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每当农历三月三临近,不由自主地哼起这首童谣。童谣的起源,无从考证。孩提时的我们不必也不会去追究。我们关心的是什么时能吃到那涶涎已久的地菜子煮鸡蛋和在那蒙蒙的细雨中采撷地菜子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地菜子煮鸡蛋,自然少不了地菜子。地菜子学名荠菜,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以翠绿的叶和白色的根而闻名,一但成熟,开出毛绒绒的、碎碎的小白花。当春的脚步匆匆赶来,那樱、杏、桃、梨、海棠花次第绽放,欲艳争芳。可都没留意草丛中一簇簇朴素的、白色的、星星点点的荠菜花在春风里轻轻地散发着春的气息,真可谓是“城中挑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p><p class="ql-block"> 有关荠菜的最早记戴,可追溯到《诗经.邶风.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从中看到古人们早就把荠菜当作不可多得野菜了。“烂烝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大文豪,又是美食家的苏东坡对荠菜地喜爱和赞美,却从一道佳肴中表露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荠菜开了花,就不再作食材,却是一味好中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所祥细记录。而荠菜煮鸡蛋的风俗源于二千年前的上巳节。吃荠菜煮的鸡蛋,不仅享受着美味,又可起到祛湿、和脾、明目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那时外婆的家,虽穷乡僻壤。可对吃地菜子煮鸡蛋的风俗很是讲究。地菜子要在三月三当日采摘,既赶上节气,又保持了地菜子的新鲜。</p><p class="ql-block"> 三月三 一早,细伢子在相互的吆喝声中被召集到村口。个个都挎着竹篮,光着脚扳,卷着裤脚;头顶着斗笠,沿着那条弯弯的,铺着青石板的小路,向不远的山坡前行。</p><p class="ql-block"> 天,飘着斜斜的雨絲,整个村子都被薄薄的轻纱笼罩着,远处更是朦朦胧胧地,显得空阔,宁静……。石板小路穿过几块开着油菜花的田地,轻脆的喧闹声,在密密的花丛中游荡;几个行走的斗笠,似几朵硕大的黑蘑菇,隐隐约约地在满是黄灿灿色彩中点缀着;乌亮,清彻的青石扳路上,留下了一长串泥脚印,一直延伸到了那山坡上……。</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地菜子,房前屋后遍地都是,细伢子如此地舍近求远,主要是集伴一起去喧嚣打闹,图个痛快,求个高兴。我们来到山坡,找块平缓地,迫不及待地把斗笠扔到一边,就开始了相互追逐,撩打嘻闹。最精彩,最激烈的战斗就是打高马战:二人一组,个头大的做马;个头小的做骑士。相互捉对厮杀,谁被“斩”下马来,谁就输。伢子们都不服输,相互厮杀十几个回合,还难分伯仲;有时几匹战马相互纠缠一起,上面的“骑士”杀声震天,下面“马儿”早累的气喘……</p><p class="ql-block"> 待年纪稍大的铁佗哥一声令下,一场激战在骂骂咧咧声中偃旗息鼓。一看是个个红光满面,气息虚虚,“战胞”也泥巴累累,被雨水湿透……。</p><p class="ql-block"> 休整片刻,开始了采摘。地菜子满坡都是,密密的小白花,沾着晶瑩的雨珠,在微风中摇曳,微笑地欢迎着我们这些小斗士。</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竹篮里就装满了地菜子。我把它放的整整齐齐的,那翠绿的叶,那白的根和那碎碎的小花,如一个个小精灵,很是可爱。</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寂静了许多,只有踏在青石板的脚步声吱哑吱哑的响着……。</p><p class="ql-block"> 拐了个弯,就看见外婆依在门边张望。加快了脚步,赶到家中。外婆看到我这付窘像,笑着说:早就知道你们会这样,快换上干净衣服。边说边拿着早已准备好的衣裤。</p><p class="ql-block"> 外婆把地菜子洗净,放在灶上的钵子里,又从瓦罐子拿出早几攒下鸡蛋洗净,切上几片生姜,拿来早几天拜菩萨贡的几颗红枣,一一放进钵子里,添上清水,盖上盖子。用茅草引燃灶火。</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灶台旁,静等待着…。不一会儿,听到钵子里“咕咕”响声,一缕缕蒸汽从盖子边“嗞嗞”地冒出,那地菜子的特有的清香和红枣的微甜混合地弥漫在灶屋。我深深地吸允着,享受着那说不出的快感。</p><p class="ql-block"> 焦急地等待,终于盼来了:外婆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地菜子煮鸡蛋,略带混浊的汤,二个鸡蛋和几颗红枣,汤面上漂着几粒碎小的花粒…。这时,我大口地吸允着,让我的嗅觉充分得到无以伦比的感受…;我细细品嚼着,让我舌尖上的味蕾获得最大的满足……。</p><p class="ql-block"> 我敢言:那是我一次尝到最最难忘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在外婆的家,并未呆多久。随后就去城里读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平凡而应有的生活。转眼,从那曾赤着脚,顶着斗笠去采地菜子的孩儿变成了古稀之年的老翁。年年三月三,年年地菜子煮鸡蛋。而我总认为没有在外婆家那次吃得韵味,吃得难忘!是后来买的地菜子没那鲜嫩?还是吃鸡蛋已习以为常不再去涶涎三尺了?或许是,又不全是。</p><p class="ql-block"> 每每三月三,每每吃着地菜煮鸡蛋,想得最多地是那湿碌碌青石板上那长长的泥脚印;那顶顶如硕大黑蘑菇的竹斗笠:那喘着粗气相互“厮杀”不认输的小伙伴;依在门前那外婆张望的眼神……</p><p class="ql-block"> 呵,明白了!我想的是那流逝的岁月:那年的三月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土 人 . 甲 辰 . 三 月 初 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