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 潭头村点硒成金

冰墩墩61611593

<p class="ql-block">  4月12日星期五一早,红石榴战队和清华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修班的学员们应邀来到江西省省赣州市上犹县奇石博物馆,接续晨练八段锦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p><p class="ql-block"> 在彝族妹的带领下,大家迎着初升的太阳,一边唱着《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首歌,一边走进外形像方型围屋的上犹县梅水乡新建村赏石文化城。</p><p class="ql-block"> 接应大家的讲解员在学员们热烈氛围的感染下,也唱了句“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然后顺坡下驴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如何把这首歌唱好、唱响?我们上犹县把观赏石作为生态旅游名片来打造,坚持“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弘扬一种精神,拓展一个产业”的赏石文化发展思路,聘请专业队伍规划设计“奇石小镇”。按照“天圆地方”的客家文化理念,建圆形围屋为“中国地质博物馆赣州分馆”,建方形围屋为“上犹赏石文化城”,将赏石文化习俗传承与观赏石产业交易有机结合,逐步形成集观赏石珍藏、鉴赏、销售、会展于一体的大型观赏石集散中心。</p> <p class="ql-block">  在文化城内左逛右逛,看到一块自己喜欢的玩石,袁大拿双脚平行开立,双手为新学员示范做着左右开弓似射雕,嘴里讲解:八段锦第一段也就是上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是竖着的,第二段,我们这一段左右开弓似射雕是横着的。右手握拳,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撑开,右手缓缓向右平推,右臂展直,同时左臂屈肘向左拉回,左手停于左肋前、上胸部,靠近云门、中府穴。开弓时,眼睛要看着右手,意念留在食指的商阳穴上,眼睛也要看着食指尖上的商阳穴。当你在弯弓搭箭的时候,两只手掌是五指伸开,但是要旋转并使用暗劲。转换的精华在于,五指变成两指,这是个旋转的劲。中指、无名指、小指在转换中逐渐握拳,半握拳,这样力道就从食指和大拇指喷涌而出。这就是箭头!</p><p class="ql-block"> 袁大拿右臂伸展到了极致,最终形成了八字掌,食指和拇指挑起,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拳,手腕处的阳池穴、阳谷穴、阳溪穴肌腱腾起,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脉的气血十分顺畅。</p><p class="ql-block"> 大拿看到准备工作已经做好,时机已经成熟,口中大喊“嘶”,肺经和大肠经的气脉打开,食指用力一点玩石,玩台竟然变成了一块金灿灿的黄金。</p> <p class="ql-block">  裴迅笑着对目瞪口呆的清华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修班的学员们解读说:大拿给你们表演的就是传说中的点石成金术。他把武术绝技葵花点穴手和八段锦有机地巧妙地神奇地结合在一起了。我们作为单位中的领导者在工作中,也要具备点石成金的能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使平凡的工作出彩,把落后的下属点化开导成先进者,能够使浪子回头......我们红石榴战队去年10月去过的江西省潭头村领导就有点石成金、点硒成金的本领,并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练完八段锦第二段,观赏完奇石,我们可以实地上门到潭头村参观、学习、取经。</p><p class="ql-block"> 上犹县常务副县长畲盘手中把玩着一块上犹当地产的金纹石,兴奋地告诉学员们:我们现在所在的、我所任职的上犹县被称誉为“中国观赏石之乡”。北京首都图书馆仅存的一部宋代《云林石谱》,记载了当时全国116种著名的奇石及其产地,上犹县产的“上犹石”名列其中。2008年4月,上犹县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国石艺之乡”称号;2009年,被评为“中国观赏石资源调查重点县”;2012年被授予江西省第一个“中国观赏石之乡”。我们上犹县有4000多人玩石,中国观赏石协会会员10余名,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4名,中国观赏石鉴评师4名,县奇石协会拥有300多名会员。上犹县逐渐成为辐射浙江、福建及广东、湖南等地的奇石交易集散地,上犹县正朝着“打响石品牌,弘扬石文化,壮大石产业”的方向不断努力前行。</p> <p class="ql-block">  石神通手托一块上犹产的黄蜡石,呼应道:奇石是大自然的造物。上犹地处罗霄山脉南端、千里赣江源头,境内河流众多、落差大、地势险、石质好,盛产黄蜡石、青花石、金纹石等十多种奇异怪石。早在宋代,上犹石就以其“形、质、色、纹”之优、“瘦、透、漏、皱”之奇而成为名石。公元1133年,宋代杜绾所著《云林石谱》就有记载,文中概括了上犹奇石之特、山水风雅之习性,也彰显了上犹人粗浑古朴而又细腻的审美情趣。因为“身世显赫”,“上犹石”跻身“国石”文化品牌。经历800多年的风雨,现在,上犹石再放异彩,重登中华奇石文化的大舞台。</p><p class="ql-block"> 习练八段锦有点累了,逛得也有点累了,在一家赏石店,一位学员不合时宜地发牢骚: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主要精力应该用在工作和理论学习,赏石是玩物丧志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名叫熊建平的店主打断并纠正说:赏石并不是玩物丧志,反而可以陶冶情操,消除工作和学习的疲劳。石头有很多优秀品质。它们被无数次冲击、打磨、侵蚀、搬运,最后形成了奇特之美。相对石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感叹坎坷人生?我原来是上犹县南河电厂职工,2003年单位改制后下岗赋闲在家。面对未来,我一度迷茫消极,整天无所事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家收藏的奇石吸引了我,于是我开始走上觅石、藏石、赏石之路。野外觅石,趣味十足,健康体魄,磨砺意志。如果说,觅石靠运气,那么赏石就要靠文化。赏石需要一定的文学和艺术修养,需要广泛学习,丰富知识面,才能提高鉴赏能力。这几年,造诣渐深的我多次前往广东、云南等地参加石展,每次参展都有超万元的收入......</p> <p class="ql-block">  看到练功、观石已经差不多了,裴迅一挥手,满天星驾着穿石号神器,载上同学们,飞往潭头村。</p><p class="ql-block"> 潭头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是一个有着七百年历史的赣南古村。近年来,潭头村先后获得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西省文明村镇等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上午八点,大家从穿石号神器中出来,走进潭头村。</p><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楼房错落有致,楼墙上绘着喜庆的农民画,亭台轩榭、绿树成荫,村容村貌整洁、美丽、宜居,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在一面上面刻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红旗造型雕塑下,潭头村讲解员给大家汇报了村庄点硒成金从奴隶到将军的幸福生活:山村要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想当年,潭头村如何发展,是摆在当地政府眼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多次考察和研究,潭头村终于找到自身的资源禀赋——硒。因为土壤硒含量高,水资源丰富,为发展硒产业,当地政府通过流转土地和山林,打造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基地、万亩油茶产业林和千亩脐橙产业带......我们潭头村拥有富硒土壤6000余亩,我们正依托得天独厚的硒资源,不断把富硒产业做大、品牌擦亮,让宝贵的土壤“流金淌银”。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发展富硒旅游产业,开发以富硒为主题的田园体验游、养老体验区、休闲旅游基地、田园综合体,打造“喝硒水、吃硒餐、品硒茶、养硒颜、享硒养”的“硒式生活”康养区。</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由于马不停蹄,练功观石赶赴路有点乏了,大家坐在潭头村的孜和亭内休息。</p><p class="ql-block"> 凉亭旁边的标牌载明:潭头村内主要生活着孙姓和刘姓两姓族人,自从开基以来,和谐共处、尊亲睦邻、子孙兴旺,村庄欣欣向荣。2009年,两姓族人发起修了这个亭子,供男女老少休闲,取孙姓和刘姓各一个部首,命名孜和亭。</p><p class="ql-block"> 客家县长畲盘借机和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知道的潭头村点硒成金的故事: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曾经的潭头村是于都县“十三五”贫困村。近年来,随着村里富硒蔬菜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产业的不断壮大,潭头村搭上了“富硒牌快车”。潭头村的土地里含有丰富的硒元素。村里采用先进的栽培模式,引进绿色防控技术、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让农产品变得更优质。村里的大米经过国家自然资源部认证,每公斤含有2.16毫克硒元素,是标准的富硒元素。2017年,潭头村实现整村脱贫。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2019年5月,总书记来到梓山镇潭头村,并到了孙观发家......</p><p class="ql-block"> 闹同学打断畲盘,并起哄也要去孙观发家参观。</p> <p class="ql-block">  九点半,讲解员带大家来到孙观发家。</p><p class="ql-block"> 孙观发家的入门厅内右侧墙壁上挂着总书记和他们座谈时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孙观发端出四篮筐核桃、花生、瓜子等客家零食让学员们品尝,然后笑呵呵地向围坐在圆桌边的学员们讲述那天和总书记见面时的每个细节和家乡致富的故事:我的父亲牺牲在长征路上。我1970年入伍,并递了入党申请书。1975年3月,我退伍后回乡务农,亲身和深刻见证了家乡从贫困到富裕的历程。过去村里一直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为主,非常贫穷落后,大家都只能外出务工。《赣南日报》曾经报道称,潭头村曾经是于都县“十三五”贫困村,共有贫困户108户,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讨生活,土地撂荒,村中一片衰败景象。2007年,我老伴患上了重病,巨额治疗费让我欠下20多万元债务,全家一度成为贫困户。那时女儿在外地上学,我到处向亲戚朋友借钱才能给女儿凑到学费。有一次过年,家里买不起肉,我只能将养来下蛋的老母鸡杀了,女儿说都快忘记肉是什么味道了。中央实施的苏区振兴政策犹如春风,也吹进了潭头村。总书记关心我们老区群众,我们更有干劲、更有奔头了!2019年,我与其他村民办起了民宿和农家餐馆。我家二楼原本空置的4间旧房也重新装修成为民宿,最多可以同时接待8位游客。如今的我既是富硒蔬菜的代言人,又是潭头村的讲解员。我家2018年收入7.3万元,2019年19万元,2022年更是达到了23万元,现在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我们潭头村更美了,我们潭头村更富了,我们潭头村精神面貌更好了!每天早晨,我都会先起床散步,半个钟头后回来烧水做饭,打扫卫生,上午9点准时接待游客。我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很知足了。</p> <p class="ql-block">  除了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让孙观发高兴的还有家里那一面贴满了奖状的墙。</p><p class="ql-block"> 近75岁的孙观发满脸喜悦地对学员们说:这些奖状是我孙子孙女的奖状,墙上都快贴不下了!2019年5月20日那天,总书记看到墙上的奖状,鼓励我的孙子孙女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他们一直谨记着总书记的话,努力学习,在学校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总书记那天来时,还看了我家的厨房,打开冰箱看见里面有鱼有肉,有土鸡蛋,有青菜,很高兴地点了点头,说很丰盛。还问我们吃的油,是不是自己生产的,用的液化气多少钱,厕所好不好用,我真的很感动。现在入门厅内的桌椅还摆放见旧。”潭头村准备建成红色名村,与富硒蔬菜基地共同发展,形成‘红+绿’旅游产业,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幸福日子越过越红火,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在潭头村富硒蔬菜产业园的大棚里,阳光透过棚膜,轻柔地洒在长势喜人的丝瓜苗叶片上,一直陪同大家的党总支书记刘连云满脸自豪地告诉学员们:我们的农产品插上富硒翅膀,品种更多,销售渠道也更广。2011年,我刚当村书记时,村里一穷二烂人心散。道路又破又烂,鸡鸭猪狗到处窜,牛栏厕所臭烘烘。不怕虎生三张嘴,最怕大伙心不齐。要想发展产业,就要解决好群众最期盼的问题,把大家的心拢起来。我和村干部白天到田头,晚上进农户,半个月走遍全村800多户,摸清群众三个盼头,住上小洋楼、修条水泥路、在家把钱赚。2012年6月,国家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好政策。我带着党员群众改造危房、整修水渠,整个村庄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有了基础设施,搞什么产业呢?2015年以前,党总支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村民一心想着带大家致富,反而跟着我们亏了本。我心里很难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2015年,赣州市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脐橙等产业。潭头村党总支请来相关部门做调查,发现潭头的土地富含硒元素,非常适合种辣椒、茄子等长茬菜。吃下这颗定心丸后,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但群众还是顾虑重重。于是,我特意组织村民在广场看《湘江战役》纪录片。看完片子,很多村民掉了泪。我说,“当年我们的先辈闹革命不怕死、不怕难,现在我们搞产业,遇到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之后,抱怨的声音少了。村干部趁热打铁,带有顾虑的群众去大棚蔬菜搞得好的地方参观,原来“唱衰”的村民都“叫好”了。有了群众的支持,村里的富硒产业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补充道: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又一个难题出现了“怎样让老百姓长久得实惠”?村“两委”紧扣富硒蔬菜、富硒水稻、红色旅游三大产业,以三种模式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持续受益。对富硒蔬菜产业,推行“党总支+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对想创业的村民,党总支协调企业将大棚返租给他们,平均每亩年收入6万元以上;对富硒水稻产业,推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育秧工厂、农事服务中心,为种植户提供专业化保姆式服务,同时注册“潭头富硒大米”品牌,打上“富硒”标签,价格比普通大米翻了两三番。</p> <p class="ql-block">  中午,大家品尝了一顿真正的富硒宴:擂菜鱼头汤、米粉肉、土鸭子、五花肉豆腐、鱼肉丸、扁萝卜、棕贝炒肉......还有一罐富硒米饭。</p><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在潭头村村委干部的带领下,大家在潭头村刘氏宗祠观看总书记在2019年5月20日到达潭头村的视频。村委干部介绍,如今潭头村的村集体产业大部分已租赁出去,村民可以在家附近的工场上班,村民的人均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幸福指数“节节升高”。</p><p class="ql-block"> 之后,大家来到硒博馆,馆内记录了于都富硒产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于都的富硒产品。</p><p class="ql-block"> 在接待大厅,讲解员介绍:硒博馆2021年4月中旬开始建设,5月中旬基本建成,馆内总面积1260平方米。硒博馆是于都县全体党员干部将总书记“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的殷殷嘱托内化于行的现实体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在产品种植、开发、营销过程中,凝聚民心“以硒富民 以硒兴业”、锻炼干部、发现人才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在展示区,学员们了解到于都依托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标准大棚富硒蔬菜,不断提高富硒蔬菜品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菜篮子”,富硒产品为推动赣粤合作、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告诉大家:我们于都的富硒米是真正的纯天然富硒大米,不添加任何硒元素添加剂。用富硒米做出来的米饭软糯可口,香味浓郁,通透发亮。我们还有生态富硒绿壳鸡蛋、盘古富硒茶、富硒辣椒、山茶油、珍珠粉、梓山酱油等等。我们优质的富硒产品已经销往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产品质量优良,许多经销商慕名而来与我们合作。</p> <p class="ql-block">  在硒讲堂,学员们了解到,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对维持我们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生长发育、氧化防御、调控代谢,还是损伤修复,硒都是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介绍道:硒有着非常多的称号,“天然解毒剂”、“生命的火种”、“肝的保护因子”、“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血管清道夫”……关注健康,硒是很重要的元素。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硒具有抗氧化、防衰老、强免疫、预防肿瘤、参与激素代谢等确切的生物学功能,对于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和预防血管疾病、拮抗重金属离子毒性、预防老年痴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缺硒的危害很大,我们一定要科学地补硒。我们潭头村土壤硒元素含量达0.4㎎/kg以上......</p><p class="ql-block"> 在硒直播间,学没们对于都的富硒产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感悟到富硒产业的美丽,感悟到于都百姓特别是潭头村村民通过富硒产业不断奋发向上,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大家又走进富硒脐橙园,大片的脐橙树映入眼帘。 </p><p class="ql-block"> 香甜可口的脐橙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抑制致癌物质的形成,还能软化和保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脂。</p><p class="ql-block"> 农神通与果园负责人深入交谈。他凭借自己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造诣,实实在在地为果园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果园提供了技术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助力提升脐橙品质和产出价值,将科技成果在园区落地转化,在跋山涉水中放飞了梦想。</p><p class="ql-block"> 于都投资12亿元、建成的占地660多公顷的潭头村高标准现代富硒农业产业园内,丝瓜、茄子、辣椒等各类富硒蔬菜应有尽有。园区蔬菜年产量约6万吨,产值达3.6亿元,各类富硒蔬菜销售至粤港澳大湾区,搭乘中欧班列出口海外。</p><p class="ql-block"> 在一天的见学行程中,学员们在看中学、学中思、思中悟。晚上总结时,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是一次“察”有所得、拓宽视野的学习之途,也是一次“行有所益”的收获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