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文收存】想长寿,最好就要带点病</p> <p class="ql-block"> (听歌赏文赏景)</p> <p class="ql-block"> 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全国医疗交流会上,张文宏教授抛出健康新观点,再次语出惊人:“想长寿,最好就要带点病”。</p> <p class="ql-block"> 健康长寿,人人向往。人的一生,如果你没活到85岁,别说自己很长寿。想长寿,最好就要带点“病”。</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关心自己的血脂、血压和血糖指数,说明我们有健康意识,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情。但目前,我们这种意识有些过剩,或者说有点过头了,好事情也可以变成坏事情。</p>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人和人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标准值,说到底是一个一般的数值,所以这些数值并不具备普遍性。</p> <p class="ql-block"> 在变老的路上,必须树立“一病消灾”的观念。生病对人体只有坏处吗?其实,疾病能够教给人很多事情,能帮助我们重新看待人生,了解自己,更重要的是,也能够一病消灾。</p> <p class="ql-block"> 一病消灾的意思是:通过一次生病,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把握,会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我们会更加小心,让自己远离其他疾病,从而避免更大的、未知的灾祸。所以,不要总觉得自己生病了就是最大的灾祸,殊不知,因为这疾病,你已避免了多少未知的灾难。</p> <p class="ql-block"> 因此,心态上更不要抵触已有的疾病,疾病恶化的、病变的,都是那些心态极差的人。</p> <p class="ql-block"> 健康意识过度也是一种隐患。网络上的一些大肆宣传的养生保健知识,我们要加以鉴别。我们应该想想他的出发点:宣传的东西科学吗?是不是为了一些个体的、集团公司的利益而夸大危险性,这都要打个问号。</p> <p class="ql-block"> 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即使体重和血压有些超标,但只要不出现明显的异常,如剧烈的头痛、活动后胸闷、心跳加速,我就认为自己的健康没有问题。对于“有益健康”这样的观念,我有时会不做理会,而去过着“稍为有点不健康”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有的人血压一高就开始服药,血压一超过140就开始服药,其实大可不必。</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高血压患者有3.3亿人,很多人都有高血压。但你真的了解高血压的意思吗?既往的概念,血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小孩的血管很软,血压水平就比较低。但是人到中老年后,动脉血管壁必然会发生硬化,失去弹性,血压必然会升高一些。现在高血压的标准一降再降,所以3.3亿人高血压的数据也不足为奇了。对此,在身体没有其他异常的时候,血压刚过140,是没必要吃药的。与其过度节制,不如自由自在。</p> <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个长辈,差不多是八十岁的人了,他说自己有糖尿病,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最后瘦得皮包骨,等他意识到不吃不行时,已经迟了。其实,老年人生理活力低下,“三高”这种慢性疾病发展也是很慢很慢的,当然也不是叫你放纵,生活中注意一下,稍稍控制一点就好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只有吃好才能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一个人如果免疫力低下,什么毛病都会上门找你。</p> <p class="ql-block"> 关于长寿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对健康下过定义,什么是健康?即一个人在身体、精神、生活等方面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并不单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者身体不虚弱。这就说明,一些过度的节制,忌口,让人觉得不适的“规矩”,即便是打着养生的招牌,那也是不健康的。</p> <p class="ql-block"> 生命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长寿的前提是过上有质量的生活。人到中老年,一定要明白下面八点:</p> <p class="ql-block"> 一是面对身体功能的逐渐衰退,要有一颗平常心。年老后有慢性病是正常的,要做到带病、服药也能积极乐观生活,不怕老,不怕病。</p> <p class="ql-block"> 二是当我们进入了属于自己的老年,就可以选择不再去为社会做贡献,不再为儿孙操劳,不再去挣钱,不攒遗产。</p> <p class="ql-block"> 三是老了,不妨试着过自由、轻松、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游山玩水,逸养天年,充分享受我们自己的夕阳人生。弥补我们这一代人的缺失,找回失去的自我。</p> <p class="ql-block"> 四是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生活怎么样,自己放调料。</p> <p class="ql-block"> 五是不要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儿女身上,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现实,以自己的能力来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 六是别把亲情看得太重,别再制造太多的亲情,要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别自作多情,从而加重感情的负担。</p> <p class="ql-block"> 七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点一点的去舍弃。要轻松自在,很简单,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别去操心“老天爷的事”。</p> <p class="ql-block"> 八是充分利用自己退休后这段自己能掌握自己的黄金时间,去做那些原来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圆那些积年的梦,免得躺在床上动不了时再后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