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河南系列:清明上开封

日逍遥

<p class="ql-block">4月2日晚离开郑州来到开封。这是我们春游河南的第二个城市。4月3日,清明前夕,春游河南的第四天,决定从参观开封博物馆开始,了解、游览开封。</p><p class="ql-block">开封离郑州很近,就在郑州东边。新中国刚解放时,河南省的省会在开封,由于交通没有郑州便利,随后就迁到了郑州。</p><p class="ql-block">开封市,简称“汴”,古称大梁、启封、汴州、汴梁、汴京、东京,是河南省辖地级市,河南省原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城市。截至2022年,全市下辖6个区、4个县,总面积6239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末,开封市常住人口471.40万人,城镇化率为54.54%。</p><p class="ql-block">开封市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省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开封自贸区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发源于此,开封拥有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11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27项。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开封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自宋代以后,历代王朝都把开封作为中国北方的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p><p class="ql-block">2023年,开封市地区生产总值2534.19亿元,比上年增长0.9%。</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封的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开封市祥符区万隆岗遗址和尉氏县洧川镇断头岗遗址,发现了数处新石器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其发掘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开封市域内就已经有人类活动</p><p class="ql-block">五帝之一的颛顼早年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阳镇),故又号称“高阳氏”。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国都里村),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大禹为避商均而居阳城(今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之东。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春秋早期(公元前8世纪),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p><p class="ql-block">战国魏惠王六年,魏国君主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公元前334年称王)迁都于大梁(今开封市鼓楼区)。魏国迁都大梁之后,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今郑州管城区)开凿鸿沟、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兴,农业、商业得到极大发展,日趋繁荣。他还修魏长城、联诸侯,国力日盛,乃得称霸于诸国,使大梁成为当时繁华的名都大邑之一。公元前225年,秦国战将王贲堵截黄河大堤,引黄河水入鸿沟,淹没大梁城,致城毁人亡,成为一片泽国。秦,设大梁县,属砀郡,郡治睢阳县(今商丘市睢阳区)。西汉,境内设浚仪县,浚仪作为开封的名称,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西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县改名为开封县,这便是“开封”这一名称的最早由来。</p><p class="ql-block">东汉,浚仪县仍属陈留郡管辖。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改司隶部为司隶校尉部,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开封县属之。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孝静帝设立梁州,辖陈留、开封、阳夏等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由县治改为州治,失落了近百年的开封又逐步的恢复了元气,开封也成为北魏对南部各朝作战的水运线上的八个重要仓库之一。</p><p class="ql-block">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和天保十年(559年),分别建了著名的建国寺(即大相国寺)和独居寺(今开封市铁塔一带),佛文化的发展对后来的北宋都城东京汴梁文化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前期的基础。隋朝置陈留郡于浚仪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后改陈留郡为汴州。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两千多千米的大运河中段是联通黄河与淮河、贯穿汴州的汴河,大运河黄河至淮河段又称通济渠。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设汴州总管府,下辖汴州、洧州、杞州、陈州。武德七年(624年),汴州总管府改为汴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设河南道,道治浚仪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汴州一度改设为陈留郡。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李唐的宗亲李勉到汴州任节度使,增筑汴州城(今开封市祥符区)达22里。</p><p class="ql-block">兴元元年(784年),李希烈占据汴州城,僭即皇帝位,自称国号“楚”,建年号为“武成”,以汴州为大梁府治。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称之为“东都”或“东京”。后梁定都开封十七年,时间虽短,但国家的租赋较轻,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同时,后梁定都开封,使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从河洛地区的洛阳转向豫东平原的开封地区,对中国古代的都城转移及政治中心转移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后梁灭亡,继起的后唐定都洛阳,于开封置汴州。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灭唐,建立后晋,又从洛阳迁都到开封。后晋开运四年(947年)一月十日,契丹军攻克后晋首都开封,后晋灭亡。后晋开运四年(947年)二月,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开封为南京,改汗称帝,定国号为“大辽”。辽军北撤后,后汉立国仍定都开封。后汉乾祐四年(951年),郭威发动澶州兵变,灭后汉建后周。郭威勤政爱民,大力改革使后周出现了新的气象。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周世宗柴荣即位。柴荣在郭威的基础上,整顿朝纲,改革弊制,在内政、外交和军事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他三次征伐南唐,夺得“淮南十四州”的土地,并恢复了江淮漕运,使开封经济进一步提升。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他又发动10万民夫在原汴州城(今开封市鼓楼区)外筑外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在开封城北40里的陈桥驿(今属新乡市封丘县)发动“陈桥兵变”,以“宋”为国号,建立宋朝,建都东京开封府。大宋王朝是开封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经济文化发达、社会生活繁荣,开封城内人口达一百五十万。(《宋史 地理志》记载崇宁年间,开封有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户,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口。”)大宋东京城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史书更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当时大宋都城开封的繁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东京开封城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灭北宋后,改东京称为“汴京”。金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迁都到中都大兴府,改汴京为“南京开封府”,成为金陪都。正隆六年(1161年)初,完颜亮南下侵宋,一度以“南京开封府”为前进基地。贞祐二年(1214年),完颜珣为避蒙古军锋,迁都“南京开封府”。天兴二年(1233年),完颜守绪在开封被蒙古军围困下,逃出汴京开封,迁都到归德府(今商丘)。元初,沿袭金国称呼,仍称为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为河南江北行省省治。元朝末年,“天下义军共主”小明王韩林儿率领的红巾起义军建立“龙凤”大宋农民政权。龙凤四年(1358年),红巾军占领汴梁,并从亳州迁都于此。龙凤五年(1359年),开封城被元军攻破,韩林儿逃至安丰。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徐达带领北伐军攻取河南,此时许多人向朱元璋建议定都汴梁。四月,朱元璋来到汴梁城考察。五月,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将开封县并入祥符县,至此两县合一,置河南中书分省,省治开封府。同年八月,以开封府升格建为北京,位居陪都,重建开封城,改土城为砖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河南中书分省为河南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河南行中书省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领州四、县三十。洪武十一年(1378年),罢北京称号。封第五子朱橚称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命朱橚就藩于开封。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朱橚因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朱元璋不久改变决定,留朱橚在首都,由世子朱有炖理藩事。朱橚在两年后获准返回封地。崇祯十五年(1642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诸部围攻开封府,不久攻破。九月十五日,明军(一说起义军)为解围决黄河,水灌开封城,城中建筑大部分被毁坏、淤没,人口大量溺亡。</p><p class="ql-block">清军入关后,基本沿袭明朝行政区划。省、府衙署均因开封城淹没而寄驻邻县理事。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开封府城。康熙二年(1663年),诸衙署陆续迁回城中。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在开封设立驻防满城。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开封府改设豫东道。祥符县改名为开封县,开封为河南省省会、豫东道治所。民国三年(1914年)6月,改豫东道为开封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冯玉祥将开封、商丘、沁阳定为自治模范县,筹办地方自治。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豫东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成立开封市,开封市、开封县同城不相属。民国十九年(1930年),开封撤市。5月,中原大战爆发,31日蒋介石令河南建设厅长张钫暂代河南省政府主席,省会设署商丘。10月1日,蒋军入开封,6日河南省政府由商丘迁回开封,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刘峙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张钫为民政厅长。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17日,国民政府批准撤去开封、郑州两市。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成立。6月6日,日军攻陷开封(省政府事先已迁驻南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0月5日,又由南阳迁至洛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1日,日伪国民政府在开封市成立伪河南省政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豫东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豫东人民建立了水东抗日根据地,开封地区在水东军分区领导之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9日,国民党军进驻开封,9月,河南省政府迁回开封。</p><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开封,攻克后即撤离。同年10月24日,豫皖苏军区解放开封,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省会地位不变。12月23日,改为开封市。1949年3月,开封改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5月10日,根据中原临时人民政府第二次政府委员会议5月8日决定,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开封成立,吴芝圃任主席。省政府下辖开封、郑州两市及陕州、洛阳、郑州、陈留、商丘、淮阳、潢川、确山、许昌、南阳等10个专区。开封县治所迁驻市郊朱仙镇,9月又迁往黄龙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封市仍为河南省省会。1952年6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陈留专区并入郑州专区。1954年10月,河南省会由开封市西迁至郑州市(1951年经政务院批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开封市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开封新区五大街与六大街之间的郑开大道北侧,中意湖东临,是一座集文物收藏、文物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为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属单位。开封市博物馆于1962年3月3日成立,原址位于三胜街,是在河南省博物馆迁往郑州后的原址上筹建起来的。1986年在风景秀丽的包公湖畔扩建新馆,1988年9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2014年3月,开封市博物馆中意湖馆区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3月对外开放。建筑总面积54286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1855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约4400平方米。开封市博物馆有馆藏文物8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6787件。2009年5月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7年1月19日,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六届第七次理事长会议审议核准,开封市博物馆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开封漕运</p><p class="ql-block">北宋漕运分四路向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集运: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经汴水入京;陕西之粟由三门峡附近转黄河,入汴水达京;陕蔡之粟由惠民河转蔡河,入汴水达京;京东之粟由齐鲁之地入五丈河达京。上述四河合称漕运四渠,其中来自东南六路的淮汴之粟占主要地位。北宋对运河进行一系列整治,运输能力大增,形成以京师开封为中心的运河系统。</p> <p class="ql-block">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大梁门</p><p class="ql-block">开封古城的西门,古称“大梁门”,始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北宋时又称阊阖门。其城门楼后屡经战乱和风雨水患,残败破落,终遭拆除。今大梁门系于1998年重建,是开封重建的三座城门之一,其中还有北门安远门,小南门新门,在宋都文化产业园中,即将重新建设两个东门曹门和宋门,这两个大门是当时东京城最大的两座城门,和北京前门的恢弘有一拼,他们成为古都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城门北侧现已探明多层古城马道,为开封独特的城摞城历史,提供了又一重要佐证,现已被辟为古城墙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国务院将开封古城墙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于1997年开始筹建西门城楼,1998年10月28日全部竣工,并对游人开放。西门城楼为"重檐歇山"式两层楼阁,面积2207.6平方米,总高26.3米,长50米,造型庄重、典雅、古朴、美观,与西部城墙和谐一体,相映成辉,成为开封又一游览景观。</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八朝古都的开封从夏朝时就开始作为国都,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金朝等在此定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没有发生变动的古都,因此也形成了最独特的城摞城现象。</p><p class="ql-block">在现在的城墙之下叠压着5层古城墙,最能直观感受开封这座古城城摞城奇特景象的地方就是位于大梁门附近的古马道遗址博物馆。大梁门是开封古城的西门,从唐代时期重建开封城就已经存在了。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升开封为北京,开封成为大明王朝的陪都,将古城西门更名为大梁门。因为黄河水患以及战火等原因,开封城的几座城门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的大梁门是当地政府于1998年在原址恢复重建的一座城门,也是开封市重建的第一座城门,成为这座八朝古都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古马道遗址博物馆位于大梁门城楼北侧一段城墙的地下,是在2005年发掘出的一条清朝中期马道遗址基础上开辟的一座博物馆,是目前开封唯一能直观看到城摞城奇观的地方。现在看到的露天保留的清代城墙马道为第一层马道,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p><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里面,可以看到在清代马道下叠压的第二层马道,这是明洪武年间修筑城墙的时候所修建的马道。在明代马道下面还能清晰地看到部分第三层马道,这是金代时期修建的汴京城马道。古马道遗址博物馆是收费景点,门票成人每人40元,不喜欢看古遗址的朋友可以到城墙上面走一走,城墙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从大梁门沿着大梁路往东约一公里处就是开封的大宋御河景区,沿着大宋御河向北可以通到清明上河园景区,向南可以通到包公湖和包公祠景区,也是开封城内最美的景区之一。</p><p class="ql-block">游览完古城墙,可以到大宋御河逛一逛,感受宋都风情。</p> <p class="ql-block">古马道</p> <p class="ql-block">古马道视频</p> <p class="ql-block">大宋御河</p> <p class="ql-block">开封普济寺,原名宗公祠(一说宋公祠),位于龙亭区西门大街北侧的301号。</p><p class="ql-block">从山门两侧悬挂的牌子可知,这里是开封市佛教协会所在地,也是开封市佛协大相国寺僧伽培训班所在地。</p><p class="ql-block">宗泽生于1060年1月20日,卒于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省义乌市)人。</p><p class="ql-block">宗泽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大相国寺现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1963年被评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楼阁,一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所在。长期以来,国内流传着"四大楼阁"的说法: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山西鹳雀楼。但实际上,除了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年间重修之外,其余的三个均是近年来才得以重修。</p><p class="ql-block">不过,在中国的楼阁建筑中,单纯以高度来计算的话,四大楼阁或许并没有开封的这座更有名,这就是原本大相国寺内的资圣阁。</p><p class="ql-block">说到资圣阁,可能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但提及"汴京八景",或许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其中,单单大相国寺就有两处:相国霜钟、资圣熏风。资圣阁的盛景让众多文人墨客留恋不已。</p><p class="ql-block">金朝时,有一个进士李献甫曾经赋《资圣阁登眺》一诗:</p><p class="ql-block">高阁凌云眼界宽,野烟碧树有无间。</p><p class="ql-block">天边孤岛飞无尽,陌上行人人不还。</p><p class="ql-block">魏国几回时事改?汴堤千古夕阳闲。</p><p class="ql-block">愁来重倚栏杆望,嵩少西头是故山。</p><p class="ql-block">可惜,该诗人的名气远不如王勃、范仲淹等人出名,诗才也是一般般,资圣阁也因此并没有身列"中国四大楼阁"。</p><p class="ql-block">不过,如果将时间上溯到唐宋时期,近90米高的资圣阁则无疑是当时的"天下第一阁"。据悉,资圣阁兴建与唐玄宗时期,名为大佛阁,后来改为"排云阁","排云阁"三字是唐肃宗御笔亲提。</p><p class="ql-block">然而,排云阁与大相国寺在唐末被大火烧毁,直到后唐时期才得以重建。宋真宗时期,皇帝亲自将其命名为"资圣阁",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楼阁。于是,"资圣熏风"这一"汴京八景"不胫而走。</p><p class="ql-block">资圣阁逃脱了靖康之乱的战火,但却最终被明末的一场黄河泛滥给淹没,与原本的大相国寺都沉睡在地底。如今,大相国寺早早得以重建,而重修资圣阁的呼声也在"四大楼阁"重修的情况下愈演愈烈。</p><p class="ql-block">经过多方筹措,资圣阁最终屹立在大相国寺最后。然而,由于在开封市区,考虑到周围建筑的布局,原本近90米高的资圣阁"缩水"了20多米,比铁塔还要矮上几分,这也是迫不得已之举。</p> <p class="ql-block">山陕甘会馆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徐府街北侧,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富商巨贾在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府址上聚资修建而成,是清代山西、陕西、甘肃三省旅汴客商经商、贸易、联络同乡感情的场所,已有200多年历史。会馆为四合院式布局,面积达3870.29平方米,主体建筑置于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戏楼、牌楼、正殿,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包含有左右掖门、垂花门、钟楼、鼓楼、厢房、东西跨院等。2001年6月,山陕甘会馆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精彩的木雕细部</p> <p class="ql-block">精彩木雕艺术</p> <p class="ql-block">夜游清明上河园</p><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龙亭西路5号,是依照《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1:1的比例复原再现的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共分三期建设,一期主要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设计的,二期主要是皇家园林为主,三期是以汤文化为主题,于1998年10月28日对外开放。清明上河园占地600余亩,其中水面180亩,大小古船100多艘,房屋400余间,景观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园区以双亭桥为界分为南苑、北苑两大景区。南苑主要反映宋代的民俗风情、市井文化,北苑主要反映皇家园林、古代娱乐。2011年,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每日演出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菊美人”剧照</p> <p class="ql-block">“菊美人”剧照</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r.baidu.com/r/1hAUdVSmQ1y?f=cp&amp;u=a7fa5967183a3dd1"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菊美人”现场直播</a></p> <p class="ql-block">4月3日视频。</p><p class="ql-block">备注:文字说明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