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二(7)班主题研究课第六组

小白兔口腔连锁战地记者

<p class="ql-block">  今天,真是让人兴奋的一天。因为,我们小组的同学们已经商量好:大家一起游龙门石窟。一大早,我们就已经整装待发,开启一次愉快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因为昨天晚上下了大雨的缘故,清晨的天空虽然有很多云,但却并不是阴沉的,雨后的空气尤其清新,想着接下来的旅程,我们兴奋的往前跑着,跳着,笑着,闹着。</p> <p class="ql-block">  游客照还是要拍得,怎么样?我感觉,我们几个就是这个门框底下最靓的仔!</p> <p class="ql-block">  妈妈们似乎对于红灯笼有一种执念,尤其看到这么喜庆的一大片,忍不住就要拍照。此刻,精力旺盛的我们,愿意做这些红灯笼的背景板,拍照吧,妈妈们。</p> <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景区,一直觉得眼前这条大河很亲切,原来它的名字是:伊河。这是第一次贴近伊河。一条大河,把龙门山分成了两半,我在想:这山究竟是大禹劈开的,还是河水冲开的呢?</p> <p class="ql-block">  一边跟着人流往前走,一边听着导游小姐姐的讲解: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龙门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在禹凿龙门之前,龙门山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不分东西两山。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大多已褪色。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外国人开窟造像,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  旅行进行到这里,我们已经不再像入口处那般的欢呼雀跃了,一路的步行,来回的上下台阶,加上渐渐晴朗的天空,镜头下我们已显疲态,其实镜头背后,我们已经开始耍脾气。无奈,妈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接下来的路,哭着也只能自己走完。</p> <p class="ql-block">  心心念念的文创雪糕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终于登上了奉先寺,看到了卢舍那大佛!</p><p class="ql-block"> 卢舍那大佛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端庄的面容,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得异常鲜明而圣洁。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出龙门石窟,回头观望,更显雄伟壮观。龙门石窟的建成是我国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 只是回想起那些缺失的佛头,还有断掉的手臂,加上岁月的侵蚀,总会忍不住惋惜。听讲解员小姐姐说,有些被盗走的佛头出现在外国的博物馆里,我们又忍不住义愤填膺。于是,我默默的在心里想:我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才能让这些流落异乡的文物回归故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