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东长篇小说选(5)

陈向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陆湖垌》第八章 保丁(3、4)</span></p><p class="ql-block"> 《陆湖垌》长篇小说选已登发5辑,每辑按两部分组稿,今天这辑仍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六湖垌风光摄影;第二部分,章回节选。</p><p class="ql-block"> (本辑的六湖风光照选自网络六湖垌旅游介绍,题目为本人加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六湖风光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陆湖垌》第八章 保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3)</span></p> <p class="ql-block">  村公所承办了一个又一个类似集训操练那样的活动,行使了大量的行政事务。在乡村,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织。我娘家也有村公所,好几个村庄合为一个保,一个村公所管一个保的属地,所以村公所的所长又叫保长。在我的印象中,保长管好几个村庄,管很多人,是很大的官了,不光大人害怕保长,小孩也害怕保长。小时候看见保长领着政府人员催粮催税,总以为保长是一个权重一方的大官。我过门到陆湖垌后,听说半百的父亲做过保长,觉得跟我小时候的印象不太吻合。</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趁家娘心情好的时候就问她:“娘呀,以前爸都当保长了,怎么我们家还成不了豪门呢?”“保长算哪家子豪门嘛,现在十三叔就是保长呀,看看十三叔家就知道了,还豪门呢!”家娘平静地回答。家娘心情好时声音也变得温和柔软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陆湖垌,保长确实不是豪门,村公所也确实没有很大的能耐。虽然村公所管的事情不少,但大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却管不了,只能应付一些杂七杂八,诸如公差勤务分配之类的事,管理的层面非常有限。陆湖垌除了村公所,另外还有一种民间宗族组织,真正在管理,或者说真正能起到协调作用的就是这种宗族组织。陆湖垌的民间宗族组织在行使着“自治”的权力。</p><p class="ql-block"> 像陆湖垌这样的客家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宗族成员聚族而居,族群内部依据族规民俗,有序地进行宗族内的各项活动。族群之外,宗族与宗族之间,同样有乡规民约。但乡规民约带有非常浓厚的宗族意志成分,受到宗族势力的制约。尤其是族群与族群之间一旦发生了矛盾,或者出现了牵涉到重大宗族利益的问题时,处理起来,村公所是无能为力的,这时只有请出宗族“自治”,比如各宗族的祠堂、族会之类组织,才能掌控局面。姓氏宗族就具有很大的威望和号召力。在陆湖垌,每一个村庄都建立起一个坚固的姓氏宗族“堡垒”——祠堂,依靠祠堂、族会维持族内外关系。所以村公所只是表面上在管理,实际行使权力的还是宗族组织。</p> <p class="ql-block">  那年是民国三十四年,即公元1945年,集训结束后,战斗气氛并不紧张,一切依旧,平安无事,参训的村民没有被派上战场,也听不到任何有关动员参战的消息,村公所又转入平静的状态。十三叔基本上不到村公所公务室来了,半百每天坚持到公务室转一圈,十天八天还要到镇上走一趟,那是邮差没有依时来送邮件了。每次从镇上回来,半百都带回一些消息。秋分过后的一天,半百从镇上回来后跟大家说,日本国于阴历七月初八(公历八月十五日)投降了,不会再打仗了。</p><p class="ql-block"> “不打仗那不是白操练了!”阿癫二觉得不过瘾,不无遗憾地冒了一句,他没想到他的背后站着家娘。“阿癫二你真是没入世呀!好好的怎么盼望打仗呢,我看你是犯傻了吧。”家娘马上给阿癫二劈头盖脸一顿大骂。骂完又走到屋子一隅,面朝西方,双手合十,向天祈祷,希望老天保佑世道平安!</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间,咸水角那边的海面上空时常听见一阵又一阵的轰鸣声,过后大家得知,那是占领在我国海南岛以及附近一些岛屿上的日本人投降前作垂死挣扎,是日本人的飞机飞行时所发出的声音,大家就讥笑说那是“天神”在放屁。</p><p class="ql-block"> 日本投降后,时局平静了一会,但没多久又动荡起来了。起初从外面传来消息,说国共谈判谈崩了,又要打仗了,双方剑拔弩张,国内战争随时将会发生,形势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陆湖垌出去赶圩或做买卖的人,回来后常常谈论在外面听到的消息,什么话都有,有评论时事政治的,有反映生意行情的,甚至有谩骂当局的。</p><p class="ql-block"> 泥岭学堂一位教师说他到浦州办事,见到有人在大街上搭台演讲,猛烈抨击政府,陈述当今政府官员敛财腐败的现象。总之那时人们听到的大多是埋怨世道不清明,社会不公平,下层百姓生活艰辛,民生无保等等的言论。</p> <p class="ql-block">  那些日子做买卖变得很艰难,贸易滞腻,物价上涨,商行上的东西变少,油盐布铁比过去稀缺。年前三万元旧币能买到一斤米,那阵子涨到了六七万元,盐价变得更加离奇,三斤米换不到半斤盐。货币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p><p class="ql-block"> 九叔公说他有一次和吐禾七伯到东边几十里地,一个叫做廉江县的地方做买卖,吐禾七伯与当地的卖主吵了一架,差点打起来了。吐禾七伯买黄麻,要了两捆,一捆30斤,往年黄麻是八千元一斤,一捆30斤,两捆60斤,货款应该是48万元。吐禾七伯掏出五张十万元的广西纸币放到柜台上等着柜台老板补钱,柜台老板眼睛瞄着五张十万元的广西纸币没有接,要吐禾七伯加钱。</p><p class="ql-block"> 吐禾七伯着急起来,骂道:“屌拿姆!你这个老板懂不懂算数,八千元一斤,我要了60斤,六八四十八,共48万元,我这里给你的是50万元,你要补回给我2万元呀!”</p><p class="ql-block"> “马纸是八千,牛纸八千不行了,牛纸要一万元一斤,60斤就是60万元,你才给我50万元,还差10万元呢。”柜台老板硬邦邦地回答。</p><p class="ql-block"> 接下去就是吵架,吵着吵着话题扯进了其他事来,而且越吵越激烈。陆湖、东馆一带是粤桂交界地区,广东使用的纸币,上面绘制有马的图案,平时大家把广东纸币叫“马纸”;广西使用的纸币上面绘制有牛的图案,大家则把广西纸币叫“牛纸”。粤桂交界地区的钱币可以互相流通使用,但有时也受到一定限制。本地的商品缺少时,外地的钱币就不受欢迎,这时持广西的“牛纸”到广东地界购物,广东的货主就要抬高价格,原本是一万元钱的东西,就要收一万二千元、一万三千元;拿广东的“马纸”到广西购物亦然。</p><p class="ql-block"> 物价不稳,政府制定的政策卡得更紧,管理更加严厉,“油垢满顶”比以前出动更勤,态度更蛮横,田地税和其他税费收缴比率提高很快,而且征收手段非常苛刻。除此之外,路上也看见了背枪的兵勇“抓壮丁”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屌拿姆!什么鸟东西都升价,只剩下干活的力气不值钱了,狗屎一堆!”每次赶圩的人从镇上回来,都要反反复复骂上一串“屌拿姆”。以前四乖娇做事不知深浅时,家娘会骂她“你是没看见过大蛇拉屎!”而那段时间家娘骂四乖娇时就改成了“你是不知道盐贵米贱!”盐贵米贱的年代大概说的就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年代了。</p> <p class="ql-block">  以往陆湖垌人遇到大点的事情都会扯到山林、湖泊上来,那是因为陆湖垌总是出现山林湖泊的现象跟随时局事态变化而变化的缘故,一旦时局发生了变化,陆湖垌的山林、湖泊也会发生变化;反过来,陆湖垌的山林、湖泊出现了异常现象,外面的时局事态也会有所反映。所以陆湖垌人就时常拿山林、湖泊是否发生异常现象来推测社会上的事态变化。奇怪的是那一年虽然社会动荡不安、时局变化多端,但陆湖垌的山林、湖泊却没有出现任何怪异现象,一切保持正常。陆湖垌不但山林、湖泊正常,垌内气氛相对垌外来说也显得较为平静。</p><p class="ql-block"> 按照陆湖垌人一贯的性情,不管外面情况发生多大变化,他们也不会无原则地一味跟随附和。然而,陆湖垌人不去附和外面的情况并不等于说陆湖垌本身就能够平安无事,一桩桩麻烦事照样侵扰到陆湖垌的正常生活中来,其中抽壮丁派兵差来得最凶。</p><p class="ql-block"> 那年抽壮丁派兵差比往年早,抽派的数量也比往年多。陆家村下达五个指标,按往常以家族丁口登记簿册轮流抽丁的惯例,那次抽丁其中抽到了吐禾七伯一家。吐禾七伯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娶回媳妇生下三个孩子后得病死了,儿媳也改嫁了,剩下三个孩子最大的不满十岁,一家老的老小的小,要抽壮丁只能抽吐禾七伯这个老“壮丁”了。抽壮丁的通知书送到陆湖垌村公所后,十三叔叫半百把通知书送去给吐禾七伯,半百送去了,吐禾七伯不予理睬,十三叔只好亲自送达。</p><p class="ql-block"> 十三叔去到吐禾七伯家后,取出通知书当着吐禾七伯的面宣读,一边读一边观察吐禾七伯的神情,看他有何反应。十三叔宣读文书时,吐禾七伯一句话没说,但十三叔履行完公事出来没多久,却传出吐禾七伯“断指抗丁差”的荒唐事来:十三叔刚走开,吐禾七伯立马从灶台边上的橱柜里取出一瓦罐水酒喝掉,继而拿来一把砍柴刀走到打谷场,把右手食指放到打谷场边护栏的石墩上,左手举刀,一刀把右手食指砍掉,然后用一块破布包起砍下的半截手指头来到十三叔家,往十三叔面前一丢,说:“手指没有了,打仗使枪扣不成板机了,还当什么X毛兵勇呢!”十三叔听后,气得脖子发直,连续骂了他三个“娭X屌奶”(陆湖垌粗口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4) </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冬天,村上的人铲过草皮沤好了土肥,苦楝树掉光了叶子,杨桃、板栗之类树木的叶子,也一大片一大片地泛黄,路边的蒿草开始枯萎,地里的红薯、芋头在一两个月前已经收获完了,偶尔留有几株收获时遗弃的薯芋苗儿,也是残败不堪。陆湖垌的冬天是一年中最萧瑟的季节,只有竹林里的竹子还保持苍翠挺拔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到了这个季节,村公所又有事做了。陆湖垌大部分田地的灌溉,除了湖泊河流,还有大量的山塘,就是官话所说的水库。老一辈人在山上峡谷地段筑坝修建山塘,山塘里的水可以用来灌溉田地,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水利设施,也着实解决了部分田地缺水的问题。不过,山塘修起来后,每年下过暴雨,山洪冲刷的淤泥将山塘通往田地的水渠沟圳堵塞住,到了年底就要抽派劳力进行清理,疏通水渠沟圳成了冬天陆湖垌的一项常规性差务。</p><p class="ql-block"> 一般情况下,自己村庄修建的山塘渠道堵塞了,就由自己村庄自行派人清理;而有的山塘属于几个村庄所有,渠道清淤的工作就由这几个受益的村庄共同抽派劳力。陆家村、符家村、张家村交会处有一个山塘,是这三个村庄的上几辈子人修建的,一直在灌溉着三个村庄的田地,清淤差务历来由这三个村庄派人承担。但半百接手保丁那些年,到了清淤时却没有谁愿意出来牵头,麻烦事推给了村公所,由村公所出面抽派劳力。</p><p class="ql-block"> 半百忙完集训的事后,马上又转入到为清理淤泥抽派劳力的事务上来。他按以往的惯例稍作变更,将清淤任务摊派到这三个村庄的每家每户,然后分出各村各户的路段份额,出不了劳力的家庭,就出钱雇人顶替。村公所抽派劳力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差使,其中人数的摊派以及工作量的划分就很难把握好尺度,要想做到百分百的公平、合理,非常困难,稍有不周就会受到指责。</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按人头数划出工段,一定数量的人分配一定数量的地段,这是非常明确的,大家对此没有更多意见。但到了哪家哪户承揽哪一地段时,问题就出来了。不同的地段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地段地硬石坚,荆棘多、淤泥厚,有的地段平缓、地面松软。这时分到地段不好的人就会说三道四,埋怨分配不公,有的甚至为一寸半尺的工作量斤斤计较,大吵大闹。</p><p class="ql-block"> 半百分配地段时没有沿用老办法,他只是按照三个村庄应出的人数折算出工段份额,在划分工段之前找来各村代表商量,把份额分到各个村庄为止,以下的事不再管,村庄内的工段由各个村庄分配,这样就减少了不少麻烦,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每次领受任务后怨天怨地情况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  张钦文祖堂厅下属下十几户人家承揽了大黄山到鹜塘一段工地,与我们子有公祠堂房族和得唯公祠堂房族承揽的地段紧挨着,连接的地方,相互间能看见对方干活,连说话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他们那段路绕着山坡,大多是山石,雨水冲刷山坡堆成的泥层也厚。张钦文他们每天大清早出工,太阳下山收工,连续干了两个圩期的时间了,仍然完成不到一半活儿,其他村庄的工段却干完一大半了。张姓几个婆娘焦急起来,一边干着活儿一边骂半百。</p><p class="ql-block"> 婆娘们骂出的话非常尖酸恶毒,她们骂半百人瘦鬼点子多,像根芒花蔗(一种开白花、杆内空心的甘蔗),只长心眼不长肉。张钦文弟弟张钦武的媳妇,也就是张梓豪的婶子,还诅咒半百走路踢破脚趾头。我听见张家村婆娘嚼舌头的话就来气,正要反驳她们,还没开口,张钦文已经狠狠地训斥那帮婆娘了:“关半百什么屁事呢,分地段是大家抓阄抓出来的嘛!”那天半百把人头数和地段份额算出来后,就找张家村的张钦文、符家村的允绍大伯、陆家村的满哥,让他们去抓阄。</p><p class="ql-block"> 张钦文算是说了实话,婆娘们就是爱嚼舌头。大半个上午过去了,张钦文可能是烦婆娘们喋喋不休的唠叨,他停下手中活儿,来到一蔸竹子边上吸水烟。周围工段也有人在那里歇息。冬天的阳光并不猛烈,而且保持暖和,歇息的人不往树荫里面躲,都跑到空旷的地方晒太阳。大家凑到一起话就多了。张钦文没有跟大家瞎聊,他吸完水烟,把水烟筒往边上一搁,向别的工段走去。</p> <p class="ql-block">  陆湖垌过去村与村之间的山林、湖泊,归属非常分明,有明确的界线。因为山林、湖泊是祖宗留下来的,属于集体财产,任何人都不能处置,所有权和地理位置相对固定,一般不会有很大的变化;田地就不一样了,田地是私人的,可以任意处置,上辈人的田地如果到了哪个败家子的手里,被拿去变卖了,有可能卖给其他村上的人,这样一来,本来田地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地碑地契却换成了别人的名字,所以田地不一定就在本村所属的地界内。周家村拥有山林、湖泊(小的湖泊)和坡地,但没有一分一厘的水田,村面前的水田都是其他村人的。正因为田地的界线已经打乱,沟渠沆圳也就不可能以村界来划分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子有公祠堂房族和得唯公祠堂房族承揽的清淤地段,是从沙坝田至径口一段,地形地势和张钦文他们的差不多,经过几天的努力,已经接近尾声,只需做些补漏工作就行,干得好的话,第二天就不用来了。张钦文从其他村段转了一圈后,回到我们这一工段时,看见我们快完工了,跑到沟渠里细细查看了质量,没看出什么问题,就拿怀疑的眼光看着我们陆家村人:“你们什么时候学会了鳞狸(穿山甲)的功夫,清理得那么快,够厉害了!”</p><p class="ql-block"> “是用锄头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呀,有什么厉害嘛,你们张家村才厉害呢!——钦文大叔你们快挖完了吧?”陆家村这边,一帮婆娘在搭话。</p><p class="ql-block"> 张钦文又问了一些情况,得知我们陆家村采取把任务分配到户,落实到人,什么时候完成任务什么时候走人的办法后,就一个劲地大加赞赏:“这样的办法好,这样划分保证人人都有事做、都有责任。有了责任,就不会磨洋工了。”</p><p class="ql-block"> 张家村接受任务后没有把差务分到每一户,只是从各家各户抽取人员,统一出工、收工。从表面上看统一行动气氛热烈,干活时给人一种热火朝天的感觉,但如果出工的人有了私心,不够自觉,就容易出现张钦文所说的“磨洋工”现象。张钦文了解到了我们的情况,说回去后也要像我们那样把任务分细。</p> <p class="ql-block">  把任务分配到户,落实到人的分法是半百临时想出来的。半百把三个村庄的任务划分完后就到此打住,不再插手其他两个村庄的事,只关注陆家村后头的差事。半百有自己的想法,他深知任务分到村庄这个层级,照样有各房各家各户,各房各家各户多了照样有互相依赖的思想,所以任务落实到陆家村后,半百就和满哥商量,达成干脆把任务一分到底,以户为单位分成份额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决定作出来后,半百找来草纸裁成一小张一小张纸片,用笔在每张小纸片上标出地段名称和各户名字,然后折叠起来放进一只篮子里,每家派出一人抓阄,通过抓阄确定各家各户的任务区。</p><p class="ql-block"> 以前陆家村一旦领受了公差勤务,也是把整个村庄的人召集起来分配任务,统一行动,统一管理。当然,不是说统一行动就一定不好,统一行动也有统一行动的好处,整个村庄连成大家庭没分开时,统一行动符合实际,好处多;整个村庄大家庭分开之后,统一行动就不符合实际了。陆家村在“大家庭”年代,也是采取统一行动的方式组织家庭的生产、生活等活动的,不过那时的统一行动跟后来的统一行动不同,“大家庭”背景下的统一行动以“大家庭”的家庭结构为基础,而且“大家庭”的家庭结构与统一行动的管理方式相适应,所以当时的统一行动方式能够体现出超常的优势。</p><p class="ql-block"> 陆家村“大家庭”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大一统”,村子里同一房头合为一户人家,多代聚居一堂,所有的家庭成员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十三叔家和满哥家属于得唯公一支,得唯公这个支系很多房头保持了五代同堂、六代同堂,甚至七代、八代同堂的情况。家娘说她嫁到陆家村时还看到多代聚居一堂的情况。十三叔他们那一房族,从得唯公到十三叔的爷爷那一代是第八代,当时有子孙一百二十多人。一百二十多人的大家庭聚集在一起生活并没有分家,家庭的生活秩序却有条不紊,做到了分工细密,各司其事,各负其责,一切规范得井井有条。</p><p class="ql-block"> 陆家村陆姓族谱对八代同堂的生活情况有这样的记载:一百二十多人的大家庭“酒浆盐米之储,衣裳笄箱之具,三时饮食之节,四序宴会之期,长幼出入之仪,昏定晨省之礼,婚姻丧吊,送往迎来,赏以劝善,罚以惩恶,凡诸纤悉,莫不周详。”这样的大家庭,确实令人羡慕。不过,这些都是过去了的事情,像满哥他们那一房族保持了五代同堂,后来也分开过了。再后来,整个陆湖垌“大家庭”结构逐渐消失,兄弟多的家庭,男子一娶妻,不到一年就跟父母分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向东简介</span></p> <p class="ql-block">  陈向东,退役军人、退休警察。</p><p class="ql-block"> 出版长篇小说、诗歌寓言集等3部,参加编著6部,文学作品获自治区报刊副刊优质稿二等奖;学术论文在军队高等院校理论研讨会宣读,获全军政治理论刊物二等奖,参加自治区理论研讨会获一等奖。美术、新闻等方面也有收获,美术作品参加全军美展、西北五省(区)美展、省(区)美展,获省优秀(最高)奖。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新闻作品、美术作品、论文等800多篇(首、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