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沈阳长白岛森林公园就在我居住地的后院,我和伙伴经常沿着河边缓步而行。隔河观看北岸,远远看见一座码头,后身还有一处高高的门楼。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今天(4月14日),我和好姐妹前去一看究竟。浑河南京桥是一座刚扩建不久的大桥,历经近一年的时间,桥面由六车道改扩建为十车道。宽阔的大桥上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走在桥上,心里陡增几分骄傲和豪迈。退休后来沈生活十几年,眼见着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心里怎能不生出几分感慨?!大桥两侧的四条引桥,如同伸出的长长的手臂,引领你进入镶嵌在浑河岸畔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波光粼粼的浑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前方不远处是胜利桥,像这样横跨浑河的桥,据我知道就有十几座,诸如长青桥、富民桥、浑南桥、三好桥、铁路桥,等等。这些桥梁如纽带般连接着浑河两岸,便利了交通,造福了人民。</p> <p class="ql-block">依水铺建的滨河漫道,两岸柳枝摇曳,桃花盛开。人们在婆娑的树影下流连,享受着春日的暖阳,放飞着快乐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偶见路旁的石碑上赫然醒目地刻着"罗士圈"。我非常好奇,试着读出来,把“圈"念成了"quan”。结果闹出个大笑话。同行妹妹立即纠正,说了句"早就知道有这个地儿,原来在这里。"(回家后查了百度,原来历史上这里是买卖牲畜的地方,先前是贩卖骆驼,后来换成骡马,之所以称罗士圈,可能是应"骡"字的音)。</p> <p class="ql-block">原谅我寡闻少见。原来,罗士圈是浑河岸边一个较大的生态公园,它与沈水湾公园毗邻,与长白岛森林公园隔水相望。</p> <p class="ql-block">古香古色的沈水阁傍水而建,基座几乎都浸在浑河水中。</p> <p class="ql-block">浑河晚渡是沈阳著名的八景之一,与久享盛名的天柱排青、万柳垂钓、塔湾夕照、柳塘避暑、皇寺鸣钟、花泊观莲等齐名。</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在南岸眺望已久的浑河晚渡码头。据史料记载,这个码头建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公元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并着手修建皇宫(即沈阳故宫)所用材料就是在这里上岸的。如今已繁华落尽,归于平静祥和。码头已不再有运输功能,只有浑河上的游艇在这儿停靠。</p> <p class="ql-block">码头上矗立着劳工铜像和浮雕,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它们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沈阳的变跹、发展和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和码头近在呎尺、隔路相望的便是浑河晚渡公园,于2016年由于洪区政府斥资建成。我理解,这是当地政府以码头和浑河为依托而打造的造福人民的集休闲娱乐、强身健体以及保护生态环境、营造人文文化的公众场所,也是浑河岸畔闪烁光芒的一颗耀眼明珠。"浑河不浑清波静揽千秋月,晚渡不晚晓雾轻推百里船"。不知谁人撰写的楹联,道尽了浑河晚渡的美丽与精髄。</p> <p class="ql-block">偌大的广场上,三列塑像先声夺人。中间一列展现的是努尔哈赤和诸贝勒等众人,而分列两侧的塑像,凸显出将士的威武,观之,仿佛看见旌旗猎猎丶战马嘶鸣和刀光剑影。</p> <p class="ql-block">广场内这样的建筑有好几处,是亭?是阁?叫不准。</p> <p class="ql-block">这座可能为亭。楹联是:起航解开千载缆,靠岸栓住万民心。</p> <p class="ql-block">这块大石头上有文字,标题是巜珍藏文物侧记》,石头上的文字模糊,认不出几个了。后面的橱柜里陈列的是什么?转悠了半天,也没找到文字说明。有人说是从土里挖出栓船的铁桩……</p> <p class="ql-block">广场非常宽敞,在春天暖阳的照耀下,人们在这里健身、休闲、放风筝。整个公园里,无处不飘洒着树木新绿、青草萌芽和鲜花盛开的芳香,无处不显现着春和景明、国泰民安的喜人景象。</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类似这样的古诗词宣传版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河对岸是森林公园。不日,这里盛开的樱花和海棠花将迎來众多赏花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南京桥上拍摄的。浑河晚渡和码头都蔵在树影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宏伟的浑河南京桥。</p> <p class="ql-block">浑河晚渡,不论是历史和现今,都是榜上有名的重要景点,是来沈阳旅游观光的重要打卡地。今天,我有幸小作流览,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p><p class="ql-block"> 沈阳不愧是一部历史厚重的典籍,浑河两岸必定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待我们去阅读、去了解、去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