠的场景。屏幕上有各式各样的鱼儿,每当用手轻触一个,在它的旁边就显示出这个鱼的名字、体长、生活习性等信息。 参观完海洋馆,我们最后来到了儿童馆,还是童心未眠,想看看儿童馆是什么样。儿童馆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到来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我们俩竟然是她这一天的工作当中唯二遇到的游客。因为儿童馆在装修,只开放了一部分展室,当地的儿童不太会来这样的历史街区玩儿,旅行团的游客也不会来儿童馆,只有我们俩这样闲逛的人才来这里参观。 儿童馆里也少不了海洋主题的展室。 作为沙漠中生活的民族,自然也少不了对孩子们介绍沙漠中的生活。 从儿童馆出来,我们来到了博物馆游客中心前的广场。这里鲜花盛开,非常漂亮。 这个雕塑可能是辛达加博物馆的logo,雕塑后面就是博物馆的票务中心。 鲜花装饰的小路一直通向远方,路两旁是高大的椰枣树。 广场中还有大片的绿色草坪,在干旱的沙漠气候中这可价值不菲。从这里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AL CHUBAIBA 地铁站,这是迪拜地铁绿线中的一站。搭乘地铁可以从迪拜的各个地方快捷地到达辛达加博物馆。 辛达加博物馆是个完全在传统迪拜民居的基础上改建的、充满现代气息的博物馆。在这里,既能实地感受迪拜的历史人文景观,又有品类多样的展品,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让这座博物馆成为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div><br></div><div>当然,逛这个博物馆也很考验腿力,如果你愿意去深入地了解迪拜,那么下次去迪拜,留一天时间在这里惬意徜徉吧。<div><br></div><div>谢谢赏读!</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