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豆有关的插队岁月

稳心颗粒

<p class="ql-block">秋意袭人,秋风吹过,五十多年前三道湾色彩斑斓的秋景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地里的黄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欢声,顺着这声音,我仿佛又来到了插队与黄豆有关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1969年4月我们插队在吉林省延吉县三道公社中心四队,它位于长白山脚下。那里土地肥沃,但由于生产队人多地少,加上气温低、无霜期短,所以种的粮食作物大部分是产量相对高的玉米,作为人们喜爱的油料作物黄豆却种的不多,因为它的产量低,而且不稳定,会受重迎茬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三道湾的黄豆播种在玉米之后,大约在5月中旬,在播种之时,队里会派耕地能手朱志发或刚云福,将黄豆地的垄底以及垄沟加以深松,在起垄过程中,我们忙着施肥和刨沟,按一定的间距将处理好的种子播下,然后覆土压实。</p> <p class="ql-block">在黄豆播种后的2-3周内和6~8周内,队里会各安排一次给黄豆除草。虽说那是盛夏,凌晨的凉意还是让人经不住打个“冷颤”,望着还没末褪去星光的天空,还在睡意朦胧中的我,就扛着铲子随社员来到了北面的黄豆地。一人先铲一垅,记着队长的告诫,我仔细观察黄豆周围的草木,小心翼翼的锄掉杂草,谨小慎微地把夹在黄豆中央的草用手拔掉,之后对土壤进行了覆盖。烈日当空,看着我前面的一大帮社员,我也没敢停歇;汗流浃背,只是起身用毛巾抹掉额头的汗水,用草帽扇一扇,继续卖力的挥动铲子。在我一旁的社员朱作功大叔,看着拉在后面的我,不时地帮我铲一下垄邦儿和地垄沟,这样光剩下垄台上的草,省了我不少力气,感恩朱叔,我总算跟上了大部队。</p> <p class="ql-block">经过播种期、出枝期、开花期,结荚期,来到了收割期。为了防止“炸豆”,确保黄豆归仓,必须及时收割。在队长单永和的一声令下,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队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都去地里割黄豆了,我们一人一把小镰刀,每人包二根垄。割黄豆要比一个月前的割小麦还要艰苦,一是豆秧棵太矮,割地不是弯腰而是哈腰,二是尖锐的豆荚,会扎伤手。第一次割黄豆的我没干多久就累得腰酸背痛,虽然戴着手套,手上还不时地会被尖锐的豆荚刺痛,最后累的我几乎趴在地上拔黄豆了。集体户的贫下中农户长单永祥看到了,急忙帮我磨刀,教我割豆,助我收割。我们抢在朝阳时刻,队里北面的一大块黄豆地就收割完了。我慢慢地挺起了腰,摘下被黄豆角磨破的手套,双手感到了疼痛,原来握刀的手掌上已经起了几个大血泡,另一只手也红肿起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我们付出汗水和辛苦的季节,它让我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割倒的黄豆队里会马上派人运回场院,运输工具就是队里的马车和牛车,轻伤不下火线,我也自告奋勇地报名参加了下午运黄豆的任务。黄豆装车可是门技术活,是由经验的老手也是赶车能手孟大爷负责,装车就像盖楼,只有把地基打好了,才能装的多而且车子行的稳。我们就负责用叉子把捆好的黄豆秸秆扔放在车上。挑叉子的活也不容易啊,装了大半车,就累的我肩酸臂软、背乏腰疼,矮小的我最后踮脚举手也送不上去了,于是我就把地里一捆捆黄豆秸秆抱到车子的跟前,队里的青年刘殿军帮着装了上车。坐在装满黄豆秸秆的马车上,走在回队的路上,大伙的心里充满着喜乐,这拉的一车不仅仅是黄豆,更多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收完地里所有的粮食后,找一个晴好的天气,队里就开始脱粒黄豆。把黄豆杆铺到场院里,铺成一个大圆圈,然后用马拉着石滚子,在黄豆秸秆上来回转圈压。这时磙子摩擦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牲口的嘶鸣声、赶场老板子打的响鞭声和社员嘴里哼着的小曲声,汇成了一首交响曲,响彻在生产队场院的上空。打场、翻场、起场和扬场,每个人都在欢快地忙碌着。</p> <p class="ql-block">队长安排我和户里余定国同学负责看护场院,防止家畜、家禽进场祸害粮食,防止贪小的社员往身上偷藏粮食。有时我们也会参加搂场劳动,把搂出的碎秸秆运出场地。我还学着扬场高手张喜林的样子手持扬铣扬场,这是一种费力气讲技巧的农活,我没能学会,却弄了一身草泥灰。经过了一天的忙碌,铺在场院地上的那层黄豆秸秆变成了一粒粒金色的豆子,堆成了一座小山。装袋过秤后,一部分送去了粮站交了公粮,一部分进队里仓库留着作种子或其他的用处,剩余的就留着分给社员了。</p> <p class="ql-block">分黄豆的那天,村民就像过节一样,老老少少都来到了这里,大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因为金贵的黄豆是三道人唯一的食用油料,也是三道人补充身体所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有了黄豆就可以榨油炒菜吃了,就可以吃到浓郁喷香的豆腐了,就可以做好吃的黄豆食品了。黄豆是粮食之冠,“素中之荤“,有”植物肉“之称,黄豆的收获是对勤劳付出的最好回报,可惜队里分的黄豆太少,所以我们集体户和社员家的自留地都种了不少黄豆。</p> <p class="ql-block">黄豆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毛豆,它是我们上海人喜欢吃的时鲜菜,到时候我们会去自留地摘些回来做菜吃。毛豆碧绿鲜嫩,我们就剥毛豆子与酸菜炒着吃,想简单点就用盐水煮毛豆吃,它香气扑鼻,咸鲜软糯。有时我们会煮一大锅毛豆,再把它们晒干便成了青豆,当作零食解馋或留着冬天吃。我们还把毛豆的豆荚撕下来放在锅灶的炭火边慢慢地烤,生烤后的毛豆肉,翠绿如玉,滋润可口,带着火烤的烫,吃起来,扑鼻的清香中满是甜糯,一粒进口,回味无穷。老乡们看着我们这么吃直摇头,说我们糟蹋了黄豆,吃的是没有成熟的胚胎,应该等黄豆长大成熟收割后去榨油、去换豆腐吃。</p> <p class="ql-block">那时豆腐自家一般不做,用黄豆换,我们队里有豆腐坊,由手艺高超的孙叔一人负责做豆腐和干豆腐。那时在豆腐不用花钱,一斤黄豆可以换两斤豆腐。用三道湾的水和纯黄豆做的豆腐,温润如玉,可口美味,比我们在上海凭票购买的豆腐不知要好吃多少。</p> <p class="ql-block">孙叔对我们知青是不错的,我们每次换豆腐,他手上秤豆腐的杆尾部总是往上翘得高高的。有时我们会起个早,去豆腐坊花一毛钱买一热水瓶热乎乎的豆浆,有时会花一毛五分钱买张金灿灿的豆腐皮,这可是他给我们事先留好的优质头层皮,而且孙叔给我们知青的价格是最优惠的。磨完豆浆的豆腐渣是生产队用来喂猪的,有时顺便讨些豆腐渣回来做小菜。</p> <p class="ql-block">那时分的白面、大米不经吃,最多一个月就吃光了,剩下的日子就只能吃玉米了。在春耕到秋收的日子里,每天一早,我们就带着晌饭与社员们一起出工,中午就在地里咬着咸萝卜头子,啃着又冷又硬的苞米饼子,晚上收工回家,吃的还是那难吃的大饼子和窝窝头和没油的菜,喝的是清汤寡水。我们挺不住了,陷入了迷茫,“怎么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么苦、这么难啊?”</p> <p class="ql-block">就在我们沮丧和动摇之时,我们淳朴善良的队委会成员倾囊相助,从仓库、菜园子调来一些细粮、黄豆和新鲜蔬菜。有了黄豆就能换豆油,就能吃上有油的蔬菜,就能吃上喷香的豆腐。热心的社员还教我们粗粮细作,将黄豆磨成粉,把玉米面过筛,然后在玉米面里加上少许的黄豆面,这样做出的窝窝头和饼子和以前大不一样,它蓬松、细腻、暄软,有一股豆香味,好吃。黄豆改善了我们的伙食,为我们增添了干劲。</p> <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中心四队没有榨油房,因此榨油要花钱去中心一队或中心二队排队等待,那时榨油是全手工操作的,最后一道工序还必须由我们参与完成,它真是费时又费力,所以一开始我们集体户就直接用黄豆换豆油了,十斤黄豆只能换一斤豆油,还要交一定的加工费,并且榨完油的豆饼也要归油坊。自从集体户并到中心二队后,我们就来到自己的生产队榨油了,它让我们经历了榨油的过程,体验了榨油的劳累,真是“锅中黄豆油,滴滴皆辛苦”。</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在户里把黄豆里的杂质或瘪豆去掉,然后送到队里的豆油加工坊,坊里的三位师傅忙着将这些黄豆“磨碾”、“蒸熟”、“烘干”,然后把烘好的黄豆碎片添加到一个由铁圈和草捆固定的框架中,即“制作油饼”,再将其依次摆在一起,在碾压机下压紧压实,接下来就是我们的活了,这也是榨油工序里最后、最累的一道活,因为只有用力将碾压机杆子顺时针转动,压板才会沿着中心轴往下挤压豆饼,饼子里的油便会渗出。</p> <p class="ql-block">我们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推动着碾压机杆子,只见豆油顺着草缓缓流出,淅淅沥沥地滴进榨槽里,又顺着榨槽沟,流进我们的油桶。一气转了几圈,此时我们脸上、脖子上都溢出了汗珠,衣服也湿透了,累得直喘粗气。我们停了下来,喝了口水,休息了片刻,脱掉了上衣外裤,光着膀子、穿着内裤又上阵了。我们拼尽了全力,脖上和手臂上都爆出了青筋,断断续续转了不到一圈就筋疲力尽了。这时来油坊里榨油的范家兄弟看到后,赶忙上来相助,在范国军的叫号声中,油饼被挤薄了,桶里的油上升了,我们的油终于榨好了,计算了一下,每十斤黄豆约出了一斤四两油,比以前直接换油要多了40%,还不用花加工费,而且留下了好几块喷香的豆饼,我们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心里充满着感激。</p> <p class="ql-block">邻居孙哥告诉我们,榨完油的豆饼也是做豆腐的好原料,先把豆饼削成碎片,像泡黄豆一样把这些碎片泡得涨开,然后用手推磨将其磨成豆饼浆,再加热过滤好的豆浆、点入石膏,并快速搅拌均匀,豆浆慢慢的凝固,豆饼摇生一变,成了洁白的豆腐。</p> <p class="ql-block">集体户同学瓦西里(原北庄子集体户知青房惠安)可是位做菜能手,他将做豆腐剩下的豆渣,用豆油,萝卜丝、配上葱花、辣椒、青酱、盐和味精,三翻两铲,豆腐渣又一次变身,成了香气扑鼻的家常小豆腐。</p> <p class="ql-block">瓦西里还是个外交家,到了夏天家家户户都闹黄豆荒了,吃农业粮的我们他却有办法从粮站买了一点黄豆,教我们自制黄豆芽。从挑选→浸泡→盖实→冲洗, 一般四到六天后,黄豆芽可食用了。凉拌黄豆芽是我们喜欢的一道夏季凉菜。</p> <p class="ql-block">金灿灿的黄豆可以榨油,做成美味又营养的豆制品、小菜和主食,榨油后的豆饼仍含有丰富的植物高蛋白,可以用它来做豆腐,做豆腐剩下的豆渣还能做成家常小豆腐……。黄豆一身是宝,它滋养了劳苦大众,是肉蛋禽以外人们最渴望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那时黄豆对上海来说,也是紧缺的农副产品。豆制品要凭票,每人每旬只给3分钱,黄豆就更紧缺了,每户只有过春节才会分配1~2斤,而且是质量也差。72年春节回家探亲时,我用全国粮票向队里老乡宋永春换了些上好黄豆带回了上海,让家人尝到了我们第二故乡吉林的特产——东北黄豆,用它烧的猪骨汤,豆子是那样软糯清甜,得到了全家的一致称赞。</p> <p class="ql-block">76年在三道湾过年,黄豆可成了我们过年的主角。年三十上午队里杀猪分肉,各户都挑肥肉,排骨、猪蹄就分给我们集体户了。我们将猪蹄焯水,加入配料翻炒,再加入浸泡好的黄豆和清水,大火煮开、小火慢炖,加入盐和味精,收汁,一道喷香美味的黄豆炖猪蹄做好了。黄豆和猪蹄是最美的结合,猪蹄软糯Q弹,肥而不腻,黄豆软烂香糯,太美味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用黄豆去生产队换来了豆腐皮、干豆腐和豆腐。豆腐皮用来包酸菜粉肉卷,干豆腐与木耳炒着吃,把一部分豆腐做成冻豆腐,用来炖白菜,剩下的切成小块,做成红烧香煎豆腐。东北没有花生米,我们就用黄豆代替,将它炸炒成色泽金黄的香酥黄豆,它成了我们的一道下酒菜。</p> <p class="ql-block">每年生产队收割完地里的黄豆后,村里老老小小会一拥而上,在地里捡拾漏掉的豆荚豆粒。76年秋天护青结束,我和胡小宝同学也加入了捡豆队伍,尽管有人说三道四,我们也顾不上了,谁叫黄豆这么诱人呢?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寸土不漏,颗粒归仓,我们蹲在地上捡了三天,就捡回了二十来斤黄豆,又能换豆腐吃了,这让我们兴奋不已,准备明年秋天还结伴去捡。由于77年我在三道中学当了住宿生管理员,78年我招工去了延吉市陶瓷厂,79年我退回原插队处顶替回城了,所以打那以后我再也没能捡过黄豆。</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插队时代,黄豆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健康着我们的身体;黄豆磨练了我们的意志,给我们带来了战胜困境的力量和快乐。关于黄豆的美食、人和事将永远留存在我心中,成为一种难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