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零二四年正月十六,我们一行从西双版纳出发驱车前往腾冲的“和顺古镇”。</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西南边陲名镇,光在明清两朝取过功名的和顺人共计809人,其中举人8位,秀才600余位,在朝廷任过官职的180多位,这在“文昌宫”的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上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和顺古镇是远近闻名的“学霸村”,著名哲学家艾思齐、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均出生在这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全镇人口6000余人,在外华侨就有一万两千多人,遍及美国、加拿大、缅甸、泰国、日本等数十个国家,所以号称:世界腾冲,天下和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p> <p class="ql-block">全镇面积17.4平方公里,别看它不起眼儿,人家可是曾经的国际贸易之村,是两千多年的古代川、滇、缅、印、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西南对外通商口岸茶马古道的重镇,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按现在的时尚词语那就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关隘。这里集齐了与南亚、西方的各种瓷器,还有捷克的灯罩、罗马的钟、德国的盆等许多稀罕玩意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造型是马蹄上的铁掌,古代马帮是边贸货运的唯一方式</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是全国藏书最多的乡村图书馆之一,有藏书11万余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图书馆建于1924年,至今仍在沿用,6000多的人口将近3000人有借书证,尊师重教是和顺人的优良传统。崔永元曾调侃说:和顺的人“不务正业”,本该务农却喜欢看书,把牛往山上一放,自己跑回来看书去了😄</p> <p class="ql-block">由于多元文化的碰撞,和顺古镇的建筑可谓自成一派:远看白墙黛瓦,近看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神韵,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也不乏边地少数民族的特色,图书馆的建筑风格最具有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古镇建于明朝,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和中原人的后代,世代留守边地,后居“阳温暾”(和顺古称)。古镇有八大宗姓:寸、刘、李、尹、贾、张、杨、钏,都是明初军屯迁移过来的军户的后人。</p> <p class="ql-block">一条清澈的小河绕村而过,从旧称“阳温暾”改为“河顺”雅化至今的“和顺”,整体建筑古朴典雅,每隔一段就会遇到一个“洗衣亭”矗立在水边,“走夷方”的和顺男人总有许多割舍不下的牵挂,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至于风吹日晒,在河岸边修建了亭子为留守在家的妇女们遮风挡雨。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朴素、最贴心的感情表达。</p> <p class="ql-block">腾冲有三宝:藤编、藤宣和藤药,据说“安宫丸”要早于、好于同仁堂,另外和顺古镇盛产咖啡,据说是星巴克咖啡原料的采购地。</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600年来,以它独特的侨乡文化与马帮文化赢得了《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媒体的推荐“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以及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在这里能领略到小桥流水人家,像是江南一隅;走在火山石铺就的石板路上能触摸到“茶马古道”时期最繁华的历史;在这里能感受到淳朴、儒雅、和谐的民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各具特色,我把它写在以后还会再来的清单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