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布衣江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布衣江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雅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行走山西,今天一个寺,明天一个塔,后天一个殿,外后天一个经幢、壁画,流连其间,不仅被它们十足的“古意”所吸引,也常常让人想起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对传奇伉俪,梁思成和林徽因。此刻,吹过他们的风也吹过了我,这算不算一种相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直好奇,梁、林二人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动因来自何处?直到读了张清平的《林徽因传》,读了岳南的《南渡北归》,看了央视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才从中探出了一点点端倪。在此,先抛开他俩内在的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不表,只说说外部最直接的两个原因,一本书和一个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朝有一本奇书《营造法式》,是一个叫李诫的人写的。这本书幽幽暗暗,起起浮浮,在时间的长河里几近失传,直到1919年在江南图书馆忽然发现了一册完整的手抄版。梁启超第一时间便把这本书的影印本寄给了当时正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求学的儿子梁思成。梁思成收到此书后被深深震撼了,但不是因为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而是这里边的每个汉字都认识,却一句也读不懂。于是,梁思成决定要破解这本“天书”,因为他笃信,这本书是上天赐予他破解中国古建筑的一把金钥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思成的执意,得到了林徽因的大力支持,可谓琴瑟和鸣,夫唱妇随。于是,1928年回国后,他们先是到东北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然后又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他们还把结婚的日期定在了3月21号,因为宋朝为李诫立的碑上刻着这个日期,甚至,他们给儿子取名梁从诫,寓意要追从李诫,终生研究中国古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当梁、林二人捧着《营造法式》切磋研究得不以乐乎之际,营造学社来了个日本人伊东忠太,他是谁?来干嘛?网上搜一下就知道,这个人还是不能小觑的。是他重新发现了已经被荒草隐没了几百年的云冈石窟;是他先于我们中国人写出了第一本中国建筑史;是他在走遍中国和日本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全世界的唐代木构只存在于日本,中国人想看就得去京都、去奈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下子,梁思成坐不住了,林徽因也坐不住了,他们拍案而起,抱定一个“国内殿宇必有唐构”的信念,踏上了漫长的寻访之路。</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梁思成早年遭遇过车祸,左腿比右腿短了一厘米,脊椎也严重受损,若不穿“铁马甲”根本直不起腰,林徽因就更不用说了,回国不久就染上了肺病,严重时只能卧床静养,根本无法出门。我们不妨脑补一下, 一个腿脚不便的瘸子和一个恶疾缠身的小妇人,就这样坐着汽车,骑着自行车,甚至赶着骡车,风餐露宿,今天这里,明天那里,饿肚子事小,若遇上土匪就难了去了,其间的困顿艰难,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任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处处长费正清这样评价他们: </p><p class="ql-block">傍晚五时半便点起了蜡烛。没有电话,仅有一架留声机和几张贝多芬、莫扎特音乐的唱片;有热水瓶而无咖啡;有许多件毛衣但多半不合身;有床单但缺少洗涤用的肥皂;有钢笔、铅笔但没有供书写的纸张。他们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却仍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思成也这样描述他们在勘测佛光寺时的情景: </p><p class="ql-block">大殿上面积存的尘土有几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样。我们用手电探视,看见檩条已被蝙蝠盘踞,千百成群地聚挤在上面,无法驱除。照相的时候,蝙蝠惊飞,秽气难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工作至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一个村,一个寺庙,一个大殿,一个阁楼,2738处古建遗存,摸查勘测过去,梁、林二人忽然发现,《营造法式》里的那些句子开始其义自见,而就在他们通过这本神书,开启与古代工匠们穿越千年的对话时,那些没于荒野、无人问津的国宝级古建筑,也通过他们的勘察介绍,一个一个开始为世人所知。而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发现,更象它的名字一样,蕴着一束光,让人们看到希望的同时,也给了伊东忠太和日本学界一记响亮的耳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那一刻,梁、林二人是幸福的。他们把随行所带的所有罐头都打开来庆祝,古老的夕阳穿过古老的松柏,洒落下一地金光,这金光里不仅有他们自己,还有最后的大唐,和自己最爱的人。</p><p class="ql-block">一切都值了。几天后他们与佛光寺依依惜别,与寺院长老信誓旦旦承诺,等他们下山立刻就申请资金,好好保护修缮这个他们心中的中华第一国宝。然而,下山后第一天就收到了刚刚送来的报纸,日军昨夜向卢沟桥开炮轰击。至此,两人开始了长达近10年的战时流亡生活,先是长沙,后昆明,最后辗转至四川宜宾附近,一个叫李庄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共同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研究与写作。1940年,当得知中日两军都准备以豆村为据点发起进攻时,夫妻俩牵肠挂肚,彻夜难眠,因为佛光寺就在豆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最后一年,梁思成夜以继日在军用地图上标注中国文物的建筑位置,他甚至还标注了京都与奈良的古建筑,建议盟军在战争中加以保护。他说古建筑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p><p class="ql-block">就这样,一部分古建筑被保护了下来,而更多的古建筑却在各自的命运里渐行渐远渐无踪。梁、林二人用一生的时间参透了《营造法式》的秘密,到头来却像一对悲情父母,每天收到自己孩子夭折的消息,痛彻心扉,却什么也做不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梁思成得知河北宝坻的广济寺要被拆除的消息后,曾多方呼吁无果。这可是他们曾经勘察过的辽代建筑啊。面对古寺被当地人硬性拆除做成了一座木桥,梁思成甚至没有了愤怒,也没有了眼泪,只喃喃自语地说“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笔至此,忽然眼涩心梗,庆幸林先生早走了一步,不用目睹更多的逝去,也就免了更多的心碎。</p><p class="ql-block">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诗人辛波斯卡,在游览日本京都后,曾写下了一首诗。在此,我想用这首诗作为文章的收梢,也以此致敬梁先生和林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京都是幸运的,幸运而且遍布宫殿</p><p class="ql-block">带飞檐的屋顶,如音阶的楼梯</p><p class="ql-block">古老而又情调,坚硬而富活力</p><p class="ql-block">它是木制的,但从天上朝地上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京都是一座城</p><p class="ql-block">动人的美,令人落泪</p><p class="ql-block">我是说这真实的泪水</p><p class="ql-block">出自一位先生,一个行家,一个文物古迹的热爱者</p><p class="ql-block">在一个关键的时刻,在一张绿色桌子后大声地说:</p><p class="ql-block">等而次之的城市多的是呀</p><p class="ql-block">然后在座位上,突然开始啜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京都获救了</p><p class="ql-block">获救的还有梁思成——这块不朽的“辽代木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