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行(1.21-2.1)

半鉴塘

<p class="ql-block">D1(1.21)</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21日,大约上午九点从峨眉出发,前往云南怒江州旅游。</p> <p class="ql-block">金口河大峡谷隧道,虽然很美却看不到美丽的大峡谷风景了。</p> <p class="ql-block">过把瘾,此行共驾驶过三次,约260公里,感觉不错,也算在云南高原上开过车了。</p> <p class="ql-block">楚雄州姚安县光禄镇高府林苑酒店,标间158,含早,早餐比较单一,没有蔬菜。床上用品看起来比较干净,但是觉得没有一客一换,卫生间用的是品牌面盆t o t o,但是马桶没擦干净,卫生不行。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酒店花园很大,一楼还有很多套房,268/间。晚上还来了一辆大巴,据说是泰国游客。</p> <p class="ql-block">光禄古镇夜景,人很少,很多铺面都是铁将军把门,看来是一个失败的打造</p> <p class="ql-block">  D2(1.22)</p><p class="ql-block">游览光禄古镇。从酒店后门就进入了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史上政权建置最早,辉煌盛极一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与高雪君祠(高氏土衙)、高氏宗祠为邻,历经两汉、唐(南诏)、宋(大理)、元、明、清七代,世称“七朝古衙”。史上有“一座姚安府,半部云南史”之说。</p> <p class="ql-block">姚安县的光禄古镇是大理国相国高氏发祥地。大约从唐代起,高氏家族世袭之位在云南前后历经54世,成就了近700年官场历史的传奇宗族。高氏家族曾有“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一帝五封侯”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红二方面军六军团长征时曾在光禄古镇停留了四天三晚。</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樱花盛开了</p> <p class="ql-block">两车道、弯多坡多,始终笑着,故作轻松</p> <p class="ql-block">大约11点离开姚安,驱车四个半小时来到了泸水市,入住怒江外滩酒店,228元,房间大,床上用品干净,其它卫生也不错。就是卫生间和洗澡的地方小了点,早餐比较丰富。</p> <p class="ql-block">泸水市(原名六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州府所在地,位于云南西北部,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其中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怒江州是中国民族族别成分最多和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有22个少数民族。人口52万,少数民族占93.94%,其中傈僳族占51.6%。</p> <p class="ql-block">  D3(1.23)</p><p class="ql-block">在泸水游玩和休整了一天,轻煮岁月慢煮茶,很惬意!</p> <p class="ql-block">立足向阳桥远眺老城六库镇。六库的得名:因六库怒江边有一落水洞,俗称为龙洞,傈僳语谓龙为“鲁”,谓洞为“枯",六库即“鲁枯"音转而来。一说为傈僳语“鹿扣”(意为“猎鹿的地方”)转化而来。六库街道位于泸水市怒江东岸,1973年后成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连接新老城区的向阳桥</p> <p class="ql-block">三江并流博物馆,一个出租车司机都找不到的地方。房子很小,里面的东西也十分可怜,仅有图片加文字和几块岩石。怒江州这么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没有利用起来,甚是可惜!</p><p class="ql-block">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p> <p class="ql-block">冬天温柔璧绿的怒江</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通达桥灯光秀</p> <p class="ql-block">泸水夜生活</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些指标,是一个很值得来休闲放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D 4(1.24)</p><p class="ql-block">从泸水出发,经219国道沿怒江北上前往福贡县的老姆登村,在小沙坝向西走了一段村道,后进入S316前往边垂小镇片马。</p><p class="ql-block">片马镇位于泸水市西部,高黎贡山西坡,恩梅开江支流小江(中缅界河)以东,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8公里,东与鲁掌镇毗邻,西、南、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4.4公里,镇政府所在地距州府六库96公里,省会昆明731公里,缅甸北部主要城市密支那244公里。</p><p class="ql-block">这样一个弹丸之地,为什么会成为国门第一村?因为它是从缅甸进入中国的第一道大门。三面与缅甸接壤的片马,横亘在缅甸通往中国内地的必经之路上,地层材质大多属于坚硬的花岗岩,境内遍布绝壁高山,地面到处是沟壑峡谷,地势起伏,森林密布,降雨多为疾风暴雨,因此,片马退可守,进可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p><p class="ql-block">片马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高黎贡山被称为古老动植物王国,有金、铜、煤、大理石等多种金属与非金属矿藏,已经探明的储量超过12300万吨。</p><p class="ql-block">片马还有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1943年3月11日,美国飞行员吉米福克斯与中国飞行员谭宣、王国梁驾驶中国航空公司C-53运输机从中国昆明巫家坝机场飞往印度汀江途中,因遇到低气压、强气流而不幸在泸水县片马镇境内坠落。2004年7月6日,中国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驼峰口-53号坠机纪念馆)主体工程展馆于2005年11月竣工,12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并展出C-53坠机原形。 </p> <p class="ql-block">途中盛开的樱花</p> <p class="ql-block">沿滴水河公路前行,一直行走在高黎贡山的怀抱里。</p> <p class="ql-block">在距离片马最高山峰只有约两百米左右的地方被拦下了,山顶修路交通管制,放行时间不合适,只好放弃了,驱车前往老姆登村。左上图就是在修的路,我们被挡在了Y口瞭望台处。甚是遗憾!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再来一次。</p> <p class="ql-block">从丫口返回小沙坝,继续沿国道219前往福贡县老姆登村,途经登埂温泉——一个天然的野温泉。当地人男女老幼都在里面洗澡,洗衣服。温泉上方一排排小帐蓬,当地人晒衣服、吃烧烤。进入停车场需买票20元,讲价后10元。</p> <p class="ql-block">去往片马和返回的途中经过百鸟谷草果庄园,据说是观鸟的绝佳地方。</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美丽公路,从六库到丙中洛近280公里的国道 2 1 9公路,公路旁边都有骑行通道陪伴,一直到丙中洛,时而在东岸,时而在西岸,偶尔有少数地方无法修建,并入公路了就有提示:“机非混行,谨慎驾驶”,因此叫中国美丽公路。后来在丙中洛看到了骑行道的终点,这些美丽的公路和骑行道以及服务区的设施据说都是上海和福建援建。去年在西藏也看到过沪、闵、浙等省市的援建。</p> <p class="ql-block">美丽公路上每一个服务区都建得很美,这是维拉坝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体验一下过去怒江东西两岸的人们用溜索过江</p> <p class="ql-block">维拉坝伟人峰,右图前方山的形状很像水晶棺中躺着的毛主席侧像。</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峡谷中的老虎跳</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知子罗老城,知子罗,傈僳族语意为“一个好地方”,是沟通澜沧江和怒江的交通要道,从清末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怒江地区的行政中心,直到1974年都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驻地。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瓦碧公路建成通车,1974年怒江州府搬迁到六库,1986年撤消了原碧江县建制,原来的州府、县城就这么空寂了下来,如今成为了知子罗村委会驻地,至今还完整保留着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边陲小镇的风貌,留下了八角楼、工人俱乐部、州委州政府和部门机构房屋建筑群等80栋单体老式建筑,在知子罗老城可以感受到时光的记忆、时代的痕迹以及老一辈人为革命建设燃烧的岁月,是吊古怀旧和登高观赏峡谷怒江景致的旅游休闲胜地。</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它是繁荣的县城,而如今,常被人伤感地称为“记忆之城”或“废城”。1974年州府迁至六库镇,知子罗归碧江县管辖,并将其设为县城所在地,1986年碧江被撤销县制,现知子罗村属福贡县匹河乡,知子罗从州府所在地一路下降成为了一个村子。</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老姆登怒族旅游特色村寨达比亚客栈,标间228元,含早。女老板叫亚迪,怒族人,夫妻共同经营,房间小,用品干净,推门见山,右前方是皇冠峰。旁边是基督教堂,每周三、六、周日做礼拜,当地村民四声部合唱,无伴奏的天籁之音,我们正好赶上。</p><p class="ql-block">老姆登村是一个具有浓郁怒族风情的寨子,位于匹河乡政府驻地东北面,坐落在碧罗雪山半山腰,东以碧罗雪山山脊为界,南接知子罗村委会,北与沙瓦村委会相连,西面以怒江东岸为界,地处山间缓坡,海拔约1900米左右。村寨向南可远眺高黎贡山巍峨的皇冠峰,南、北方向视野辽阔,峡谷风光尽收眼底,晴空万里时可隐约看到福贡北部的又一自然奇观奇观“石月亮”。村寨内有老姆登教堂、老姆登神山、老姆登茶厂、非遗小课堂、神山步道,人文与自然相交织,神秘与热情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老姆登教堂周边的美景及远处的皇冠峰。宁静的村子,远山,唱诗班的天籁之音,淳朴的山民……</p> <p class="ql-block">客栈的负一楼是餐厅,老板自己做的琵琶肉,可能就是我们后来吃的火腿,好吃但是有点小贵,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p> <p class="ql-block">无伴奏、多声部的合唱,真是天籁之音。</p> <p class="ql-block">D5(1.25)</p><p class="ql-block">继续沿怒江北上,前往贡山县的丙中洛,一个据说是人神共居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这一线的景点依次是:石月亮、拉马底幸福桥、连心桥、怒江第一湾、丙中洛、石门关、雾里村、秋那桶村、滇藏交界处,返回丙中洛住宿。</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福贡县石月亮乡的自然景观石月亮,需要天晴无雾才能看到的景观。我们是返回才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2011年11月23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的怒江江面上,一座人马吊桥、一座汽车吊桥同时开通,拉马底村的老百姓从此结束了溜索过江的历史。当地百姓将这两座桥分别命名为“幸福桥”和“连心桥”。</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中国远征军昔日回国横渡怒江之渡口,翻过对面的高黎贡山,就是中缅边境。</p><p class="ql-block">熟悉抗战历史的人,想必对一个群体不会陌生,那就是中国远征军。当初为了保卫滇缅公路,国民政府抽调了10万精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与英美盟军共同抗日。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但因盟军配合不力,使得中国远征军不得不进行撤退。凶残的日军却不打算放中国远征军回国,他们切断了中国远征军回国的通道。当时一些军队跟着美军前往了印度,而绝大多数远征军的将士,则跟着杜聿明将军选择了一条无比凶险的回国之路——穿过一片名为野人山的原始森林回国。</p><p class="ql-block">据走出野人山的唯一一位中国远征军女兵刘桂英介绍,野人山原始森林中野兽遍布、瘴气弥漫、疾病流行,缺衣少食,有3万多名远征军士兵葬身于此。因此,他们将这片原始森林称为“绿色魔窟”。到了晚上,豺狼虎豹全都跑了出来。凄厉的叫声,让人听了毛骨悚然。刘桂英的一名女战友,先是在找食物时被毒蛇咬伤,后来又被恶狼给叼走。虽然战士们从恶狼嘴中救下了那名女战士,但她还是离开了人世。</p><p class="ql-block">而除了毒蛇、猛兽等凶残的动物外,这片原始森林中的蚂蟥和蚊子都大得出奇。此地的蚂蟥遍布丛林,人体的肌肤只要一接触到树叶,它们就会偷偷爬到人身上吸血。据说,一只大蚂蟥,一次能吸一斤血。被蚊子叮过的战士,则全身上下又红又肿,奇痒无比。除此之外,这片森林中还有“野人”出没,否则也不会被称为“野人山”。而一些远征军的女兵就曾被野人抓走。中国远征军以10万精兵奔赴缅甸战场,活着离开战场的,只有4万人。而最终穿越野人山回到国内的,只有96师3000多人。在这3000多名活下来的士兵中,只有刘桂英一名女兵。</p><p class="ql-block">因为做美篇,查阅了关于远征军的一些资料,回来后重新看了一遍《我的团长我的团》,对怒江两岸曾经发生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当年远征军的抗日有了说不出的感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人在海外作战主要就是在缅甸。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起,中国在中缅印战场投入了总计超过30万人,伤亡近20万,真正是一寸山河一寸血!</p> <p class="ql-block">离开网上这段沉重的历史,来到了怒江第一湾。2020年和2023年两次在西藏看到过被称为怒江第一湾的地方,这次看到的是从西藏的察隅县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的第一个大拐弯,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人神共居的丙中洛,说她人神共居是因为常年云雾缭绕,如同仙境。</p> <p class="ql-block">这是丙中洛镇外的桃花岛,在丙中洛扎那桶村,也称为丙中洛桃花岛,因怒江环绕而过形成了一个半岛形状,加上岛上桃花很多,且当地人每年都过桃花节,称为"桃花岛"。 因为桃花岛的位置特殊,导致车辆无法进入其中。 目前,扎那桶村只有35户人家,多为怒族人,犹如深闺女子一般不曾被外界打扰。想想桃花盛开的时候有多美!会不会有黄药师和黄蓉?金庸来过这里吗?</p> <p class="ql-block">时间尚早继续北上,看到了最美公路骑行道的终点,来到了石门关。怒江石门关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石门关气势磅礴,雄奇壮观。</p> <p class="ql-block">雾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北面,去秋那桶村的途中的怒江对面。村里约有60户人家,有藏、怒和傈僳族,他们非常纯朴,好客。 2019年12月31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p> <p class="ql-block">来到滇藏交界的“秋那桶”村,“秋那桶”是当地怒族语,意思是“依山傍水”的地方。秋那桶村位于滇藏交界处的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最北端,是出藏入滇第一村,有怒江“北大门”之称,狭长的地域占据了丙中洛镇一半的国土面积。秋那桶峡谷是整个怒江大峡谷精华中的精华部分,原始森林茂密,瀑布众多,人在峡谷中穿行,沿途景色十分壮观。秋那桶,它被称为“中国最美村镇”。</p> <p class="ql-block">村子不大,几乎没有游客。</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个红榜黑榜,别以为卫生很好,不过有了这种意识就算有了好的开头。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是在大兴土木。</p> <p class="ql-block">左边图进入西藏的察瓦龙52公里,继续走263公里是察隅县,右图进入云南的丙中洛,这就是著名的丙察察公路,路不好,打算修好了再走。一辆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察隅县开进丙中洛的车说他们开了一天,冰天雪地的,不好走。</span></p> <p class="ql-block">雾里村,秋那桶,滇藏界</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镇的民宿,夜景,餐馆里的琵琶肉(腌制风干的猪肉)。</p> <p class="ql-block">D6(1.26)</p><p class="ql-block">离开丙中洛原路南下贡山县,再折向西面前往独龙江乡。</p><p class="ql-block">独龙江,系云南六大水系之一,伊洛瓦底江上游之干流、伊洛瓦底江之东源。是云南西北部横断山脉“四江并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独龙江独龙江河谷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河谷,位于云南省的西北角,境内最高海拔4936米,最低海拔1000米。峡谷中保留着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山重水复,积雪冰封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它处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中。独龙江作为“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之一,是除了人们熟知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它位于“三江并流”最西部的江河,被称为“第四江”。独龙江被专家认定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是我国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那里居住着古老封闭的民族——独龙族。由于独龙江特殊的地理位置,进去旅游的人很少,但是那里的秀丽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文化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诱惑。独龙江是伊洛瓦底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流经云南省,在贡山县边境进入缅甸汇入伊洛瓦底江。</p><p class="ql-block">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江乡是我国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区,它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由于有陡峭险峻的高黎贡山阻隔,直到1999年这里才开通了联通外界的唯一公路,2004年又开通了一条新的独龙江隧道。但是,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依然威胁着这条生命线的畅通。</p><p class="ql-block">独龙江公路起点在贡山,终点在独龙乡政府所在地孔当,全程长79公里。2013年11月底,道路工程已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随着4月10日中午13时28分的一声巨响,独龙江公路隧道最后一爆起爆,5.5公里岩石被爆破,标志着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p> <p class="ql-block">前往独龙江乡途中的景点:迪摩帕观景台。右图隐约可见的公路就是我们刚刚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公路隧道,全长6680米。2024年1月8日实施交通管制,独龙江公路隧道进口至独龙江乡彩虹桥路段,管制时间2024年1月8日至2024年3月30日。分时放行:每天中午11:30—12:20,晚20:30—次日早晨5:30。还好,我们来回都计算好了时间,基本没有等多久。</p> <p class="ql-block">到了独龙江乡,又是一个人神共居的地方。入住贡山逸景酒店,一个四川人开的民宿,128/间,楼下就是老板家开的餐馆,味道还可以,价格小贵。</p> <p class="ql-block">时间尚早,驱车向南去观景,依次是:普卡旺村→钦郎当→哈滂瀑布。</p><p class="ql-block">普卡旺,独龙语,江名,河边的村寨就以这条河名而命名叫"普卡旺",距独龙江乡政府4.7公里。据《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地名志》,20世纪 50年代初,原在肯顶、可罗络的部分村民迁居至此而形成村落,现有常住人口58人,共13户。普卡旺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依山傍水而建,东、南临独龙江和普卡旺河,背靠"担当力卡"山,普卡旺河流碧蓝如玉,整个村落田园风光古朴,宛如世外桃源秘境。</p> <p class="ql-block">哈滂瀑布位于独龙江乡马村,站在钦朗当的小高地上,就能看到中缅边界方向峻峭山峰间的瀑布犹如一挂白练飞泄而下,那就是“哈滂瀑布”。距离边境哨所只有5公里,至此,独龙江流出国境,成了缅甸的伊洛瓦底江。</p><p class="ql-block">“哈滂”是独龙语,意思为“万丈悬崖缺口跌落下来一股巨大的水,人们无法通过”。当地人在悬崖底开凿一条便道,人从便道穿越瀑布,一旦下雨,瀑布变大了就无人能穿越。从而得名“哈滂瀑布”。</p><p class="ql-block">前往瀑布的路是乡道,非常不好走。</p> <p class="ql-block">D7(1.27)</p><p class="ql-block">从独龙江乡出发游北线,因为下雨,只到了“白来感恩大桥”就折返贡山县城了。也是不想错过独龙江公路隧道放行。</p> <p class="ql-block">返回途中遭遇鹅毛大雪,哈弗H9表现不错。</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实时播报,发了个圈获得一片点赞,为我们的冒险,为老司机的车技,为魏老师信手拈来的诗句,为了美景。两天后看到消息,贡独公路因大雪封闭。</p> <p class="ql-block">穿过隧道,漫天大雪,当地人也很兴奋,可能很久没有下这么大的雪了。在贡山县吃了午饭,时间尚早就继续南下返回泸水,再次入住外滩酒店。</p> <p class="ql-block">D8(1.28)</p><p class="ql-block">离开泸水市,前往云龙县的路上看到了美丽的澜沧江。</p> <p class="ql-block">澜沧江上的功果桥。2010年10月,为纪念滇缅公路上的"功果桥"对抗战做出的贡献,牢记历史,弘扬云龙乃至滇西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励民志和爱国情怀,将旧州镇更名为功果桥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功果桥镇辖11个行政村。功果桥镇是云龙县区域文化、经济中心。</p> <p class="ql-block">云龙太极观景台,坐落在太极图西侧的半山腰上,就在天池路边上。这里距离县城8公里。太极图案上的阴、阳两个鱼形坝子,北面谓“庄坪”,后面的小山犹如狮头;南面谓“连井坪”,后面的小山犹如象鼻(从南面看又象一个鹅脖子),两山之后就是进入诺邓古村的大路,古人将此称为“狮象把门”。</p> <p class="ql-block">诺邓古村,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南端的云南省云龙县,距大理州州府所在地165公里,交通便利,是白族最早的经济重镇,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存在的原名称不变的村邑,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p><p class="ql-block">上山:沿左手石级路上山。从山脚到山顶,海拔垂直高度升高200米,台阶路有一定坡度,较费力。沿路可欣赏白族传统建筑一一北山重楼建筑风格。去大青树一一提举司衙门旧址一一黄家祠堂一一盐马古道一一玉皇阁建筑群(棂星门、文庙、武庙、玉皇阁)。</p><p class="ql-block">下山:道长月台一一银匠家一一河东:杨绍禹烈士家一一香山小院客栈(拍北山重楼不错的地方)一一杨师傅煮盐处(可现场观摩、体验)一一万寿宫一一盐街、盐局一一贡爷家一一五滴水四合院一一龙王庙一一千年古盐井。</p> <p class="ql-block">舌尖上的中国是在这家拍摄的诺邓火腿,古镇几乎每家都会做火腿。</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住的民宿“尺木有节”,感觉挺有文化的,一打听,男主人是学建筑学的大学生,在外做工程,女主人姓杨,在新疆读的书,好像是一所高职学院,现在就在家经营民宿,妹妹也是大学生,在昆明教书。小杨说她公公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真的是读书改变命运。</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写有民宿命名的由来,是说一尺长的木头上必有凸出的节。 比喻事物难以十全十美。我说她为自己的不足先找了一个借口,她笑了。</p> <p class="ql-block">终于吃到传说中的诺邓火腿了!还买了一块回家,做法也学到了,不用泡,需要煮2-3小时,也可以用高压锅煮,时间就可以短些。</p> <p class="ql-block">D9(1.29)</p><p class="ql-block">离开诺邓,前往沙溪古镇。</p><p class="ql-block">沙溪古镇位于中国云南大理剑川县西南部。沙溪古镇以创建茶马古道休闲小镇为主题,以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文化创意为特色产业,辅之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茶马古道千年古镇。2005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2020年11月沙溪特色小镇被评为全国最美小镇。2021年4月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p><p class="ql-block">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可追溯到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前期南诏兴起之初,沙溪便是洱海流域北部的一个“沼”(美罗实沼)。明后期,使用沙溪这个名称了。1949年,剑川县解放,改称剑川县第四区。后经改革,于1988年起,设沙溪乡。2001年,沙溪撤乡设镇。其代表景点有石宝山。</p> <p class="ql-block">沙溪古镇的星空</p> <p class="ql-block">这是沙溪古镇外的民宿,三家巷客栈(二号院),老板叫欧阳灿,是社长,一位比较现实的人。据他自己说,他辞去了村书记的职务,钱少,活多,还是比较烦人的活。社长津贴一月500元,书记800元。他在镇上还有老房子民宿,镇外是新修的,很大气,用的是很好的木头,室内是智能窗帘和马桶。可惜,马桶的清洁做得不好。民宿的卫生多是自家亲戚在做,没有培训,不方便提要求,这些都会成为民宿的短板,从姚安到诺邓到沙溪都存在相同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老板卖的晒红好喝,一口气买了四斤回家分给了家人和朋友。</p> <p class="ql-block">D10(1.30)</p><p class="ql-block">从沙溪古镇的东寨门出来,按着书店的指引牌,沿黑潓江步行约30分钟就能到达先锋书店沙溪白族书局。</p><p class="ql-block">书店藏身于普通的民居建筑群中。如若不是专程到访,普通游客恐怕不会留意到这里有一家精美的书店。走进白族书局的院落,主体建筑是昔日村里的粮仓。建筑师“修旧如旧”的设计理念,让它在外观上仍然保持着作为粮仓时的旧模样——土坯墙、高耸的斜顶、白族传统民居中常见的向上翘起的屋顶正脊两端。</p><p class="ql-block">1996年,先锋书店的创始人钱小华在南京太平南路上创立了首家先锋书店。经过24年的用心经营,先锋书店从一个只有17平米的小书铺发展成为目前拥有16家直营门店的全国连锁书店。坚持“开放、独立、自由、人文”的经营理念,注重营造公共关怀的氛围,这一切,让先锋书店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位于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的先锋书店沙溪白族书局“粮仓”里有约2万册藏书,涵盖了文学、社科等领域。这些乡村书店的选址看似是犄角旮旯,实则是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古村。“乡村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公共秩序和公共空间的重建。我们觉得要把书店开到乡村去,希望能寻找和发掘新的美、新的价值。”钱小华说,先锋想通过乡村书店项目,实现“燃亮乡村阅读之灯”的愿景,实现乡村文化复兴。</p><p class="ql-block">一大早就有几位白族老人在门外等着书店开门,进门后打听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书有没有折扣。</p> <p class="ql-block">离开沙溪先锋书店,来到了计划之外的丽江市鹤庆县,县城一般,城外的黄龙潭公园还不错。</p><p class="ql-block">300年前,徐霞客两次路经鹤庆时,在日记中对这些水潭作了记述,他写道:“(鹤庆城)西有黑龙、西龙诸潭,出西大山下,故川中田禾丰美,甲于诸郡。”</p><p class="ql-block">黄龙潭原来的规模不大,据康熙《鹤庆府志》记:明朝嘉靖年间,鹤庆知府马卿在任上“筑堤坝,平水利,军民归心”。他了解到黄龙潭附近3000多亩水田灌溉艰难,每到栽种用水节令,纠纷不断,就叫大家将潭的面积扩宽,并在中间修筑堤坝分成上下两潭。以后不断有人对它扩修加固。1958年,黄龙潭得到了大规模的扩修,在旧堤下增修新堤,面积增加到295亩,容量达到笱万立方米。龙潭四周广植柳树,潭后山坡遍种松树。黄龙潭不仅是鹤庆重要的水利工程,而且这里潭水清澈,水映峰峦,潭中柳堤分潭为二,是县城附近避暑休闲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鹤庆住的民宿更豪华,一个建筑老板修的,房子的柱子是缅甸买回的金丝楠木的,标间220元。</p> <p class="ql-block">D11(1.31)</p><p class="ql-block">前往鹤庆有名的银匠村。路过一片草海,也是景色迷人。</p> <p class="ql-block">银匠村,看看而已,不敢买,也不想买。浏览一圈便前往西昌住下。</p> <p class="ql-block">D12(2.1)</p><p class="ql-block">返回峨眉山准备过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