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站在历史的门槛上,感受着古建筑的沧桑与智慧。轻轻触摸着青砖灰瓦,仿佛能听到它们低语,诉说千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古老的建筑不仅仅是一堆石头和木头,它们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精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象一下,你漫步在古老的庭院中,阳光透过斗拱洒下斑驳的影子,每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岁月的香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是与历史握手的契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闭上眼睛,深呼吸,让心灵沉浸在这片古文化的海洋里。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一本打开的历史书,每一面墙壁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不仅学会了欣赏,更学会了思考。思考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思考如何让这些古老的灵魂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走出古建筑的大门,你的脚步会更加坚定。因为你明白,每一次的传承和发扬,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敬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在做的,不仅仅是保护一座建筑,而是保护一个民族的记忆,一个时代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这是林徽因的手绘图,你敢信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且还是 100 多年前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她居然能描绘得如此精准。林徽因,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中华女子。</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建筑的传统文化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历史文化,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与智慧,也承载了只有中国人的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建筑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的古建筑,就像一幅长卷画,必须慢慢展看细细品味。当你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你必须一一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建筑,从天安门进入,通过一道门,进入一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慢慢走到另一头,每一步景色都在不同,让人心旷神怡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而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这也许就是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不同文化内涵吧。本文通过借助儒家礼教、道家思想、民俗文化等方面浅易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中国古建筑与儒家礼教等级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儒家礼教的核心是“礼”。中国古建筑也禀明了这一特点,以尊卑、上下、亲疏、贵贱、男女、长幼、嫡庶等分布居住方位不同身份和地位也不同。从而赋予本无意识的建筑以浓厚的伦理意识。这种建筑布局造型,不仅是一般家庭建筑的特点,也是宫殿建筑布局造型的规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建筑不同年代不同造型和色彩装饰也都有等级之分。如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和清代。唐代,五品以上官吏住宅正堂宽度不得超过五间,进深不得超过九架,可做成工字厅,建歇山顶,用悬鱼、惹草等装饰;六品以下官吏至平民的住宅正堂只能。清代,公、侯至亲王正堂为七至十一间、五品官以上的为五至七间,六品官以下至平民的为三间,进深也有限制。宫殿可用黄琉璃瓦,亲王府许用绿琉璃瓦。对油饰彩画和屋顶瓦兽也有等级规定。地方官署建筑也有等级差别,违者勒令改建。宽三间,深四至五架,只可用悬山屋顶,不准加装饰。色彩也是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中国古建筑与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子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提出人为自然界的重要成员,主张顺应自然。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选址、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等各个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民族,中国人的建筑观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环境增色而不是去破坏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建筑以“濒水而居、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天人合一”为选址的原则和基本格局。在古代风水学中,认为山体是大地的脊骨,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的源泉。背负高山,面对江河,坐北朝南,享受无限充足的阳光,是修建房屋的最佳的方位,这也体现了人们渴望与自然相融合,从而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的居住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由此决定了宇宙万物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黄帝工经》),阴阳是生命的核心,房屋是生命的载体,中国居民正是以阴阳结合的观念,塑造了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建筑空间外为阳,内为阴,高为阳,平为阴,屋宇为阳,院落为阴。在房屋室内设计中,院落承接阳光和雨露、吸收日月精华,纳气通风,具有“通天接地”的功能。以过厅、穿堂把院落和室内联在一起,由于木结构框架系统的优点,使墙面可以不承受上部结构的压力,就可以任意开窗,特别是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常常开满一排落地长窗,一打开,使室内外的气流完全贯通。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成功地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地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温、隔热、反光和防噪等等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取材方面,中国的古建筑是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木材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天然的,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融合自然的心理需求,木材较之石土更具有生命力,它本来就有自然的纹路,而且坚韧,便于加工,适合做房屋的各种构件,这还很好的和中国中庸的传统思想相契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意念。他有虚有实,轮廓柔和,曲线丰富,在稳重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在建筑空间上,中国古代建筑不像西方建筑那样用超尺度的高大、空旷来表现建筑的庄重。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坚持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即是以人体尺度为原则,既要求“大壮”,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即使是皇宫、寺庙等建筑也常用小尺度的“院”不断有规律的衍生来产生雄伟建筑群。而且建筑造型和高度还会考虑周边环境,通过跟自然的借用,即是“托体同山阿”,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建筑细节营造上面注重精致、隐借,不刻意加以装饰,以图案的美化和线条的丰富来柔和建筑造型,而这些构建在建筑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运用得非常灵活和巧妙,它不但具有造型、装饰的多重功能,还起到增加屋檐伸出的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分散节点处的剪力。此外,用各种吉祥富贵的图案,浓烈色彩绘制的梁柱,与白色的台基相衬托,具有浓重、鲜明的对比感,营造了建筑庄重、大气的氛围,其实它还承载屋面荷载,具有抗地震的功能。还有硕大的屋顶有着漂亮的曲线和轻巧多姿的翼角,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看都是曲线的,给予建筑一种柔美的自然之态,使之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形成了和谐统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中国古建筑与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在殷周青铜时代就开始出现了显示贵、服、吉、利的厚禄,功名、得子、迎福、纳祥、聚宝、生财的福气,以及长寿、成仙等主题的建筑装饰图案。中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使象征手法在建筑装饰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比如龙为神兽,它成为了帝王的象征;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于是就成为威武、力量的象征,在民宅中常用于驱邪镇宅。古建筑对屋顶、门窗、铺地等部件都十分考究,在不同部件上绘制不同寓意的图案,既美观又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图案和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今的一些中国建筑为什么远远比不上传统建筑那么精湛,从某方面讲讲其原因就是脱离文化、没有文化底蕴,同样我们的建筑教育也是就建筑论建筑(香港及欧美国家不是),表面上与建筑无关的领域很少去涉及,这也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中国的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最主要的载体。它充分体现以“礼”为国家文化精神核心,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期许,通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挖掘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促使现代建筑吸取中国古建筑的精华,为今所用并继承发扬,使中国传统建筑体系能焕发新的生命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西安钟楼建筑等级考证——vs中和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钟楼是古代城市报时用的公共功能性建筑,和宫殿等权力建筑本来不可比,可不懂古建的人硬要比,那就分析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安钟楼是无等级杂式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的陕西朋友不服,拿祈年殿、中和殿说事,说西安钟楼和天坛祈年殿、中和殿一样是攒尖顶,所以西安钟楼等级很高、是皇家建筑。这种比较,很外行,过于荒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前篇分析过祈年殿,本篇说说中和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贵阳的甲秀楼、昆明的大观楼、辉县的琉璃阁,都是攒尖顶,也跟中和殿一样,难道都是皇家建筑?当然不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浙江温州永嘉县岩头镇岩头古村的接官亭,也是攒尖顶,按这种人的比较逻辑,难道这个村里的建筑也是高等级的皇家建筑?当然不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或者,按这种错误逻辑,如果屋顶形状一样就说建筑等级相同,那么难道西安钟楼是村级建筑?当然不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是不懂中国古建筑的人,在虚荣心膨胀之下搞出来的笑话。说到底,是不懂装懂,虚荣心膨胀,总是以为自己是都城、是皇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安钟楼与中和殿的相同点在于都是攒尖顶,但这不代表西安钟楼和中和殿一样尊贵。为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古建等级,不是只看屋顶形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屋顶颜色——中和殿】</p><p class="ql-block">中和殿是黄色琉璃瓦,最高等级。</p><p class="ql-block">②【屋顶颜色——西安钟楼】</p><p class="ql-block">西安钟楼则是绿色琉璃瓦,是王一级使用的颜色,低于最高级别的黄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③【彩绘等级——中和殿】</p><p class="ql-block">是龙凤和玺彩绘,是皇家专用彩绘。</p><p class="ql-block">④【彩绘等级——西安钟楼】</p><p class="ql-block">也是龙凤和玺彩绘,但是,是【仿来的】(不许笑)。</p><p class="ql-block">不是西安钟楼自己的,是1953年从别的地方仿来的。</p><p class="ql-block">居然有陕西朋友拿着从别人那抄来的和玺彩绘,吹嘘西安钟楼是皇家等级。(可笑不?)</p><p class="ql-block">***引用权威出处***:</p><p class="ql-block">西安发布</p><p class="ql-block">2020-8-26 07:42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官方账号</p><p class="ql-block">采访西安钟楼博物馆馆长王磊。</p><p class="ql-block">具体见文章附图。</p><p class="ql-block">⑤【台基规制——中和殿】</p><p class="ql-block">中和殿的台基是三层汉白玉带栏杆的须弥座台基,最高等级。</p><p class="ql-block">⑥【台基规制——西安钟楼】</p><p class="ql-block">西安钟楼的台基是砖砌的,为素方形普通台基,比中和殿差很远。</p><p class="ql-block">⑦【结论】</p><p class="ql-block">从屋顶琉璃瓦等级、彩绘等级、台基规制等多个角度分析,西安钟楼根本不能和中和殿相提并论。</p><p class="ql-block">必须承认,西安钟楼,比较重要、非常大气优美,但不是什么最高等级、皇家建筑。</p><p class="ql-block">不懂中国古建知识,虚荣浮夸,编造历史,造谣传谣,实在不妥。</p><p class="ql-block">应该实事求是,尊重史实,考证权威资料、可靠史料。</p><p class="ql-block">而不是从自媒体、百科等错误百出的非官方资料中满足虚荣心。</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