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古城掠影

素心视界

<p class="ql-block">  无意间在不同媒体中撞见建水古城,“云游”欣赏着图片中透露出厚重美学价值的古老建筑,“神游”品味文字中描述的曾经发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文故事,便被这座古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所吸引,从此便心心念念惦记上了这座城市,一定要找个时间身临其境拜谒这座古城。</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期间,赴云南西双版纳去陪伴已连续两年在此过冬的父亲,才有机会抽出时间,去实现埋藏在心中多年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由来贵亲历,了然胜遥揣”。 大年正月初四(2月13日)。原以为此时各地的游客应该陆续返程了,为避免景区内游人嘈杂、摩肩接踵的情形而影响旅游质量,所以我们采取了“错峰”旅程,但还是失算了,当我驱车载着已87岁高龄的父亲和同时在版纳猫冬的姑父驶上昆磨高速公路时,还是被如织的车流惊愕住了。最终还是在墨江至元江段被返程的车流拥堵长达近五个小时后,才在临近夜半时分抵达事先预定的酒店安顿下来。</p> <p class="ql-block">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隶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古称步头,也叫巴甸,有1200余年的建城史。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从元代开始这里便是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数不胜数文化古迹,是一座仍然“活着的”的、为数不多历史文化名城。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0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赶在游客到来高峰之前,首选来到了双龙桥景点。</p> <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双龙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当时只是在泸江上建石桥三孔,后因泸江、塌冲河水泛滥,河床逐渐加宽,三孔小桥独居河中,不能横贯两岸,当地官民又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续建十四孔,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雁齿蝉联、合为一体,故又称“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  抵达双龙桥景点,游人尚不多。我们轻松把车泊入停车场后,便沿着双龙桥前的池塘环绕游览起来。</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整个桥体呈对称形状,桥中间建有一座三层阁楼,飞檐翘角,琉璃瓦顶,玲珑秀丽,流光溢彩。远看双龙桥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池塘水面波澜不兴,桥梁倒映在水面上,确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面,陡然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灵秀。</p><p class="ql-block"> 大桥一端建有一亭,重檐六角攒尖顶,造型奇巧,美观大方。并非网上资料上所说的大桥两侧各建有一亭阁。至于为什么其中一侧少了亭阁,是毁于水患或其他原因,我并没有探究。资料中所提到的泸江、塌冲河更是不见了踪迹。只是一侧有一条并不太宽的河流仍缓缓流淌。我想,这应该是岁月更迭,江河改道的缘故吧?但这丝毫不影响双龙桥的俊逸与壮美,以及其所展现出来的历史文化美学价值。</p><p class="ql-block"> 双龙桥建筑充分融合了汉文化与哈尼族文化的建筑风格,是我国建桥工艺和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现存的优秀古桥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已被时光打磨的锃亮光滑的青石桥面上,不禁让人感叹岁月的沧桑与时光如流。</p> <p class="ql-block">  回到古城,早已是人头攒动,人流如织了。我们在翰林街附近的一家米粉店,每人“嗦”了一碗米粉,吃了一盘建水特有的特色美食“建水烤豆腐”后,便来到被誉为“滇南大观园”的朱家花园景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只见街路两旁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各种店招与红灯笼悬挂在古建民居门楣之上,别有一番生机与雅致。街路铺设的青石板凸凹有致,光滑明亮,人行其中,仿若有了时空穿越一般的感觉。 </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古建筑群体,位于古城中心翰林街的中段,占地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局,建筑用料上乘、雕刻精美、结构精巧、布局考究。朱家花园大门,垂花门楼,瓦屋顶,三叠水式楹。是清末光绪年间富商大贾朱成章、朱成藻兄弟及子侄朱朝琛、朱朝瑛两代人,耗费积蓄和精力,历时二、三十年,经过不断的增修和扩建才建成的家宅和宗祠。</p><p class="ql-block"> 进入庭院,整个建筑群落由厅堂、次楼、悬楼、花园组成,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庭院中还种植了各类名贵花草,梅兰竹菊,各设区域,令人流连忘返。厅内摆放的红木大桌方椅家具,名人字画等装饰,更显富贵与大气。园内建筑造型独特,雕刻技艺精湛,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和精巧工艺,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也可以说是中式园林建筑的精品代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下午时分,我们来到朝阳门景区。朝阳门是建水古城东门,又称“迎晖门”,取朝气蓬勃,喜迎幸福曙光之意。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有“雄踞南疆八百里,堪称滇府第一楼”的美誉,比北京天安门还早建28年。</p> <p class="ql-block">  朝阳楼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筑惠历城,城系土城。明洪武二十年,明军平定云南后设临安卫,筑临安卫城,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拓地改建为砖城。古城有四门,明末西南北三门毁于战火,仅存东城门楼。</p><p class="ql-block"> 朝阳楼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涂晫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背面悬挂着临安知府王垂书拓印的狂草“飞霞流云”方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朝阳楼,占地414平方米,通高24.45米,城墙南北长77米,东西宽26米。城门依地势筑于8米多高的城垣上,由48根巨柱支撑,为三层楼、重檐歇山顶,五开间、三进间回廊式结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城楼四周檐角上挂有铜铃,每当微风吹起,铃声就在清风中发出清脆悦耳铃声,让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登上城楼,清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俯瞰楼前广场,人流穿梭,车流滚滚,一派生机盎然景色,充分显现出建水古城蓬勃的生机。87岁高龄的父亲心情高涨,连声感叹:“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神清气爽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这天的行程过于疲劳,第二天早上醒来,父亲身体略感不适,为避免出现意外,我们匆匆结束了此次行程。虽说还有很多景点未来得及观光旅游,有点小小遗憾,却也为来日深度游埋下念想。</p><p class="ql-block"> 建水,我还会再来的。</p> <p class="ql-block">(临街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头美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4.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