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埕祠(敬爱堂)之前世今生

最可爱的妮可小天使

<h3>作者:敬爱堂裔孙</h3> <h3>图为饶平余氏凤岗派衍十七世祖缔造公之祠敬爱堂</h3> <h3>饶邑黄冈的祠堂文化,肇始于明朝,到清中后期达到鼎盛。石埕是瓮城城内余氏凤岗派衍相对集中的地方,宗祠林立,各俱特色,争艳斗绝,美轮美奂,其中以地理堪舆、建筑艺术、历史沿革知名度等综合评价占据上优的,是被称为“石埕祠”的敬爱堂!可见在当时人们看来,敬爱堂是石埕乡众多祠堂的杰出代表作! 据余氏族人介绍,敬爱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余氏凤岗派衍三世三房派下十七世缔造公经营十二艘火船走京城货运贸易,发家致富后建造而成的,据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在历朝历代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中经历风雨洗礼,至今依然是石埕的地标性建筑,为人们所熟知。据《饶平文物志》记载,黄冈石埕祠石雕,品种较多,艺术精湛,饮誉县内外,大门楼正面八幅人物石雕,眉目嘴鼻,面部表情,脚手举动,都是栩栩如生,门旁一对石鼓(今被盗),光滑照人,石门斗线条直如刀割,平如宝镜,滑似玻璃。摆在正厅的石烛台,石香炉架,都是大理石雕刻而成,艺术达到巧夺天工之妙。还有那对石狮(见下图),一雄一雌,神态自然,雄狮口含宝珠,更是栩栩如生。【1】</h3> <h3>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石埕祠见证了黄冈宗族力量领导的反抗国民党右派压迫反动统治的地方革命运动。1926年初,潮梅沿海保安总队队长林先立率部扎营于黄冈石埕祠(敬爱堂),以清剿沿海海盗为名,其部属官兵上街,横行霸道,欺压民众,加派苛捐杂税,市井怨声载道,还着令拆除黄冈各社更棚(民间维持治安组织),扬言要收缴工人纠察队和更棚枪支,林部的作为激起黄冈民众公愤。4月中旬一天,黄冈工人群众几百人在洪友雪、黄平章的带领下,包围林先立部营盘,开枪打死该部一人,俘虏40多人,并缴起枪支一批。林先立逃到汕头,向潮梅警备司令部告状,潮梅警备司令部派兵赶来黄冈,扣押黄冈余、张、许、郑四姓绅士及工会、商会负责人洪友雪、黄平章、余筹九、张子达、张谐生、许仲舆、郑约之、余清华等,解往汕头。黄冈各界人士立即组成一支请愿队伍,分乘七只木船往汕头请愿。在省农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领导人彭湃的交涉下和请愿群众的呼声下,潮梅警备司令部不得已以处理黄冈赔款2万光洋结案,释放所有人质。【2】黄冈称这次为“林先立事件”。2022年12月,饶平县人民政府将石埕祠鉴定为“不可移动文物”,挂牌“石埕祠林先立事件旧址”,也许不久的将来,定性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有可能。</h3> <h3>抗战时期,1941年7月4日,日本侵略军配合潮汕沦陷区的伪军,分数路攻陷饶平的黄冈。日伪军进黄冈后,一连七天,奸淫烧杀抢掠,洗劫黄冈大批物资,石埕祠在这场浩劫中也遭到破坏,日军退出黄冈后,族人对祠堂进行了重修。 1949年末,黄冈解放。1950年,饶平县文化馆在石埕祠成立,一直使用到2003年1月迁往饶平县文化中心大楼。2003年之后,饶平县文化馆将石埕祠交给石埕居委会使用,2010年9月,石埕居委会将石埕祠租给刘俊奇作为“麦香村面包坊”的工场使用(后改为面食馆),刘对祠堂内外进行了破坏性装修,将原有天井填平与门楼石阶齐高,清代的花岗岩大条石被掩藏在水泥地下;内部墙体和吊顶钉上易燃卡板;门楼外石台阶、石码被水泥包裹,外加铺瓷砖,破坏文物原貌;石门斗两侧的大理石材质的抱鼓石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山寨版的石鼓,偷梁换柱;原本拜殿前台阶两侧,有一雄一雌两只石狮立于天井,后在文化馆使用期间搬到艺苑拱门两侧(见下图),</h3> <h3>今石狮也不知所踪……今人用粗暴恶劣,不计后果的手段对待文物,是前对不起古人,后愧对于来者的行径,其心可诛!文物流失令人心痛,破坏文物和盗窃文物者更加令人发指,按律当刑!</h3> <h3>祠堂是历史的见证,既是祖先的基业,也是祭祀祖先的庄严圣殿,是宣扬祖德,启迪后人,增强宗族认同感和凝集力的教育场所。敬爱堂现派下六十多户,遍布海外的后裔约二百多人,主要分布在泰国的呵乐府等地,祠堂是最能记住乡愁的地方,相信不久的将来,定有缔造祖海外的后人回来寻根认祖,而当下文物遭人为破坏,失管、失窃,物归原主,古祠重光还任重道远……</h3> <h3>参考资料:【1】黄献德主辑:《饶平文物志》第118-119页【2】粤东聆雨居士:《宗族势力与地方社会:以饶平县黄冈镇为个案的研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