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讲透道德经50讲

小易

吴伯凡讲透道德经50讲人们或许会断言这种呼吸方式是禅自身在心理学方面的体 现。<div>吴伯凡讲透道德经50讲<br></div><div><br></div><div>获取课程 ,请 加 徽亻言:<br><br>373609188<br><br>长按数字复制徽 到 徽亻言 添 加 好 友!<br></div><div><br></div><div>然而,正如同禅的其他方面一样,“奋斗意味着障碍”。出于 这种原因,呼吸技巧的初学者经常产生某种特殊的焦虑,觉得如 果不有意识地进行控制的话,自己就无法呼吸。但是正如没必要 努力去与“道”一致,努力去听、去看,我们务必记住的是呼吸 将会一直自己照顾自己。这不是如“吐气纳息”那般程度的呼吸 训练,强行把它当成精神戒律。在心中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是严重错误的。<br><br>这种呼吸方法并非是为特殊时刻单独准备的。与禅自身一 样,它适合任何一种环境。每一个人体动作都能以这种或那种的<br><br>方式成为某种形式的坐禅。禅在行为方式中的体现并非限于正式的艺术,也并不特别需要如坐禅那般的“坐的技巧”。已故的桥 田邦彦终其一生是禅的“学生”,且为道元著作的编纂者,却从 未有过正规的坐禅经验。但是桥田邦彦的禅修却落实在其物理学 研究中,他通常用如下话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他的终身事业“是科学”,而非“研究科学”。<br><br>每一种受禅激发的艺术形式,都以自己的方式,对“顿”做 出生动的解释。墨绘和俳句的瞬间性、茶道和剑道所需求的心灵 的完整呈现,道出了禅总是自称为顿悟的方式的真实原因。顿悟 并非只强调“迅疾”和“出人意料”,仅仅是“速度”意义上的 “顿”,与禅不存在任何关联。其原因在于,禅乃是从时间中解放 出来的。因为如果我们张开双眼明察秋毫,便会越来越明了,除 了此时此刻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时间存在,“过去”和“未来”是种没有任何具体现实的抽象。<br><br>至此已相当明了的是,我们的生命似乎都是属于“过去”和 “未来”,“现在”不过是区分它们的细微至无的“发际线”。“没 空”的感觉就来自这种认识。“没空”是一个“匆匆”的世界, 它流逝得如此迅疾,以至于我们来不及品味它。但是通过“顿 悟”,我们可以看到真理的反转:正是“过去”和“未来”构成 了“飞逝的假象”,“现在”则是永恒真实的。我们发现时间的线 性序列是我们单向的“语言思维”的发明,是一种经由抓取我们 称之为事物或事件的生活碎片来解读世界的意识。但是每一次心 灵的抓取都排除掉世界的剩余部分,以至于这种意识仅能够经由一系列此起彼伏的抓取行为来获得近似整体的幻象。然而,这种意识不能也从未调节过人体器官。可见,它是很表层的。因为, 如果它不得不去控制心脏、呼吸、腺体、肌肉、感觉器官的话, 那么它将匆忙地关注人体一件又一件事物,而无法顾及其余。可 喜的是,有机体并不受其控制。有机体乃是由无时间性的“本 心”调节的。这种调节乃是从全局角度对生命<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