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青春岁月(39)—— 文体骨干

高棣

<p class="ql-block">  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业余生活又是十分单调的,一般间隔一、二个月才能看上一本电影,那些经典老电影虽然质量都很不错,但看的次数多了,就不免乏味。为了活跃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公社要求各大队组织文宣队、篮球队。</p><p class="ql-block"> 受大队的委托,让我筹建文宣队,经过一番深入调查研究,我对文宣队的组建逐渐做到了心中有数,着力抓好以下二项工作: </p><p class="ql-block"> 一是组建好乐队,乐队成员基本上都是有乐理基础的下乡知青,知青中藏龙卧虎的人才不少,不乏填词、作曲、二胡、笛子、扬琴、手风琴高手,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知青小汝和小林,虽然她们只是个初中毕业的小妹妹,但文艺功底十分扎实,让令刮目相看,因为她们从小在上海少年宫受过二胡、手风琴方面的专业级训练,实力非凡!乐队的比较高档的乐器如手风琴、杨琴、二胡等都是自带的,我要求乐队成员对曲谱要做到能定调、“翻调”(就是根据不同的歌曲选择确定适合演唱或演奏的调),难度不小,非一日之功。</p><p class="ql-block"> 二是选好演员,基本上以本地回乡青年为主,要求口齿清晰、头脑灵活、胆大心细就可以了。 </p><p class="ql-block"> 我擅长于二胡、笛子、长箫,更擅长于老歌改填新词。我们把《长征组歌》等著名老歌、越剧《半篮花生》和样板戏片段搬上舞台,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一炮走红轰动全队。后来在县里文艺汇演中,我们的大合唱采用多声部唱法,在当时的农村文宣队中是不多见的,因此崭露头角、一举成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们在公社组织的篮球赛、游泳比赛中屡屡夺魁,在全县篮球赛中也取得优异成绩,一件件一桩桩的事,使知青的名声大噪。队里的青年小伙、姑娘也纷纷“投奔”我们,拜师学艺。</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要顺便提一下我们文体骨干中的几个插弟、插妹的结局,他们中大部分都是比较好的,我们的杨琴手、赤脚医生小吕,手风琴师上海插妹小汝,二胡的主胡,上海插妹小林、第二主胡“祥子”、小铁梅扮演者新梅、篮球后卫“老虎”……这些都会在以后章节详细叙述。</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还要提一下我们大队女知青的命运问题,女知青是在下乡知青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旦与当地青年农民结婚,为人妻、为人母之后,她们的命运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后来知青的回城潮中,我们大队的8位女知青中,有4位与当地农民结婚,她们为子女、家庭着想,大多选择了牺牲自己,留了下来,有的在当地任乡村教师,甚至在学校当勤杂工,由于与丈夫在文化、教育和素养上的差异较大,婚姻状况不十分理想的居多。</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鸣谢原创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