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印象:秦皇岛(中)

韩慈榆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部,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在此建关、设卫,它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重要关隘,居明长城三大名关之首,被称为“天下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  山海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名城。</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东南门进入关城,并在附近的马道登上城墙。</p> <p class="ql-block">  靖边楼位于关城东南角,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徐达所建,成化、万历年间曾维修过。清雍正年间改为“魁星楼”。1933年1月被日寇炮火炸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楼为1988年按明代原貌复建,曲尺形平面,高13.47米,九脊歇山顶,二层砖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  城墙顶部很宽阔,满铺城砖;外侧女儿墙上设垛、射击孔;两侧女儿墙根设有排水孔。</p> <p class="ql-block">  镇东楼位于镇东门之上,镇东门是关城的东门。</p> <p class="ql-block">  镇东楼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初建时为城楼形制。清乾隆年间重修时改为箭楼;明清时期曾八次修缮;解放后又四次维修。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镇东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建筑面积356.4平方米,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  西立面(朝关内)檐下悬挂“天下第一关”巨匾,长5.9米、宽1.55米;相传为明成化年间进士肖显所书。</p> <p class="ql-block">  室内的那匾略小。</p> <p class="ql-block">  镇东楼西面有一片大广场,远处是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下城墙,来到广场上,在这里观看镇东楼和镇东门,它们显得很挺拔、雄伟。</p> <p class="ql-block">  广场的北侧有兵部分司署衙门。</p> <p class="ql-block">  由于山海关居碣石古道要冲,厄辽西走廊,明初即为军事重镇。宣德九年(1434年)特设兵部分司署,是明兵部在地方唯一的分设机构。</p> <p class="ql-block">  兵部分司署长官是“主事”,前后历90任。后来衙门毁于民国时期,2005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  中堂为主处理机要事务之所,靠背后屏风上绘有象征主事官职品级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西南门出景区。</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位于关城南部。</p> <p class="ql-block">  它是一处典型的明清时期北方四合院式建筑群,同时也是山海关民俗博物馆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大院共有四个套院、六个展区、十八个展厅、五十九间房。</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号称“万里长城第一家”,始建于明末清初,兴盛于咸丰年间。</p> <p class="ql-block">  主人被尊称为“王三佛”。至光绪年间已成为富商巨贾,产业占据山海关“半壁江山”,号称“南半城”。</p> <p class="ql-block">  这里设置陈圆圆展厅有点牵强。虽然吴三桂镇守过山海关,但陈圆圆没有随军,而是住在北京老吴家。这才有她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强占,促使吴三桂有“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之举。</p> <p class="ql-block">  皮影戏是北方盛行的剧种,它相当于现代的电影。可能也是因为电影传入中国,才使它销声匿迹。</p> <p class="ql-block">  姓氏陈列馆主要介绍王姓的来源、发展和所出的名人。</p> <p class="ql-block">  老龙头景区位于山海关景区东南15千米的海边。</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七年(1579年),戚继光在长城滨海处增筑入海石城七丈,视为长城起点,其地名“老龙头”。</p> <p class="ql-block">  宁海城始建于明代,是长城军事防御建筑中唯一一座功能齐全的海堡城。</p> <p class="ql-block">  守备衙署在龙武营的西边。“守备”之名始于明中后期,有中军守备、掌印守备等;正五品武官,辖官兵一千余人。清代仍沿用明制,续设。</p> <p class="ql-block">  正堂是守备部署军事、调兵遣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议事厅是守备研究军情、决定军务之处。</p> <p class="ql-block">  后宅是守备家眷居住的房子,俗称“夫人房”。面阔七间、进深一间,分为寝室和外室。</p> <p class="ql-block">  将台为驻守宁海城官兵练武之指挥台,建于明代,土筑砖包。清后期圯毁,1989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八卦阵位于将台南面。“八卦”相传为伏羲造,又分“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八卦阵”相传是戚继光坐镇蓟镇长城时所建;后毁,1987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  显功祠位于将台的东北边。山海关在明代属咽喉要塞,派重兵名将戍守。朝廷为表彰建城、守城有功之臣,建显功祠。内立徐达、戚继光、熊廷弼等七位戍将塑像。</p> <p class="ql-block">  显功祠的东边是把总署。“把总”官职始于明代,武职,是营以下部队的指挥官或教官。</p> <p class="ql-block">  清代把总为正七品,驻守一城一池,下辖士兵499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又来到澄海楼下,它位于将台的东面的小丘之上。</p> <p class="ql-block">  澄海楼始建于明末,其前身名“观海亭”,万历三十九年扩建为澄海楼。现楼修复于1985~1987年,二层、重檐九脊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p> <p class="ql-block">  一层匾额“澄海楼”由清乾隆帝御题;二层檐下匾额由明大学士孙承宗题、今人侯正荣书“雄襟万里”。</p> <p class="ql-block">  澄海楼的东南面是碑林区。“一勺之多”由山石道刘永题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六年海运同知王应豫立;清末湮灭。1987年修复老龙头时清出,恢复原状。“一勺之多”出自《中庸》博学篇。</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  亭中矗立清乾隆帝的御书碑刻。乾隆帝是一个到处题书的皇帝,亭内碑文全是关于澄海楼的,而且写了几次。</p> <p class="ql-block">  澄海楼的南面是入海石城,它是长城伸入海中的尽端部分;去那里需要下几层平台才能到达。</p> <p class="ql-block"> 站在平台上回看澄海楼,它显得很挺拔。</p> <p class="ql-block">  入海石城的起点是靖卤台,它的全称是“靖卤一号敌台”,为万里长城敌台之始。明嘉靖四十四年由主事孙应元建,隆庆四年戚继光改名“靖卤台”。1987年修复,总高17米。</p> <p class="ql-block">  入海石城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为蓟镇总兵戚继光派参将吴惟忠修建;1987年修复。它伸入海中22.5米、宽8.3米、高9.2米;为九层巨石垒砌,其中四、五、六层仍用原石城基础石建造。</p> <p class="ql-block">  该建筑石系万历七年修筑石城时所用花岗岩基础石,每块上均凿有梯形槽口,两石拼连即形成燕尾槽,再浇注铁粉、松香、白矾制成的“凝固剂”,使它们连成整体、增加坚固度。</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出石城,来到它的西面。在这里可欣赏它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  入海石城的西面是一大片海滩。</p> <p class="ql-block">  在海滩边回看,老龙头长城十分雄伟。</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海滩向西走。</p> <p class="ql-block">  前面就是海神庙,它始建于明初。明清时期,沿海百姓为祈求海上平安,在老龙头西侧相继修建了海神庙、天后宫、龙神庙和北海神庙。1900年被八国联军破坏。</p> <p class="ql-block">  1989年,由古建筑专家孙大章主持设计、山海关区政府出资重建了海神庙。由北向南依次为四柱三楼牌坊、三孔石桥、山门、海神殿、天后宫、观海亭,深入海中124米。</p> <p class="ql-block">  海神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砖木结构歇山顶,有前廊后厦。</p> <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的是唐玄宗于天宝十年所封四海龙王中的北海之神广泽王玄冥,两厢各有站班像四尊。</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内供奉海神天后,她又名“妈祖”。</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她确有其人,姓林名默,福建莆田湄洲人、生于宋初建隆元年。生来从不啼哭,故取名“默”;其水性极好,常救助海上遇难的客商、渔民。</p> <p class="ql-block">  二十八岁仙逝,终生未嫁。其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历来受人们感戴、尊崇。其封号自宋至清、多达四十余次。其地位也由最初的“林姑娘”而升为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后。其庙宇遍及我国沿海、沿江各地,及东南亚地区。</p> <p class="ql-block">  观海亭在庙宇最南端,在这里可欣赏老龙头周边的海景。</p> <p class="ql-block"> 2024.4.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