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光】幸福的事(下)

胡边乱摄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弄到吃的,连夜里做梦都忘不了寻找食物。和小伙伴们出门做事时,我们经常聚在一起商量“搞事情”,烧土窑是最常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烧土窑前,我们会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寻找食材,有人负责拾柴火,有人去找土块。食材通常是红薯或毛芋头,有时也会用木薯,因为木薯容易中毒,吃食有危险,我们选用比较好少。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便开始垒土窑。根据经验,我们会选择地面比较干燥的地方,使用干且大的土块,因为土块烧红后容易打碎。垒堆土窑的时候,需要留有烧火门,并且要迎着风,否则不仅不好烧火,浓烟还会呛人。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土块分层垒起,防止塌方,让土块一个压着一个,一圈一圈地往上垒,越垒越高,呈宝塔形状,下宽上窄,最后用一块稍大一点的土块封顶。</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枯枝落叶点燃土窑内的火,让土窑越烧越热。烧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最后,土块烧得通红,窑底也积存了一些热炭灰,这时就可以捂窑了。我们把准备好的红薯从窑子侧边的烧火口投入土窑里面,分散投放,避免堆在一起。然后,用较平的物体敲打土块,均匀地覆盖住食物,外面再撒上一层细沙土,确保食物在土窑里充分吸收炭火的热量,慢慢焖熟。</p><p class="ql-block"> 大约一个小时后,土窑里的食物被焖熟了。我们扒开上面的灰土,一股草木烧烤的味道扑鼻而来。红薯的焦皮被剥掉后,露出了金黄色的食物。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那香喷喷、甜绵柔软的味道,让我陶醉其中,美味至极。烧出来的食物,真是美味中的美味,极品中的极品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烧土窑</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趁上午凉快,我正忙着在村前的稻田走去,准备割牛草。沿着田埂走来走去,我注意到田埂上的草不长,因为割草的人太多,草还没长到一寸就被割掉了。不知不觉间,我走到了孟子塘流往南塘水库的小河边。沿着河堤走了一会儿,我发现河床下有一个积水潭。水潭边有一只大螃蟹,河床不到一米深。我放下工具,跳进水潭去抓螃蟹,并用一根草绑住了它。</p><p class="ql-block"> 当时是夏天,雨水季节,水塘的水都分流到小河两边的稻田里,河里几乎没有水。我发现在水潭里有鱼,于是我从河堤上拿下了工具,用锄头挖河床边带杂草的土块,在上游筑起一道拦水坝。在水潭出水处,我也用草皮拦着,防止出水倒流。然后,我用粪箕快速把水赶出水潭,再挖低前面,让潭水流到出水口。大约用了一个小时,潭里的水快干了,我看见有的鱼在活蹦乱跳。水潭里的鱼种类还挺多,有土鱼、泥鳅、塘鲺、木鱼、花肚君、黄鳝和虾等七八种。我抓到的鱼都放到了一个水坑里养着,抓完全部从水圪捞出来放在粪箕,用些草盖上就送回家。</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我把鱼煎成了两大碗,母亲知道了,下午收工后到菜地摘了一些空心菜,有荤有素,晚餐就能吃上干饭。那顿晚餐真是美味,让我体会到了母子连心的幸福。从那天起,我想吃干饭了,就去抓鱼,或去弄些荤菜,多么希望天天都能过上那样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事物的认识逐渐发生了变化,我开始认识到,长期背着家人在外面“搞吃”,只顾自己吃饱不管别人挨饿,特别是母亲早起晚睡,早出晚归,辛苦劳作,却还常常挨饿。这让我感到愧疚,我决定要改变自己,不再从家里拿东西独自享受,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善生活,和家里人一起分享这份劳动成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小河里捞鱼</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生产队分配给我们的粮食仅够维持半年,剩下的半年则需要我们去农贸市场购买高价粮食来补充。母亲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我们的日常饮食以稀饭和红薯为主,偶尔也会搭配其他杂粮。家里往往一个星期才吃一顿干饭,有时甚至要隔十天或半个月。每当母亲宣布“今天晚上吃干饭”时,我们都会格外兴奋,因为这意味着可以吃到好菜,哪怕只是豆腐。</p><p class="ql-block"> 为了改善伙食,我利用家里的山林资源,砍柴火晒干,然后挑到镇上卖。房前屋后的灌木丛特别多,我经常去砍一些八十公分长,拇指粗的木条去街上卖。这些木条被编织粪箕的工匠用来做粪箕的邦子,它们比柴火轻便,还更值钱。我用卖柴和木条的钱买肉或其他东西回来,母亲看到家里有肉,晚上就会给我们改善伙食。</p><p class="ql-block">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开始拓展劳动的范围和阵地。首先在水沟边,水库尾,有水的地方挖地“造田”,开始学习种植。生产队育秧田锹过秧苗时,我会把掉落或遗漏的秧苗拔来,种在我挖的水田里。我还会在山坡、坎头等地方挖地开荒,种植花麦、红薯或小麦。虽然都是小块土地,但点多面广,积少成多。种植的季节和物种不同,收获的时间也不同,今天收获一点,明天收获一点,虽然不是很多,但细水长流,部分缓解了家里的粮食危机。干饭的次数也在增加,饥饿感在不知不觉中减少,口福也在增加。</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母亲曾对我们说:“这些年,我们粮食不够吃,甚至家里没有粮食,生活确实艰难,让你们从小就挨饿受苦。但是,比起解放前,我们的生活不知要好多少百倍。”母亲接着又说:“那时候兵荒马乱,加上强盗横行,不但没有吃的,还不得安宁。地里的庄稼种得好,盗贼得知就夜里来偷,偷不着就抢。知道哪家有钱财或粮食,不是明抢就是暗偷。”想起母亲的话,追忆着我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些经历过的艰辛与劳累,如今回望,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正是那些岁月里的磨砺,使得我们这些五零后的一代,在后来面对生活中的重重挑战与苦难时,都能够从容应对,不屈不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