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羽】我们老师胡福明

伟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名:伟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76564024</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明时节,我们几个大学同班同学聚会时,又念起去年初因病以87岁高龄去世的胡福明老师。上世纪70年代中期,胡老师在南京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任教,是我们班主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任课老师。他是一位思维开放和深邃,语言极具思辨和激情,从而很受同学们喜爱的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 年,胡老师审时度势,主笔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该文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随后的改革开放起到了理论先导作用。2018年11月18日,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作为100名改革开放40年来有杰出贡献者,受到隆重表彰,我们以有这样的老师为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实践一直是马列主义的理论支撑、思想来源和真理标准。但在改革开放前一个较长时期,却被某些人教条化、绝对化了,严重阻碍了实践进步和理论创新。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思想的僵化和教条,已成为发展桎酷。按实践标准,完整、准确、全面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用于指导实践,已成为发展当务之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之下,胡老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犹如阵阵春雷,在当年的我国,激荡起思想解放的热潮,并推动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老师作为一思想和理论上的高人和智者,其成就来源于对真理的积极追求和探索。当年,为了一个思索中的问题,还经常与作为他学生的我们,争的面红耳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老师生活简朴,说的上的嗜好就是烟不离口。那时香烟很少有过滤嘴的,他一支抽的差不多了,拿出一支新的敲出空隙接上继续抽,一天也用不了几根火柴。一年冬天去农村搞社会主义教育,我们几个同学跟他住在一个大屋,他每天早上醒来不睁眼,先摸出一支烟点上抽几口,才起床穿衣。这种喜好和执着,可能也是激发他思维的一个因素吧,使他在思想和理论上那么别具一格、独出新意。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老师对教学精益求精,讲解马列主义原著,能很快把我们带入当时历史场景,观点和原理阐述深入浅出。分析现实问题,立场、观点、方法鲜明且深刻,善于举一反三,引人思考。 正是这活跃的思维,严谨的学风,使他一直与时俱进的引领思想的潮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老师文章发表时,我正在内长山要塞区守备26团2连任副指导员。阅读该文后,我就在连代理指导员的团刘政委支持下,进行了真理标准的学习讨论。几个月后,我被选调到军队院校当教员,但一直关注部队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进展,并积极投身到了随后解放思想学习运动中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老师即使后来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成了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并最后官至省政协副主席,仍保持着浓厚的理论学习和研讨习惯。80多岁后,一些重要文献眼花看不清了,就请夫人念给他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思想和理论的高人和智者,就这样练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文章发表已40多年过去了,随着事件背景和真相的陆续披露,才知道这原本很基本的一个理论问题,背后斗争却惊心动魄,可想在当时胡老师面对的环境压力有多大。后来他曾说,实际上他已做了不测发生的准备。是当年主政的几位中央领导支持,文章才得到肯定,并拉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推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正如有人所说, 短短6000字,激荡4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8 年胡老师72岁生日那个春天,我们同班同学借此大都来到南京相聚,为老师庆生。胡老师还是那样思维敏捷,谈笑风生。对前来的同学还能一一叫的上名字。谈到当年所作所为时说,那时就是凭着一种辨明是非的勇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重大社会历史转折关头,就要有担当、有责任感与使命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1年 4 月,我与济南两位同学又去南京拜访了胡老师,他很高兴并与我们聊了很多,谁知这竟成了我们与胡老师的最后一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改革开放40多年后重温这段历史,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仍然深远。一是它推动了认识上的唯实,凸显了实践的力量,打破了人们崇上唯书的精神枷锁。二是它推动了理论上的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三是它推动了实践上的突破,围绕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不断推进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步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改革开放史无前例,决定了它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因此,在发展中出现问题和矛盾在所难免,但这些问题和矛盾,阻止不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而且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也只能用发展的办法在实践中加以解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春天的故事》唱响大江南北,激励着人们发愤图强。而我国新时代的新长征一定会像《春天的故事》所唱:迈开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此时想起我们的老师胡福明倍感亲切,老师生前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