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好多第一次与我接触的人都会有个疑问:你到底是哪儿人呢?老家秦许,因为爸爸的工作,全家随他到蒲麻,妈妈在赵家沟当民办教师。直到小学五年级全家才离开。在赵家沟出生,在赵家沟成长。因此,对蒲麻,对赵家沟,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今天,由于工作原因,再一次踏上蒲麻这块土地,又忙里偷闲的去了趟赵家沟,时隔将近三十年,再去这个生我养我地方,激动又忐忑,正如古诗所言“近乡情更怯”吧。走进村子,眼前一切的一切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但是慢慢的都会清晰起来。曾经童年的那些记忆,如同一桢桢照片,蜂拥而来。“绿水青山依旧在,只是朱颜改”。那种心情,只能用复杂表达。</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进村之后的庙梗子,是时至今日依然不断在梦中出现的地方。那时为了图方便,上下学都在梗子上走捷径,凹凸不平,有半截路很陡峭,得蹲下来移动。影响太深刻,因此最是难忘。时至今日,梦中出现最多的还是这个庙梗子。</p> <p class="ql-block">巷子口的小溪依然在,只是由原来纯天然的小溪变成了加了堤坝,更整齐美观的景观河堤了。看到它,脑海里涌现出当年和弟弟每人一个菜篮,提上数量相等的洋芋,再每人拿个磨洋芋的粗石头,比赛谁磨的又快又白。赢的人常常得到妈妈的夸奖,几乎每次都是我胜利,使得弟弟每次都很没信心,磨的更加粗糙了。就为了感受洗衣粉泡沫在手里的那种丝滑,天天要去洗衣服,实在没洗的了,就把邻居家小孩的尕衣服拿去洗。还为了感受在水中捞到好东西的兴奋与快感吧,便把新买的小手绢从桥的上头扔下,再跑到下头准备捞,可是等了一二十分钟,甚至更长,却再也没等到淌下来的手绢……</p> <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前,几乎每天放学吃饭时,都会和弟弟端着碗坐到这里,和邻居家的一对小姐妹一起吃饭,交换着吃,好不惬意。最爱吃她家炒的汤汤儿洋芋,总有一种铁锈的香味。那个场景,今天,再一次浮现在眼前。这是唯一没有变化的地方,因而,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站在家门口看这座奇特的山,总感觉和天已经连在一起了。那时,为了出去玩耍不带弟弟,总是手指着远方的这座山,并骗他说:“你看,我们就要到那里去,天掉下来就把人压死了”……</p> <p class="ql-block">小山村也紧跟发展,绝不落伍。</p> <p class="ql-block">这些地方,都已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哪里来”。重走故土,满怀惆怅。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对我而言,在欣喜之余,却还有一丝的失落!熟悉的陌生,无法用最精准的语言表达,只有不断拍照,拍下此情此景,以作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