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原始青瓷一一秦权

鲁阳山人

<p class="ql-block">发现原始青瓷一一秦权</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兼并六国、天下一统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促进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把商鞅制定的战国秦时的度量衡制颁布全国,措施有二,<b>一为颁布统一度量衡(度,既长度;量,既容器;衡,既重量)的命令,二为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具</b>;秦权就是推行到全国各地的集法令、标准器及权力象征的不同重量等级的器物,即现在称谓的砝码。</p><p class="ql-block"> 权,不过一秤砣耳。《汉书·律历志》称:“<b>权者,株、两、斤、钧、石也”</b>,《孟子·梁惠王上》也说:“<b>权,然后知轻重</b>。”这里衍生出权衡、权利、权力、权时、权威、权柄、权贵,甚至权术。而秦权,更比古往今来所有的权,都更具衡器之外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据有关史料记载,秦时各郡地域根据中央的法令制作的权分别有铜质、铁质、铅质、石质、陶瓷等。现流传于世的秦权权体上一般均刻有象征皇权的秦始皇和秦二世颁布全国统一度量衡法令的篆体诏书(亦称秦诏版),也有其它如斤码等字样,这些在国家级博物馆也只有少量品种收藏,一般均定级为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笔者是秦权收藏爱好者,收藏有多枚秦权,且大小各异、重量不一,有铜质、铅质,上面分别刻有始皇及二世篆体诏书,也见到过石质和铁质的,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而未予收藏。</p> <p class="ql-block">近日陪外地藏友到鲁山段店窑窑址考察,在一村民家里的残片堆里偶然发现一枚秤砣状的器物,拿在手中仔细辨认,该器如锺状,上尖下宽,上部稍内缩,为六面棱体,通体施褐黄色薄釉,这也是原始青瓷的特征,上部有一圆孔疑用以穿绳,底部也有一孔,平底无釉,灰白胎质,上下部有山形纹装饰,惊奇的是六面体上隐约有凸印篆字,经不完全辨认,其中有五面体上的字经与笔者收藏的金属秦权上的秦二世诏书内容完全一致,即“<b>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b>六十字(意:<b>秦二世元年,诏令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统一度量衡是始皇帝定下的制度,后嗣只是继续实行,不敢自称有功德。现在把这个诏书刻左边,使不致有疑惑,统一度量衡的法规和标准继续执行和贯彻。</b>),另一面因字迹不清较难辨认,经测量该器高约15厘米,重为956克。当时笔者根据经验判断,这件秤砣样器物就是秦权,是一件只见记载未见实物的秦代原始青瓷权。经进一步了解,该器物就出自农家的田地里,同时发现的还有部分残器,因这件器物在当时烧制时发现有瑕疵被遗弃在窑址,时至今日重被发现而面世。</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这件陶瓷秦权会出现在名不见经传偏僻的小山村?其实也不难理解,因该山村下面就是大名鼎鼎的鲁山段店窑古窑址。该村村民常年在田地里劳作以及翻盖宅屋经常会有老瓷器发现,笔者曾有大量文章有这方面的披露,其中有一篇文章《鲁山段店窑汝瓷探源》中曾记述到,<b>该窑在战国时期就有早期原始瓷器发现,在以后的汉代、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时都在烧制陶瓷,唯独秦代还是空白</b>,当时笔者认为,既然该窑从战国到宋一直未断烧,随之时间的推移,秦代的器物早晚会被发现,果不然,秦代的原始青瓷在近日终于被发现,而且是以秦权的形态出现,这很让人意外!</p><p class="ql-block"><b>秦权的制作是官方的行为,也是皇家的旨意。不难看出,鲁山段店窑在秦代就在为皇家服务,应是不折不扣的秦代准官窑。</b></p><p class="ql-block">这件陶瓷秦权的发现,不仅上推了鲁山段店窑的官窑烧造时间,更是填补了研究秦代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实物品种的空白。该秦权也是史学领域研究秦代度量衡制度、研究秦代陶瓷制作、书法篆刻艺术及大秦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物证,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研究价值更是无量,实属一件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完)</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