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随笔

信天游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前的4月1日,我终于登上了鼓浪屿。40多年前,我的学生时代,一首歌曲《鼓浪屿之波》在神州大地传唱。那旋律深情动人,那歌词诗意浓郁。那时我知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鼓浪屿,多年来一直都想去看看,也曾有过与其擦肩而过的遗憾。时间蹉跎而过,今日得偿所愿,颇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鼓浪屿仿佛是时光倒流的地方,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有人说岛上的建筑风格多样,每一幢建筑都仿佛是一幅绘画,展现着别样的美丽。还有人说岛上弥漫出来的音乐声,让整个岛屿都充满了诗意和韵律。细雨霏霏,从三丘田码头穿过小巷登顶日光岩,扶栏俯视,红顶白墙,绿树掩映。放眼远望,双子塔像两个巨大的帆船,屹立于厦门。听人说天晴时能隔海看到金门岛,可惜今日天公不作美。</p> <p class="ql-block">  下行途中遇见番婆楼</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是番婆楼的外面,番婆楼的门楼是鼓浪屿最高最大的门楼。顶上两边有两只金丝鸟衔着铜钱的雕塑,以示富贵。以洛可可风格雕花铁饰作装饰的大门上,前后各有一个“福”字,寓意“出入都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导游小姐对番婆楼的前世今生如数家珍,更让我听到了孝子奉母的感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  原来是晋江籍菲律宾华侨许经权为孝敬母亲而建。当年许经权赴菲律宾经商致富后,将其母接到菲律宾孝敬供养,可许母过惯了闽南生活,不习惯菲律宾的水土,想着要回晋江。许感到回晋江老家建房不足以表达对母亲的孝敬之情,不如在鼓浪屿建房供养母亲更尽人子之孝。</p> <p class="ql-block">  番婆楼中西合璧,意寓美好,选材考究。这堵墙看上去极其普通,谁会想到它是远涉重洋的大海珊瑚!</p> <p class="ql-block">  番婆楼历经沧桑,风采依旧。曾被老年体协、致公党办公使用,也曾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曾被电影《廖仲恺》、《春天里的秋天》、《土楼人家》摄制组相中,在此拍摄。</p> <p class="ql-block">  戏台依旧保存</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番婆楼,孝感动天。在繁华的鼓浪屿,这栋建筑见证了孝道的传承。时值清明,不禁感叹:百年岁月如梦,唯有孝行永存,陪伴长者,承欢膝下,才是最深情的回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