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美丽乡村建设

周易

<p class="ql-block">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因为此,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年党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事关"三农”的内容。为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简称“千万工程”),乡村全面振兴,造就万千美丽乡村。其实,"乡村振兴”并不是什么新的口号,近几十年都在提、都在做。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模式,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也有一些名噪一时的发展模式,如江苏华西村、天津大丘庄、河南南街村等,大都是规模不大,通过发展工业、建材、食品加工等低端产品,吸引外来人口为廉价劳动力,获得利润,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富裕。为了发挥样板效应,当地政府采取政策优惠、资金支持、帮助融资等措施,维持样板不倒。由于体制机制僵化、人才缺乏、巿场竞争力差、科技创新不足等制约,这些样板典范难以复制和推广,也不可能持续。还有近十几年全国各地推行的土地流转,乡村拆迁,乡镇集中居住,农民变市民。尽管对推进城市化有一定效果,但是流转后的土地,很多不再种粮食,有的种树,有的变成非农业用地,影响了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其实,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无需全国一样,应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但无论选择何种模式,都应当把握好以下几条:一是有利于粮食安全;二是守住耕地红线;三是有利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四是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五是有利于农民增收,巩固扶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p><p class="ql-block">清明期间回老家,路过句容市何庄村,大片盛开的油菜花田和绿油油的麦田,错落有致的农民安居房,粉墙黛瓦,鄰次栉比,带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二层、三层别墅群,呈现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面对如此惊艳美景,停车观赏,拍摄留影。并参观农民住房,与村民聊天,了解拆迁安置、土地流转、增收、社保医保等情况,令人耳目一新。几年前就听说了何庄村乡村振兴试点的事,一转眼蓝图基本绘就,图纸成了实景,一千多户拆迁安置农户如期入住新房。充分体现句容市党委政府和各级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试点中浓墨重彩之笔。何庄村的乡村振兴试点,是镇江市唯一省级乡村振兴试点。何庄村地处茅山脚下、二圣湖畔,是典型的苏南丘陵地貌。该试点项目2019年3月启动,涉及乡村地域10.3平方公里,村居群项目8个建设点,占地约600亩,建筑面积的25平方米,涉及近1200多户村民拆迁安置。试点工作秉持“以人为本,整村推进,空间重塑,系统再造”的工作思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乡村,成为全省农业主导型乡村振兴的示范村。试点工作分为空间整治、产业培植和乡村治理等三个步骤。通过土地流转,把全村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生产,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主要模式,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将全村在册的约6000亩土地与拆迁整理出不在册的约4000亩土地,全部进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将此10000亩土地整体租赁给瑞华生态农业园股份有限公司,种植粮食及经济作物。农户获得在册土地流转费及不在册土地收益分红,另给每户分配0.8亩土地用于种菜,到2023年,农民整体人均收入的3万元。这种乡村振兴的试点样本,保证了农田粮食生产,守住了耕地红线,加大了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建设投入,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避免了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当然,试点工作还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过程中,还有一些难点问题亟待攻克。如:农民如何稳步增收、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再就业、不断提高农民社保医保水平,等等,都需要不断探索,持续发力,逐步解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