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告诉我,你曾怎样走过……

乐在其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战友群里看到邬四毛烈士妹妹邬凤英写的一篇文章,讲述长沙参战老兵朱豫刚40多年来每年坚持到广西烈士陵园为牺牲战友扫墓,从一个烈士陵园到两个、三个,到四个,到今年的七个烈士陵园;从祭拜自己的战友到叩拜陵园里的每一个烈士;时间从3天到7天,再到10天,鲜花从几千朵到现在的10万多朵……从单纯的兑现战友诺言到有一种使命感,通过走进烈士陵园,关爱烈士家人这些正能量满满的画面,去唤醒那些沉睡而麻木的灵魂,让全社会永远铭记并懂得感恩,引领更多的人,走进烈士陵园,走进烈士家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朱豫刚的故事十分感人,希望更多人能够读到此文,读懂一个参战老兵对牺牲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对烈士家人的关怀关爱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鲜花告诉我,你曾怎样走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邬四毛烈士妹妹邬凤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认识长沙参战老兵朱豫刚,就是始于一束束鲜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2016年清明,那天,我要离开凭祥了,去陵园和哥哥告别。突然,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每个墓碑前都摆放了一束鲜花,不是一朵,是一束,我数了下,是9朵;每个墓碑前,还插有一面国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没有对比就不会有如此震撼、感动,就在前一天我扫墓的时候,陵园里还一如往常,略显冰冷。一夜之间,陵园里成了花的海洋、红色的世界,温馨、鲜活,充满了生机,仿佛烈士的生命得以重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开始我以为是民政局所为,后来经四处打听、寻找,才知是长沙朱豫刚老兵等一行人,他们刚刚离开凭祥,我们擦肩而过,但我联系上了其中一个老兵,河南洛阳的陆会荣,我们相约,如果有缘,来年扫墓时再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年后,即2017年的清明,我在花店见到了揣在我心中一年之久的最美老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即便是有些心理准备(毕竟头一年在陵园见过那一束束鲜花),但当我置身于花店时,仍然吃惊不小:一屋子的玫瑰,鲜红鲜红的,色彩冲击力之大、之强,令人眩晕,令人心颤,令人想流泪……朱豫刚说,“红玫瑰,花语代表热恋,我们的战友牺牲的时候,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连恋爱都没谈过就走了,我想用这些象征着爱情的东西,来弥补他们的遗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一束束鲜花,像不像一个个灿烂的生命?那一盏盏长明灯,像不像一颗颗闪耀的星辰?那一面面国旗,像不像一腔腔喷薄的热血?那一块块墓碑,像不像一列列出征的方阵?我就是要让我们的烈士陵园充满了爱,充满了暖,充满了诗意,充满了神圣,也让我们的国人把烈士陵园作为一个旅游必去的地方,并很骄傲地大晒照片和感悟,说如何如何壮美,如何如何圣洁,把去烈士陵园献花作为一种常态,而不是只有美国的阿灵顿、莫斯科的无名烈士墓,我们也可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发自朱豫刚老兵内心深处的愿望,而这一愿望缘于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所以,40多年来,他把清明节扫墓从不叫扫墓,而是看作“回家”、“团聚”、“探亲”,这是多么温暖而又充满力量的词汇,这是国人血液里从古至今最看重的元素,有了这种情感和期盼,路途再艰辛、再遥远,也会风雨无阻,勇往直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湖南长沙到广西凭祥,一千多里路,一年一次,有时候两次、三次,一走就是40多年,即便是疫情三年,也没有中断,而且仪式感也一点没有简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有几人能做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开始,朱豫刚也只是一个人揣着一个生死誓约,每年清明往来于湖南、广西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我们之中有人活着,有人死了,活着的人就要为死去的人照顾好家人!为死去的人扫墓!”这是1981年5月收复法卡山战斗打响的前一夜,四位十八九岁年轻人对天盟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场战斗下来,朱豫刚是四个人中唯一幸存者。从那一刻开始,兑现生死承诺成了他穷其一生所追求、所践行的东西,支撑着他走过风雨路,度过生死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着走着,他和战友们的英雄故事、他的一诺千金的行为,慢慢地影响了他身边的人,渐渐地,南疆之行,从一个人到几个人,到十几个人,到现在二十几个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着走着,他们从一个烈士陵园到两个、三个,到四个,到今年的七个烈士陵园;从祭拜自己的战友到叩拜陵园里的每一个烈士;时间从3天到7天,再到10天,鲜花从几千朵到现在的10万多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着走着,他们手中的祭品从香火、纸钱到现在的鲜花、国旗和长明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着走着,朱豫刚发现南疆行于自己也是一个思想提升的过程,“无论去陵园,还是上法卡山,我觉得对自己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次特别好的充氧活动,都是思想和灵魂的一次修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着走着,朱豫刚从单纯的兑现战友诺言到有一种使命感,“我就是要通过走进烈士陵园,关爱烈士家人这些正能量满满的画面,去唤醒那些沉睡而麻木的灵魂,让全社会永远铭记并懂得感恩,引领更多的人,走进烈士陵园,走进烈士家里。我相信,改变,总有一天会看得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2017年第一次跟着朱豫刚在凭祥扫墓,已经七年过去了。这七年,我被朱豫刚等老兵的精神所折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开始没有志愿者,就朱豫刚他们自己十几个人,每个陵园,每个人一次要手捧十多束(不是朵哦)花,往返少则五六十个台阶、多则二百多个台阶几十次,然后再蹲下,擦墓碑、插国旗、摆花和长明灯,反复一二百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朱豫刚的右肾在战斗中被炸伤过,2001年转成了恶性肿瘤,动过大手术,可他依然也是这样大体力的付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七年,我还被朱豫刚等老兵的情怀所感动,他们坚守初心,不求回报,付出的不仅是时间、体力,还有真金白银,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去年有一个人曾在视频里留言,大致意思说朱豫刚有钱才能做得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是的,就拿今年10多万朵(7000多束)鲜花来说,我姐姐今年在凭祥花店买的花,5元一枝,就算批发便宜些,至少也要一元一枝吧?还有7000多面国旗、3.6万多盏长明灯,100多个花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也常常感叹这个问题,朱豫刚说,“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而是心。我那时没钱,一样年年要去烈士陵园看他们,哪怕只上一柱香,也代表着我内心的一份真情,祈祷弟兄们天堂一切安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朱豫刚的人生轨迹,平凡如你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朱豫刚的创业路,与很多屌丝一样,靠吃苦耐劳赚起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开过杂货店,办过汽修厂,还贩卖过蔬菜,为了省钱,不敢雇人,曾经一个人卸过一个火车皮,把满满30吨土豆,从火车车厢卸到站台,从早上7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累得几天直不起腰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也许是战争创伤留下的后遗症,朱豫刚肺部旧伤曾6次出血,被炸伤的右肾也转成了恶性肿瘤,医生甚至叫家属准备后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提起这些往事,朱豫刚都感慨万分,说这一路不知道是怎么撑过来的,但他心中只有一个质朴的信念:不让战友白死,不让自己白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或许是战友在天之灵保佑,或许是苍天想让朱豫刚去为战友们做更多的事,在医学上被判了死刑的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伟大在于坚守,艰巨在于漫长,一个人做件好事容易,年年做就很难了,但朱豫刚做到了,可以说,完美地兑现了当年战场上的承诺。一束束鲜花见证了朱豫刚老兵的情怀,陵园的一草一木见证了他的足迹,长眠的兄弟们见证了他几十年一路走来的艰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常有老兵、烈属问我,想跟着朱豫刚去扫墓,可不可以?按说,没什么不可以的,都是一份情,都是一种心愿,南疆烈士陵园有我们共同的亲人、共同的伤痛,这织成了一条超越时空的血脉。但设身处地想想,在目前情形下,如果这个扫墓队伍稍微大一点,他还能不被人劝阻吗?他还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到烈士陵园扫墓、兑现当年的生死承诺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心若在,情谊就在。朱豫刚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我们所做的。就如吴玲儿烈士妹妹说的,我们有时去不了为哥哥扫墓,多亏每年都有朱大哥帮我们扫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是的,10万多朵(7千多束)鲜花是长沙朱豫刚老兵替你、替我、替我们所有的老兵、烈属,向广西凭祥的三个烈士陵园和宁明烈士陵园、龙州烈士陵园、那坡烈士陵园、靖西烈士陵园的每一位烈士敬献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国家加大开展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我相信,感恩烈士、感恩老兵的种子在社会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形成一种自觉、一种风尚,一种精神的日子为时不远。今年清明,贵州省及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组织老兵和烈属去南疆扫墓,就是佐证;今年,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和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中国新闻网、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官方媒体争相报道朱豫刚事迹,就是佐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如朱豫刚所说,“我相信,改变,总有一天会看得见!”是的,改变正在看得见,些许改变就是希望,届时,我们扫墓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2016年清明,作者祭拜哥哥后随手拍的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作者第二天去陵园与哥哥告别时每个墓碑前都摆放了一束鲜花一面国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前后一天的烈士陵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