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场景记录

<p class="ql-block">  时值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祭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除了必备的水果、酒肉、香烛等,折纸钱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家人坐在一起,执起一叠,轻轻扇揉开,捏起一张,两手一卷对叠好,再把叠口处内折,最后把两头夹住往上轻轻折拉就是一个“元宝”。每一个“元宝”都承载了我们的思念与祈祷,在沙沙的折纸声中,有一种声音在告诉我们:民族的传承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去接力,也许形式会变,但精神不灭。</p><p class="ql-block"> 天公作美,清明前夕淅淅沥沥的雨水在当日收起了千愁万绪。虽然还是阴沉沉,却也一点点地将破晓还给黎明 。</p><p class="ql-block"> 我们带上祭品,开车去墓园,一路上都很安静。墓园口的道路人车拥挤,车辆都缓慢行驶着,少了往日的烦燥,多了一份安静。我们捧着祭品随人流往墓园里走,偶遇熟悉的人也只是点头示意或轻声打下招呼,声音带着淡淡的衰伤与惺惺相惜。</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墓园,脚步不再轻快,变得有些沉重,说话声也压得低低的,怕惊扰了安放在这里的灵魂。墓园里那一抹抹走动的身影,那一束束淡淡色彩,伴随着腾起的烟雾汇聚为一种香气迷人的哀歌。 许多墓前站满了祭奠的人们,有的眼角湿湿的 ,脸上淌着泪水,嘴里传出低低的抽噫声, 她们的声音成为了一种连绵悲伤的奠歌;有的默默地站在一旁,烧着纸钱,嘴角抽动着 ,心有千语万言却化为一声叹息;有的则淅淅漱漱地拿出各种祭品……这些声音交错在一起 成为一种沉重又柔和的叹息, 成为一种冲击人们心灵的呼声, 成为一种对死者的安慰之声。</p><p class="ql-block"> 我们奉上鲜花,摆上水果和酒菜于墓前, 拜香, 鞠躬 ,敬酒,烧纸,虔诚而真挚 。这里安息着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听着爷爷哽咽着喊爸妈,这声音直击我心灵,是啊,儿时能照亮自己生命的是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在能力范围内,从不打折扣!父母就是自己的佛光,照亮了整个人生!如今阴阳两隔,三两絮语间道不尽曾经,流露出的只能是今日徒劳却浓稠的相思。</p><p class="ql-block"> 最终人们的思念化为的沉默哀调, 成为一种爱的延续之声。雨声 、车鸣声 花语声、祭奠 声,交织在一起, 汇成了清明之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