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骑游G219之二十:洛阳:十三朝古都

江涵秋影

<p class="ql-block">  D20:4月11日,洛阳到汉函谷关遗址,沿G310经新安县城、义马市至渑池县城,骑行78km,总里程1578km。</p><p class="ql-block"> 洛阳,我有时看作是第二故乡,曾在这里当兵6年,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1975年离开洛阳40年后的2014年回到了洛阳,却找不到过去记忆中的情景。昨天,从又一次来到了洛阳,是从家里脚踏自行车1500公里历时20天,还是想找到点儿那时部队住地的记忆,仍然没有结果,过去了的永远成为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关林打卡后往新安县方向,两个小时后骑出洛阳市区,途经牡丹公园。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继续沿G310到新安县汉时关即新安函谷关遗址。因时间还早,为减轻明天爬山的压力,到渑池县城住。</p> <p class="ql-block">  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西安、南京、洛阳和北京)之一(也有说八大古都:人气极高的西安、繁华之地南京、文化底蕴深厚的北京、美丽如画的洛阳、多姿多彩的开封、风景秀丽的杭州、充满神秘色彩的安阳,以及富有活力的郑州),世界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从中国第一个强大的夏王朝开始,先后有富有商业气息的商朝、礼乐古邦玩“火”自焚的西周、历经变革的东周、帝王将相辈出的东汉、雄霸北方的曹魏、短暂辉煌的西晋、文化繁盛的北魏、繁荣鼎盛的隋朝、妩媚富贵的唐朝、巾帼不让须眉的武周、软弱无力的后梁、备受争议的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p><p class="ql-block"> 作为古都,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历史是什么?历史的源头是神话,中国最早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皇五帝以及夏朝。而夏朝在洛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国家形式而存在的王朝。《史记.夏本记》记载:有夏一代,历十四世十七王,前后400余年。拨开3800年的历史烟云,二里头遗址在经历六十年考古发掘后,显现出第一王朝的大都气象。这一宏大的王都中心分布着宫城和大型宫殿建筑群,宫城外围有"井"字形的主干道网连接交通,分割不同的功能区。长垣围合的官营作坊位于宫殿区近旁,祭祀区、贵族聚居区拱卫周边。方正规矩、功能完备的布局无不显示出王都特有的气质。</p><p class="ql-block"> 洛阳,它位于秦岭与华北平原交界处,四面八方都是天然的防守屏障。西边是崤山,南面则有熊耳山、外方山,而北面是邙山,再往北就是王屋山、太行山等艰难险阻。此外,还有三条川流汇聚在此——洛水、伊水、黄河。如此高山峻岭,碧波荡漾,不能不令人感叹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各方势力频繁争夺。东汉时期,为了保护这座城市的安全,还专门设立了八个关口进行防守。它们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依次为:小平津关、孟津关、虎牢关(也被称为大谷关)、大谷关、轘辕关、广成关、伊阙关,最后才到达中原重镇——函谷关。可以看出,洛阳处于中心的位置,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洛阳凭借优越地理位置,成为第一王都、十三朝的古都。</p> <p class="ql-block">  关林庙:</p><p class="ql-block"> 因昨天晚上就住在关林庙附近,今天早上就到关林庙打个卡。</p><p class="ql-block">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冬天,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俘。因坚决不降,被孙权杀害。为了嫁祸于曹操,孙权把关羽的头颅献给当时在洛阳的曹操。曹操没有上孙权的当,他用香木为躯,接上灵首,以王侯之礼隆重下葬了关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进关林的仪门就看到启圣殿、二殿,再往前过春秋殿,就是关羽的墓冢。关羽下葬时为“汉寿亭侯”,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礼葬他时,建有祭祀的享堂,陵墓周围种植了柏树。后来关羽一步步被神化,他的墓冢成了“关帝陵”,后来又成了“关林”。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孔林能与之并肩。孔子是文圣人,关羽是武圣人。</span></p><p class="ql-block"> 关林,是我国惟一的“林、庙”合祀的古典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关林的香火很盛,一进去就感觉香烟缭绕。关羽的一生,以忠义和勇猛见称,从三国到隋,人们把他视为盖世英雄,而隋朝之后,人们就把他当作神灵顶礼膜拜。而到了明朝,万历皇帝把他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汉函谷关:</p><p class="ql-block"> 唐代王昌龄《出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汉时关"指的是位于新安县城东的汉函谷关。</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来到了这里,这句诗把我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关者、要塞也。《周礼.地官.司徒》载:"关,界上之门,"《说文解字》曰:"关,以木横待,门户也。从门,丝声。"与此类似的"津",则是"水渡码头"的意思,国家设置关津,目的在于增强军事防御能力、维护社会治安。函谷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通道之一,因为处于险要之地,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函谷关”。</p><p class="ql-block">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如果从地理格局上看,从周朝至宋朝,大体为东西之间的纷争,基本都在秦岭与渭河-黄河之间,以西安-咸阳和洛阳-开封为统治中心,唐宋后,随着东南江浙一带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遂转为南北之间的纷争。因此在宋朝以前,连接着长安和洛阳的崤函古道,可谓“襟带两京”的锁钥,至关重要。而在崤函古道上,有两座雄关成为洛阳与长安之间的门户,这就是函谷关与潼关。处于洛阳至长安通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因所在涧谷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函谷关始建于西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函谷关一共有三座,分别是:秦函谷关、汉函谷关、三国曹魏函谷关。秦函谷关为战国时秦国在东周(包括晋、魏)的基础上重建,位于今河南三门峡灵宝函谷关镇王垛村;汉函谷关是汉武帝时兴建,位于今洛阳新安东部;三国函谷关是曹魏时所建,位于秦函谷关北五公里处,现已被黄河淹没。三处函谷关所处时代不同,地点不同,发挥的作用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新安县现存汉函谷关遗址,为辛亥革命元老、著名爱国人士新安县铁门镇张钫老先生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重修后保留。2014年6月,新安汉函谷关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名录。汉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西行第一关,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盛。</p><p class="ql-block"> 汉函谷关距新安县城大概只有2公里,从门口购票进入,(原票价40元,目前20元),看见一个小木屋往前走跨过涧河,到达对岸,然后走一公里就到了函谷关,穿过函谷关就可以看到台阶,沿台阶上去就能到达城墙之上,近距离接触关楼遗址。沿台阶下去就能看见一个建筑,进去之后是一些遗址,里面有河道等东西(如果不走台阶可能根本就发现不了,我就没有看到)。</p><p class="ql-block"> 过去从洛阳到新安县,都要经过这个关口,那个时候这个地方根本就不是景区,就是一个交通要道,真正的洛阳西大门。有的时候真的不得不感概古人的智慧,那个时候是交通要道,历经2000余年后,如今虽然成了景区,但是左右两边,一边是310国道,一边是陇海线,依然占据交通要道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汉武帝为何要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函谷关原本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以函谷关为分界线,其以西为关中,以东为关东或关外。然而在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汉武帝为何下令将函谷关向东迁移了三百里,到了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这就是汉函谷关,原来的函谷关就被称为秦函谷关了。</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汉武帝东迁函谷关真正的原因至今不明。汉武帝同意迁移函谷关的主要原因,是秦汉以来,天下日趋统一,关中、关东已无存在的必要,特别是三国赤壁之战后,南下无望的曹操为避免西凉兵乱,开始将战略重心向西凉转移。随着秦函谷关战略作用的下降,曹操于建安元年(196 年)开始在潼关沿黄河两岸修筑粮道,这就是后来的 "渭函谷关"。三国之后,函谷关的战略地位消失,秦函谷关从此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 当然,还有一个传说。自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帝都,函谷关以东则称为关外。那时候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可是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别人老说他是关外人,他深感不快,就尽捐家资,在老家县城东修起了这座雄伟的城池,人们称它为汉函谷关。有了这座新关,杨仆也就成了关中人了。</p> <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在洛阳龙门石窟,遇到安徽合肥市的骑友和东北的骑友,今天中午在新安县城吃午饭时,在同一个餐馆里又遇到陕西商洛市的四个骑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