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油房头——陕西富县八卦寺川漫记

木居士

一、寂寞埝沟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年不求甚解的读书多于自由随意的出行。埝沟川从史志上知之甚早,也曾三五次从张湾镇路过,却没能走一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突然的呼唤,说走就走,了却一桩心愿。大约一个小时,下高速,太白镇有集。进市场内逡巡一圈,各种叫卖声殷切而热烈,四方食事,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09线,富县方向大约12公里处,从后河上原路口折向西北进入埝沟,沟崖上的石窨子、山咀上的小庙宇不时闪现,路边树上绑着的红被面,迎合风将军的指挥,妖娆而热情地向来客招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烟稀少,一路静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十公里处是个叫阳咀的小村落,河边一群黑黑白白的牛在悠闲的吃草,确认是白牛,不是白豕,也不在辽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座废弃的石桥,虽然低矮却依旧完好,路边桃花灼灼,小桥流水人家!偶遇三两老者,衣冠简朴,戴笠荷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p> 二、客来山欲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继续行约五公里,到八卦寺村,已经午后时分,四面云起,山色近暮,雨丝飘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河交汇,西北边的台地上,三座灰色的塔,悄无声息的矗立着。2013年公布的陕西省重点文物,标志碑解释说是金至元明时僧人舍利塔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南端的三号塔和一二号塔远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南向北,依次为3、2、1号塔。1、2号塔紧邻,相距不过三五米,3号塔在南边约十几米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号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卦寺塔:建于晚唐时期,位于张家湾乡念沟八卦寺村。八卦寺原为八塔寺,寺院已毁,现存1、2、3号宝塔。由北向南依次排列。1号塔八层八角形,2号塔八层四棱形,3号塔八层八角形。三塔并列,成为群体。造型各异,别有特色。明代八卦寺地区村庄甚多,人口稠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富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4年6月第1版 )文化志 第五章 文物古迹 二 古建筑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号塔,方形,翘角灵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号塔,有仿木结构斗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卦寺明代砖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太白镇八卦寺村小河南岸上, 共有砖塔3 座,相距 10米,一字排列。1号塔八角形, 各层造仿木塔檐、斗拱、瓦拢等, 第二层正东辟劵门,内建藻井式墓室,置棺木。2号塔方形,每层均起塔檐, 二、四层正东辟塔门,墓室置棺木。3号塔,平面呈八角形, 八层,上层与顶部残缺, 身有裂缝, 高约11米, 各层以砖砌迭涩出檐, 第二层有墓室1间。三塔均为明代寺院和尚墓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水县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科教文卫志 第三章 化石 文物 第四节 古建筑 一 古塔 2</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塔林两部县志都有记载,但地理定位和编号各异,介绍也稍有差异,原由后述。</p><p class="ql-block"><br></p> 三、遗咏残碑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继续前行约五公里,过了29KM的里程碑,前面一处开阔地,名油房头!民以食为天,全国含“油房(坊)”的地名多不胜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油房头东沟和西边芦草沟汇来,形成十字交叉地形。路边一块2018年公布,2020年立石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碑,河东南台地上有一处建筑——白骨塔和关帝庙废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建 白骨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治六年五月,楚军提督刘松山败回军于陕西富县,回军溃败至太白一带,将数千居民围困于八卦寺、油坊头一带,全部杀害。刘部副将童兆蓉追至,命令士兵挖一大坑,收集掩埋, 傍坑掘一深穴,上建 “白骨塔” 一座,塔中间留一孔,可使后人将零散骨骸投入塔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合水县志(2007年11月版) 军事志 第三章 重大军事 第二节 清代 二、 回民起义军活动于合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此载与白骨塔碑文、重修关圣帝君行宫碑内容不符,碑文明确记载建塔建庙人为“楚军仁胜左军中营左哨 童(得金),同治甲戌”,和刘松山副将童兆蓉不是同一个人,而且时间也相差七年,应以碑石为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治甲戌(1874)重修关圣帝君行宫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战火频繁,无辜百姓死于非命,同治十三年(1874),在距八卦寺2公里的油坊头村东建造四方锥形“白骨塔”,高3.9米,底宽1.8米,刻有“白骨塔”三字,是对当地村庄毁于一旦、活人丧生、成为白骨的纪念。今虽地广人稀,但石碾、石磨、戏楼、庄迹到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富县志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4年6月第1版)文化志 第五章 文物古迹 二 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关帝庙残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骨塔的边上有一座小庙,后墙及基础做工精细结实,较为古老,其余部分简单破旧,为近多年复建……庙檐下有三座石碑,均为清朝年间刻立。从模糊的字迹看,此地清朝时属甘肃省合水县管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中常有八卦寺》李春晖 富县外宣 2015-04-15 11:54 陕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此文可知,2015年该碑和庙还完好。现该碑仅余右下角残块,庙已经拆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重修碑</p> 四、俯仰已千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4年返(翻)修碑,改名富油寺。从富县油房头取意“富的流油”吧。碑文载1978年依旧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残损的石狮子,呆萌可爱❤。有两个,另一个残损更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门墩石上雕刻的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门墩石上雕刻的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戏台四角放置的柱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嘉庆丙寅碑上的地址“甘省庆阳府合水县东里油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治甲戌碑上人为砸坏的地址“大清国甘肃省庆阳府合水县城□□房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查阅八卦寺塔资料时,富县和合水志均有记载,且均认为属于各自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水志载:“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改为2 里20 甲。东华池里:九甲:苗村、 连家砭、 太白镇、 烟景川、 崖寨、 葫芦河、 油房头、保全寺、马家老庄、尹家集、瓦岗川、张顺百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油房头, 东百八十里。统罗家掌、八卦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水县志(2007年11月版) 建置志 第二章 明清民国基层组织机构 第二节 清代里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照嘉庆丙寅、同治甲戌碑可知,乾嘉道同时期油房头、八卦寺属甘肃合水辖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富县志载:“附件二:关于甘肃省合水县对我县八卦寺地区提出边界争议的情况及我们的意见(富县人民政府--李瑞支副县长在陕甘两省边界争议协商会上的第一轮发言 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六日上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富县志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4年6月第1版 )地理志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资料说,1972年延安军马厂撤并到山丹军马厂,将八卦寺地区交陕西富县,甘肃合水上书国务院争议边界。陕甘两省派省级代表和相邻边界县府人员协商,最后同意以子午岭为自然分界线,此地归富县管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能见到两志均载,且同治甲戌碑地址刻字被砸,应该是争议地界时所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油坊头和龙王沟的位置关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Petal Maps,从合水平定川的周家咀、龙王沟一带,向东经芦草沟就能直达油房头、八卦寺一带,而且乾隆时东华池里第九甲包括“油房头、保全寺、马家老庄”而“油房头,(在县)东百八十里。统罗家掌、八卦寺。”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去的油房头,不管地理位置还是历史事件,也许都并不遥远!</p><p class="ql-block"><br></p> 外篇:鄜县更名为富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图来自陕西省档案信息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4年9月9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更改盩厔等13个县和商雒专署名称的通知》,决定将14个生僻地名进行更改:盩厔县更换为周至县;郿县更换为眉县;醴泉县更换为礼泉县;郃阳县更换为合阳县;鄠县更换为户县;雒南县更换为洛南县;商雒专区更换为商洛专区;邠县更换为彬县;鄜县更换为富县;葭县更换为佳县;沔县更换为勉县;栒邑县更换为旬邑县;洵阳县更换为旬阳县;汧阳县更换为千阳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4.13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4.15 改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