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趣多读书

一花一草

<p class="ql-block">当今这个时代,很多年轻人沉溺游戏、抖音,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感觉活着没什么意思。曾经有一个高中生给杨绛写信,请教人生的困惑。杨绛的回信只有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然而,读书太少的人是无法理解读书的好处的,因为她没有尝到过读书的甜头。读书到底有多好,爱读书的人才有发言权。</p><p class="ql-block">读书,是人生的避难所</p><p class="ql-block">阅读能够使人得到心灵的慰籍。在迷茫,无助,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阅读中汲取力量。阅读是和他人的深度链接,别人的故事会触发自己的灵魂。触及真我,就能够感受到来自灵魂的力量。存在主义心理大师欧文·亚隆,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老鼠横行,爸爸忙于生意,母亲情绪不稳定。为了逃避恶劣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他一头扎进书里,10岁开始读小说,一本接着一本地读。是书籍陪着他走过黑暗的童年,是书籍带给他心灵的力量。阅读成就了他的事业,他把自己的事业定位为讲故事,讲治疗师与人相遇的故事,讲人和人建立联结的故事。因此,他开创了独特的写作题材——教学小说。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主人翁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办了一个图书馆,为枯燥的监狱生活,打造了一个精神的避难所。安迪通过这所精神的避难所,坚持挖洞22年,终于越狱成功,获得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自由。环境能够禁锢一个人的身体,但无法禁锢人的灵魂。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有选择的自由。阅读就是通往精神自由最简单的一条路。感觉人生无趣,只是因为我们读书太少了。</p><p class="ql-block">读书,深刻地理解世界</p><p class="ql-block">杨绛说,读书是“隐形”的串门儿。读书可以和世界上最杰出的人物见面,不需要打招呼,随时可以去他家,也随时可以离开,来去自由。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还是需要点成本的,而读万卷书成本相对较低,甚至可以免费,是最低成本的阅人无数。杨绛从小就爱读书,她说三天不读书就不好过,一周不读书,一周就白过了。去清华之前,她在东吴大学读书,东吴大学没有文学系,她选了政治系,但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图书馆。图书馆中外名著应有尽有,杨绛如饥似渴,看了很多英文原版文学书,也为她的翻译打下良好基础。杨绛和钱钟书都极爱读书,在牛津大学的两年里,两个人经常泡图书馆,文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无不涉猎。阅读滋养着他们和他们的爱情,她和钱钟书经常对坐读书,互相分享。杨绛和钱钟书一直生活简朴,他们住的宿舍三房一厅,没有过多装饰,把客厅打造成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杨绛说:没有书,就像生活里没有阳光,沙漠里没有绿洲。无论何时,书籍都是杨绛源源不断的能量源。阅读,让她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也对抗无常。即使在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去的晚年,她也能够通过阅读,排遣孤独,保持创作的热情。对她而言,亲人没有离去,他们只是睡着了,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了她的生命里。阅读,能够不断丰富阅历,提升认知,和大师对话,走到人性最深处,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让人始终保持对世界和自身的观察。阅读,能够让人变得深刻,淡然,不争。生命短暂,不能荒废,有限的时间要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p><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p><p class="ql-block">读书,成为有趣的灵魂一个人之所以会无趣,是因为她对生活的感知不够,而阅读可以打开感知力,提升语言的魅力,让灵魂变得有趣。民国才女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灵魂。林徽因从小饱读诗书,涉猎广泛,哲学、文学、经济学、美学、艺术……这些精神营养,让她总是有话可说。无论面对的是政治家、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还是经济学家,她都能主导话题。林徽因所到之处,总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成为焦点人物,每个人都喜欢听她说话。林徽因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有态度,有见地,就算她的批判很犀利,也没有人记仇,因为这是纯学术性的。她能够传递新知,大家都会惊叹于她的才华,享受她的妙语连珠,口吐莲花。也难怪才子徐志摩都拜倒在她石榴裙下,哲学家金岳霖为她终身未娶。她嫁给了梁思成后,在她告知丈夫她同时爱上两个人时,梁思成说尊重她的选择。一个女人有何等的魅力,能让三个男人为她倾倒?这就是读书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魅力和气质,与美丽无关,而是由内而外的高贵和有趣。《奇葩说》的辩手詹青云的辩论风格被大家喜爱,她能够从生物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出发,旁征博引、行云流水。然而,詹青云是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先后转学6次,在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倒数,以致于老师告诉她妈妈:“这孩子肯定考不上高中,还是送技校吧。如果到此结束,詹青云这个名字也不会如此响亮了。家里欠债百万,送她去哈佛读书,她游历了20多个国家,可谓是行万里路了,可这一切都源自于她读了万卷书。詹青云从小就爱读书,什么书都读,妈妈给她买的书,很快就看完。实在供应不上了,妈妈干脆把她带到图书馆。结果到了高中,这孩子成绩突飞猛进,读到了哈佛博士,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同学们评价她:詹青云好像看过世界上所有的书,什么都知道。可见,一个有趣的灵魂是由万卷书积累而成的,读书和不读书的差别太大了。很多人会把博士想象成书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