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 南极》(三十一)智利 复活节岛(2 全部结束)世界文化遗产 2023年12月9日

吴湘汉

<p class="ql-block">  十五摩艾石像处,这是复活节岛上石像最集中,排列最整齐,最精彩的一处石像群,是复活节岛的必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早上四、五点钟便起床,收拾好后,驱车去十五摩艾石像处。岛上的游客差不多都是这个时间向十五摩艾处集中。要的是赶在光亮前到达位置。我们到达的时间正好。</p><p class="ql-block"> 找到合适的位置,架好三脚架,相机、手机、镜头、快门线…一切准备就绪,“咔嚓”第一张,要的就是这个,成功!</p> <p class="ql-block">  有云,但不厚重,刚刚好。最亮眼的是地平线上的那一条金色的光带,神秘、启迪、兴奋,配上前景的摩艾石像,瞬间恍惚,仿佛时空交错,眼前的石像似古代兵马,已整装待发,而统帅正是我,正挥舞帅旗,号令三军,指挥着千军万马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进发。太魔幻!太魔幻!</p> <p class="ql-block">  光线在一点点变化,太丰富了,太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  红霞满天,真正的红霞满天。</p> <p class="ql-block">  我稍微调整了一下位置,保持在正中央。太阳已经从大海中露出,金光灿灿,将在群石像的中央冉冉升起。</p> <p class="ql-block">  李唐老师拍了一条这个时间段的视频,非常棒。征得李老师的同意,将这段视频放到我的美篇中来,增强现场感和气氛。</p><p class="ql-block"> 谢谢李唐老师!</p> <p class="ql-block">  天更亮一些了。</p> <p class="ql-block">  气温比较低,我们都穿上羽绒服。现场拍一张纪念照吧。</p> <p class="ql-block">  拍一张纪念照。想再来一次,不是那么容易的了。</p> <p class="ql-block">  太阳再升高一些,天也再亮些。因云层厚,反而看不到太阳了。</p> <p class="ql-block">  游客差不多都返回了,我们也要离开了。再拍一张照片,这里是智利复活节岛十五摩艾石像处。</p> <p class="ql-block">  返回酒店,简单吃点东西,便又外出。满岛转悠。因为除摩艾石像外,岛上还有先民们的部落遗址等。</p><p class="ql-block"> 资料介绍:岛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的一种,被称为拉帕努伊人。他们的文化、艺术和宗教都与岛上的环境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  一望无际的大海,太平洋。</p><p class="ql-block"> 这个岛屿上的居民曾经拥有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包括宗教、战争和神秘的象形文字。他们的文化中心是一个被称为“鸟人之巢”的地方。但是,复活节岛的居民似乎并没有留下任何详细的记录,这让人们很难了解他们的文化、历史和宗教。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对岛上的土壤、石头和树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座岛屿的真正历史仍然是一个谜。</p> <p class="ql-block">  在复活节岛上,你可以感受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平衡。在这里,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岛上的人口数量已经从巅峰时期的15000人减少到现在的约6000人。尽管人口减少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复活节岛的环境承载能力有限。</p> <p class="ql-block">  这座岛屿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无法支持大量的人口和现代农业技术。因此,岛上的居民必须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来维持生计,例如使用石器工具进行耕作和种植树木。此外,岛上的自然资源也受到了严格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它们能够持续地供应给岛上的居民和社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这些用石块垒筑起来的围墙,是当年先民的部落遗址,具体作什么用途不知道,,但它肯定是人工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复原当年先民们的窝棚。</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这些石块也是当年部落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  这两块深红色的火山石也是开采来准备雕凿摩艾石像帽子的,不知什么原因,还没有开始就中止了。于是便永远的放在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  一节约两米的枯死的树根,被雕成一个人脸形状。</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专门去看了采石场,据说岛上几乎所有的摩艾石像都是在这里制作,而后搬运到岛的四面八方去的。</p><p class="ql-block"> 车放在停车场,我们沿一条小路走去采石场。</p> <p class="ql-block">  复活节岛上的摩艾石像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这座岛屿最引人注目的景观。这些石像高3–23米不等,重达数十吨,有的甚至重达200吨。先民们用黑色的玄武岩作工具雕刻石像。石像的形态各异,有的石像头上戴着圆顶帽子,有的石像则没有头部。石像的脸部特征非常明显,大眼睛、长耳朵和一张典型的波利尼西亚人的脸庞。这些石像有着宽阔的肩膀和细长的躯干,姿势挺拔,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这些石像的制造方法,以及为什么它们会被制造出来,一直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研究中的一大谜团。据科学家们的研究,这些石像的制造时间可能超过了几个世纪,甚至上千年。如此大量的劳动力投入,让人不禁对这些石器的制造者和他们的意图感到好奇。</p> <p class="ql-block">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这些石像可能是岛上居民为了纪念他们敬仰的神祇而制作的。这可能是为了表达对神祇的崇敬,或者是一种宗教仪式的一部分。然而,这种观点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石像会被制作成如此统一的形状和尺寸,而且它们的头部和身体比例与人类的形象大相径庭。</p> <p class="ql-block">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些石像可能是复活节岛居民用来显示他们的社会地位或财富的象征。制作这些石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只有那些拥有足够资源的富裕家族才能负担得起这样的开销。然而,这种观点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石像会被放置在远离岛上的主要人口区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采石场可以看到一些雕凿完成的石像,为什么不运走呢?</p><p class="ql-block"> 这些未解之谜使得复活节岛上的摩艾石像如此吸引人。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石像的大致制作方法和过程,但是对于它们的真正意义和目的,仍然知之甚少。</p> <p class="ql-block">  复活节岛上的摩艾石像群无疑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和意义对于我们理解这个神秘岛屿的历史和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知道这些石像的制作方法和过程,但其真正意义和目的仍然是未解之谜,这无疑为复活节岛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些石像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表面。它们的制作技术和原由,以及它们被放置在岛上的原因,都留下了无尽的疑问。</p> <p class="ql-block">  在十八世纪初期之前,复活节岛上的人们已经失去了制造石像的技术,并且大多数的石像都被推到了地上。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石像的消失可能与岛上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有关。</p> <p class="ql-block">  据传说,在复活节岛的古代,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这场战争导致了岛上的人口急剧减少,同时也失去了制造石像的技术。这场战争的规模之大,使得岛上的居民们再也没有能力制造新的石像。但是,这个理论并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当欧洲殖民者发现这个小岛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尽管大多数的石像已经倒塌,但还有一些石像是整齐地竖立着的。这表明,石像的消失并不是由于战争或灾难所致,而是由于其他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些石像的消失可能与岛上的环境变化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复活节岛的环境逐渐恶化,岛上的资源也越来越匮乏。这可能导致岛上的人们无法继续制造石像,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已经制作好的石像竖立起来。</p> <p class="ql-block">  复活节岛上的居民对于这些石像有着深厚的信仰,他们称之为“摩艾”,认为是祖先的化身,能够保护他们和他们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采石场。整座山是采石及制造摩艾的工厂遗址,所有的石像都是使用凝灰石及黑曜石雕刻出来的,是如今复活节岛聚集最多摩艾的地方,总共有397尊摩艾。从入口处沿着斜坡攀登,有无数制造到一半的摩艾散落在一旁,有些只完成了脸部,有些已雕刻完成,只差从岩石上挖掘下来就可完工,更有些已制作好并竖立起来,处于搬运中但被放弃的状态,难道真是因为爆发了内战而突然停止了这里的活动?彷彿跟着内战的开始,摩艾也失去了生命…</p> <p class="ql-block">  看,采石场的工作面上已经有一座石像基本完成,只是还没有开采出来。</p><p class="ql-block"> 在复活节岛,与摩艾石像的邂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是一场对人类古老文化和历史的深度探索。尽管我们无法完全理解这些石像排列的意义,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静静竖立的石像,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记录着历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那一个被称为“图库图利(Tukuturi)”的石像,它拥有下半身并跪在地上,他还有胡子和一对短耳。这座石像就在采石场,是复活节岛上发现的唯一一个拥有全身且跪在地上的摩艾石像。</p> <p class="ql-block">  从采石场转下来,我们又远远地看到了清晨我们拍摄的那个十五摩艾石像了。石像在海边,我们开车过去,再看看这一壮观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入口处的那一尊摩艾石像,又一座标准石像,不戴帽子的摩艾石像。</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远远可以看到十五摩艾石像安置的周边环境。石像全部背朝大海。我特别注意到岛上所有的石像几乎全部都是背朝大海。唯有一处是面朝大海。</p> <p class="ql-block">  已经制作完成并安放在祭坛上的摩艾石像都排列有序,有三座石像的,有五座石像的,最多的是十五座石像,都是奇数。为什么要这么排列?为什么都是奇数?</p><p class="ql-block"> 一种广为接受的假设是,这些石像的排列可能与宗教仪式有关。也有人认为这些石像的排列可能与古时的占卜或导航有关。然而,无论这些石像的排列原因是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石像的存在为复活节岛赋予了独特的神秘色彩和历史价值。它们不仅仅是石头雕刻的艺术品,更是人类古老文化和信仰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是下去,靠近一些,再看看,再拍拍摩艾石像。</p> <p class="ql-block">  从正面来拍一个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  从后面再来拍一个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  入口处有一块石碑,用三种文字讲述十五摩艾石像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日文的翻译大致是这样的:智利复活节岛上的巨型摩艾雕像是人类的神秘雕像。这是一种文化遗产。阿胡汤加里基遗址的15座摩艾雕像据说在17世纪前后的部落冲突中被推倒,而1960年5月智利地震引发的海啸又将这些摩艾雕像和祭坛冲走了。 1992年10月,根据智利共和国政府和日本摩艾修复委员会的协议,在智利和日本考古学家以及复活节岛民的合作下,开始了遗址的挖掘和修复工 作。 1996年,祭坛和摩艾雕像的修复工作完成。</p><p class="ql-block"> 1996年,智利共和国政府 日本摩艾石像修复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  可见阿胡岛上的十五摩艾石像在数百年前就已建成,是复活节岛上最大的石像群,共有15座摩艾石像。人祸天灾导致了它的损毁。</p><p class="ql-block"> 复原工作是1991~1993年由日本团队援助完成的。当时从日本运来一部起重机协助挖掘、运输、吊装并最终完成。起重机成为岛上唯一一部重型机械,至今都还发挥着巨大作用。另外,为这一项目,日方还捐助了一亿日元的资金用于调查、保存及复原使用。复原前的摩艾与其他地方的一样,都惨遭原住民内战时推倒在路边,脸朝地面,如今它们都竖立在长达100公尺的阿胡祭台上。</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在岛上其它地方转悠,看看部落遗址,拍拍风光。</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了另外一处七摩艾石像群。这个石像群建的位置稍微高点,石像又是全部背朝大海。石像的后面是一片开阔的海滩,一座公园,风光不错,(见前面那张图片)有些游客在海滩游玩。七座摩艾石像安安静静地立在祭台上,有四座戴着帽子,有两座毁坏严重。</p> <p class="ql-block">  还去了另外一处石像群,这也是个七座的摩艾石像群。这就是那全岛唯一的一个面朝大海的石像群。起码我看到的是这样的。为什么所有的石像都是背对大海,而唯有这一组石像是面对大海呢?</p> <p class="ql-block">  还是拍一张照片,留一个纪念吧。</p><p class="ql-block"> 1995年全岛作为国家公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又回到五摩艾石像区,再来欣赏、享受、拍摄这美丽的海边落日。</p> <p class="ql-block">  不用文字来形容了,这时候文字显得苍白。</p> <p class="ql-block">  原来有一个说法,说是如果在地球上钻一个洞,从中国直线钻过去,出口是在美国。但是现在科学的测算,从中国直线顶对顶洞穿,出口不是在美国,而是在阿根廷,约2万公里的距离。也就是说阿根廷距离中国最远。从中国出发,无论向东飞还是向西飞,距离中国最远的地方是阿根廷。</p><p class="ql-block"> 我们此次的《南美 南极》旅行,到了离中国最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也要离开复活节岛了,灿烂晚霞映衬着摩艾石像,挥挥手,我们向石像告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复活节岛上的摩艾石像,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石像的存在,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类历史、信仰和文化的故事。在复活节岛,与摩艾石像的邂逅是一次对人类古老历史的深度回溯,也是一次对自然和人类智慧的深深敬仰。</p><p class="ql-block"> 摩艾不言,伴黎民苍生岁月。</p><p class="ql-block"> 摩艾不语,观地球凉热千年。</p> <p class="ql-block">  南美南极的旅行回到家中后,我即写了一段话。现在再看尚可,我把它作为我《南美 南极》三十一个美篇的最后一段话:</p><p class="ql-block"> “历时三十四天,乘坐大飞机、小飞机、直升机、科考船、冲锋艇、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按行走的距离算可绕地球两圈半;四个国家(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加上南极;热带雨林、亚马逊河、伊瓜苏瀑、马丘比丘、南极企鹅、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民风民俗、殖民文化、摩艾石像、耶稣塑像…个个精彩无比,神彩飞扬;三十四天内光是各种类型的飞机竟乘坐了二十八次,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奔波;四季行装都装在行李箱中随身携带着;精彩、刺激、追光、拍摄,疲于奔命式的追逐、定位、扫街,能看尽看、能拍尽拍,终于终于告一段落了。离开复活节岛回家还有五段行程:飞行、侯转机、飞行、再侯转机、再飞行,一刻不停地近四十个小时,终于在午夜前安全顺利疲惫不堪甚至有些狼狈地回到温暖的家中。身体极度疲劳,精神却是极度地收获和享受。再见!精彩难忘的《南美 南极》。南极的企鹅们都为我高兴、为我祝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