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昌平:大师们的“迂腐”

干戈139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大师们的“迂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欧昌平</b></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住长沙时通读了岳南先生所著大型报告文学《南渡北归》。这部巨著主要记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历经艰难险阻,辗转来到云南昆明创办西南联合大学的史实。</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艰难跋涉中,在炮火纷飞中,在茅草房内,在饥饿贫困中,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家栋梁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后来的吴健雄(女)、朱琦都是当时西南联大学生。中国在早几年表彰“两弹一星”功臣元勋,其中就有七位是西南联大学生!何以如此?这是因为有一批大师级的教授学者的言传身教。他们以光辉的人格魅力,以纯真的个人品行教育和影响了那一代学生。“德高为范,才高为师”是这些教师的真实写照。最近又看了一些网络段子,勾起了我对这些大师们的敬仰之情,下面我就把他们感人至深的人格故事略加介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38年9月,云南省主席龙云最宠爱的女儿报考西南联大附中,结果落榜。龙云让秘书长去找校长梅贻琦疏通。因为梅贻琦在主持西南联大落户云南时得到了省主席龙云的大力支持,他们关系非同一般。但秘书长为难地欲言又止。龙云发怒道:“还不快去!”秘书长小心地告诉龙主席:“我打听过了,梅校长自己的女儿梅祖芬也是报考的西南联大附中,也没被录取。”龙主席愕然,从此再没提此事,让女儿上了一所普通中学。</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还是在西南联大时期,梅贻琦。历经千辛万苦,跑重庆向教育部要来一笔学校战时补助款。接规定,梅贻琦有4个孩子,都有资格领取补助款,可他没让一个孩子沾边,全让给了别人。他认为当校长的就是要作榜样,也要主动避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其实,那个时期,梅校长家的经济已非常拮据,早已捉襟见肘。但他宁肯借债或变卖家中值点钱的东西,也不肯以权谋私,不,这决不是以权谋私,他家完全有资格享受补贴,而是作为校长不让人说闲话,以避免“瓜田李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日子难以为计的情况下,梅贻琦决定让夫人韩咏华摆地摊做糕点卖,补贴家用。韩咏华也支持丈夫的决定。开始,也有人讥笑她,她很委屈。但梅贻琦说:“劳动是最光荣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只有不劳而获才是最耻辱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大学校长为了贴补家用摆小摊卖糕点,这个在今天听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西南联大校园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6年,梅贻琦女儿梅祖芬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结果考分与清华录取线差了2分。同学们劝她找爸爸说说,梅祖芬说:“没门儿,想都不要想,我爸公事公办的倔劲儿一家人领受够了,想来也是我们的骄傲。”她老老实实选择了复读,第二年考取了清华外语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1946年的高考中,除了请华校长梅贻琦的女儿落榜外,还有两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女儿落榜。一位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儿(梁启超孙女)梁再冰,一位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梁再冰的妈妈就是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女林微因。她认为女儿判题失误,坦然接受了落榜事实,没去找半点关系。女儿们也没求父辈去走后门。因为她们知道,她们的父辈都是一些“迂腐”的文人,把操守和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后来,梁再冰到了录取分数线略低于清华的北大西语系就读。冯钟璞在第二志愿南开大学外语系念了一年级,1947年以同等学历考上了清华大学外语系二年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还有一位很“迂腐”的北大老头翁独健,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授,当时还兼任北平教育局局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翁独健的女儿没有考上第一志愿一一清华大学建筑系,她大哭一场,非要她爸爸帮她上清华不可。</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翁老是北平市教育局长,啥门路走不通呢?可翁老就是不干,他说:“正因为我是教育局长,就更不能那样做呀!”翁独健劝女儿去天津上她被录取的大学,并勉力他说:“只要自己努力,上哪个大学都能成才。”翁如璧只得乖乖地去天津上大学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被誉为清华“四大哲人”之一的潘光旦,也是一位“迂腐”之人。上世纪三十年代,安微省主席刘镇华致函潘光旦,想让两个儿子入清华旁读,但清华大学有规定不收旁读生。潘光旦就此拒绝,并回信说:“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规章破了,清华不也是不值钱了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解放后,潘光旦接高教局指令,责其办理当时新中国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长沈钧儒之孙到清华旁听之事宜。潘光旦直接拒绝了,因清华从不收旁听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上面写的都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其实,令人执念的不是迂腐,而是一种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与自觉遵守,而规章制度就是社会公平正义最鲜明的表达。所以“迂腐”就是对公平正义的坚持!现在清华北大“特批”多,难怪科学家钱学森大声疾呼:为何清华北大现在出不了大师!?</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欧昌平</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24年4月13日于沅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