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66)刘晔:一个屡屡跟众人“唱反调”的人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题字:方德存,军旅书法家,中国榜书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协会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晔曾任曹操的主薄,黄初元年被曹丕任命为侍中,赐封关内侯,魏明帝即位后晋爵刘晔为东亭侯。</p><p class="ql-block">刘晔二十多岁的时候在扬州就有很强的影响力。当时,庐江太守刘勋在江、淮一带比较强大,孙策很不满,但仍派使者带着措辞谦恭的信件和厚重的礼物去见刘勋,信上说:“上缭土著,征伐已有多年,攻打它,路远不便,希望借助大国的兵力去讨伐他们。上缭十分殷实,占了它可以富国,请你出兵做我的外援。”刘勋相信了,又得到孙策赠送的珠宝、葛布,十分高兴。很多人都来祝贺他。只有刘晔否定说:“上缭虽小,但城坚濠深,易守难攻,不能短期内就攻克,时间一长,兵马就会疲劳,国内也日渐空虚。孙策乘虚来攻,后方就无法坚守。如果这样,将军则被敌挫败,退却没有归处。如果一定要出兵,灾祸必然临头。”刘勋不听,发兵征伐上缭,孙策果然袭击其后方。刘勋走投无路,就投奔了曹操。</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作战篇》曰:“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纯兵挫锐,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刘晔对刘勋出兵之弊的分析判断,跟《孙子兵法》的用兵思想可谓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曹操征讨张鲁。到了汉中以后,由于山势险峻很难攀登,军粮又非常缺乏。曹操说:“这是邪教盛行的地方,有它没它都没什么用。我军缺粮,不如撤还。”便自己动身先退,命令主薄刘晔督统后军按顺序撤出。刘晔料定张鲁可以攻破,即使撤出,军粮接济不上,兵马也会有损失。于是就飞马报告曹操:“不如进攻张鲁。”曹操采纳,张鲁先逃后降,汉中得以平定。刘晔又进言:“我们再乘胜进击,蜀地可轻易平定。刘备乃人中豪杰,有计谋却行动迟疑,虽然占据了蜀地,但时间尚短,蜀人还没有完全依附于他。如今我们攻破汉中,蜀人震动,自己就会瓦解。以您的神武英名,利用他们分崩离析的状况再施加压力,没有不能攻克的。如果稍一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蜀地百姓就能安定,如据险守之,就不能攻破他们了。现在不取蜀地,日后必为后患。”曹操不听,大军便撤回了。</p><p class="ql-block">关羽被杀后,曹丕让众臣们一起来讨论刘备是否会出兵攻吴,替关羽报仇。大家都认为:“蜀是小国,名将只有关羽。关羽已经死了,军力削弱,国内惊恐不安,不会出兵。”只有刘晔说:“蜀国虽地狭兵弱,但刘备必以炫武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一定会大举用兵。而且关羽和刘备名分上是君臣,实际上却情如兄弟。必然会为关羽之死而发兵报仇,以显示他们生死与共结义之情。”果然,刘备出兵攻吴。</p><p class="ql-block">面对刘备的攻击,吴国一面倾全国之力抵抗,一面派使者向魏称臣。魏国朝廷上下都为此庆贺,只有刘晔说:“吴国远在江、汉之外,一向没有臣服之心;陛下虽然德比虞舜,但是它没有被感化。现因有困难而来称臣,让人怀疑。我们可趁此之机发兵攻克它。一天放纵敌人,几世都会成为祸患,当明察。”曹丕没被刘晔之言说动。</p><p class="ql-block">蜀军败退后,吴国不再敬魏国。曹丕要举兵讨伐。刘晔认为:“东吴刚刚击败蜀军,士气正盛,且有江湖阻碍,肯定难以取胜。”曹丕不听。黄初五年,曹丕亲率大军到广陵泗口,命令荆州、扬州诸军齐头并进。他召集群臣问道:“孙权会亲自来吗?”大家都说:“陛下亲征,孙权一定惊恐,一定会倾全国兵力来迎战,他又不会把大军委托给其他将领,肯定会亲自率军前来。”刘晔说:“孙权认为陛下是以天子之尊来牵制自己,跨江征战是将领的事。他一定会整备兵马以观事态,不会轻易进退。”曹丕等待多日,孙权果然没来,于是退兵。他对刘晔说:“你的推测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刘晔对敌我情况和相关情势的精准分析,常常高人一筹,令人望其项背。然而,曹操、曹丕及其身边的人没有达到与些相应的认识水准,君臣之间、幕僚之间缺乏灵犀,难有同频思考,从而使得那些颇有真知灼见的建议多被拒之门外,实在可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吴巨峰题)</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