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德||生命神话世界与生命哲学 (代序)

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

<p class="ql-block">黄平《苗族古歌古词•大歌》中的套路歌,是黄平苗族古代先知们用苗语创造的神圣经典之一,为什么说是神圣经典?因为这是黄平苗族古代先知们对人与天地万物生命哲学思想思辨的结晶,这些生命哲学思想,通过大歌的诗性话语,用神话隐喻的形式表述,呈现成为神圣的权威思想意识,并用以规范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神圣的权威意识规范需要举行神圣的仪式,所以,先知们用神圣的“gheb hlangb”榔规,即神圣的法律,规定不能隨意地唱诵这部苗族祖先用苗语创造的神圣经典,要唱诵就必须举行神圣的仪式,否则就是对神圣祖先的亵渎。</p> <p class="ql-block"><b>一、生命同源 </b></p><p class="ql-block">在这部古代神圣经典的套路歌里的十二路(首),呈现的是苗族的生命神话世界,这个生命神话世界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是用神话的形式作隐喻的表述,隐喻的是苗族先民建构的社会生活世界秩序的规范,以及思辩的生命哲学思想与神圣的信仰,其中的生命哲学思想,则是苗族文化的核心精髓。 什么是神话?在以科学理性为唯一标准的现代人看来,神话无非是一些无稽之谈的荒诞故事,其实这是一种偏见的说法。神话学家洛·梅在《祈望神话》中认为:“实际上,正确定义的科学与正确理解的神话之间并无冲突。海森堡、爱因斯坦、尼尔斯·玻尔等无数現代科学家明确了这一观点,因为许多重大科学创见都是从神话开始的。”从神话学的视角来看,神话是古人思想哲理的隐喻象征表达。神话学家坎贝尔在《神话的力量》中认为:“神话学是宇宙之歌,是天籁一一即使不知曲调为何,依然隨之翩然起舞。”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从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神话,他说:“神话……表达并进而使信仰条理化,它保护并推行道德,它保障了仪式的完满,并包含着可以指导行动的规范。因此,神话是人类文明的核心部分。它不是无聊的故事,而是精心雕琢的能动力量。”哲学家卡西尔更是把神话与宗教信仰和哲学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神话从一开始起就是潜在的宗教”,而且是对生命的肯定。他还说:“哲学深信,神话创作功能的产物一定具有一个哲学的,亦即一个可理解的意义。如果神话在所有各种图像和符号之下隐匿起了这种意义,那么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就成了哲学的任务。”从以上几位神话学理论家对神话的阐释看到,神话的创造者,在神话里潜藏有文化核心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 用神话形式表述呈现的黄平《苗族古歌古词•大歌》中的套路歌,共有十二Gid(路)。苗语日常用语的Gid,指的是路,但在大歌的苗语语境中,Gid指的是首,十二路即十二首。其中有“掘窝”、“十二宝”、“扁瑟缟”、“五好汉”、“洪水滔天”、“运金银”、“铸造日月”、“仰欧桑”、“扁香尤”、“斩龙”、“嘎尼拉”、“香简马”。这十二路大歌除了“嘎尼拉”和“香简马”,其余十路都是用神话的形式来表述呈现,“掘窝”、“十二宝”、“洪水滔天”、“运金银”、“铸造日月”这五路属于创世纪的生命创世神话。 世界上各民族先民都创造有创世纪的生命创世神话,创造这样的神话不是单纯为了讲述荒诞离奇的故事,而是回答人好奇提出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生命哲学追问,同时也是各民族因为人安身立命的精神需要,采用神话的方式,建构并规范各民族不同的人文生活世界。 例如,犹太民族《圣经》中的创世纪,说的是上帝创造了天地、日月,和大地上的自然万物,上帝同时又照着自己的长相,用大地上的尘土造出了人们。“上帝赐福给他们,还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大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的活物。”在犹太民族的生命创世神话里,上帝这位唯一的万能之神,赐予人高于自然万物之上并管理自然万物的权利。就如古罗马哲学家普罗提诺说的:“人是高贵的创造物,象设计所要求的那样完满,没有疑问,他是构成大全的一部分,比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地位要高贵。”人因此成为自然万物的统治者,所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天生一切动物应该都可以供给人类服用。”总之,人类为了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欲望,可以任意掠夺自然,破坏自然。 黄平苗族古代神圣经典《苗族古歌古词•大歌》的生命创世神话,与犹太民族的生命创世神话截然不同。黄平苗族古代的生命创世神话说,自然万物生命不是来自神的创造,而是来自大自然的创造。大自然中的宇宙生命树一一枫树孕育了初始的生命,这个生命是蝴蝶妈妈。“看那白枫树,/看那神仙树,/小蜂飞下来,/看那神药树,/蚂蚁爬下来。”枫树心孕育了蝴蝶妈妈,啄木鸟啄枫树找树虫吃,“次次不劈柴(啄木),/这次就劈柴(啄木),/挖蝶妈出来,/……蝶妈妈来了/,蝶妈妈来到。”蝴蝶妈妈长大后去游方找男朋友,上到高高的山岭,面对无垠的苍穹,怀抱迎面而来的春风,与春风结合,生下了十二个生命蛋,姬妃鸟把十二个生命蛋孵出来。这里的十二不只是十二,而是无穷数的十二,意指人与大自然万物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同一个母亲一一蝴蝶妈妈。大歌中的《十二宝》说得很清楚:“九个同娘生,/十个同娘养,/同个蝴蝶妈,/同盆水浴身,/同盆水洗脸。”人与大自然万物所有的生命都是一家人,都是有尊严的平等兄弟,大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存在谁统治谁的问题,人与大自然所有生命一起,生活在和谐共生共荣的世界里。生命创世神话把枫树、蝴蝶妈妈和姬妃鸟,作为人与大自然万物的三位一体生命创世始祖。 这样的人与大自然万物生命起源神话,往往被关于猿演变为人的科学进化论教育的人嗤之以鼻,认为这是无知无识的人的疯癫癔语。且不说这些人不懂猿变人的进化论说法已经成为过时的知识,他们更不懂人文社会科学关于神话是什么?象征是什么?图腾是什么? 用人类学的图腾理论来看,黄平《苗族古歌古词•大歌》中三位一体的枫树、蝴蝶与鸟,便是苗族的图腾象征符号。什么是图腾符号?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图腾制度》中,对图腾象征符号作了解释,他说图腾象征符号是“作为一个大型氏族的成员,一个人会与共同的和久远的祖先发生关系,而神圣动(植)物正是这些祖先的象征。作为世系的成员,他会与以图腾为象征的祖先发生关系。”这就是说,图腾不是别的,图腾是生命祖先的象征符号。 图腾理论让我们明白,黄平苗族古代先民用生命创世神话,认定枫树、蝴蝶和鸟三位一体是创世的生命图腾祖先,也即是祖神信仰中的创世始祖神。从古至今在苗族传统村寨里,为什么都有一片神圣的护寨枫树林,这是因为神圣的枫树林是生命图腾祖先的象征符号之一,只有万能的生命图腾祖先,才能护佑繁衍生息在村寨里的苗族后裔子孙。 从黄平《苗族古歌古词•大歌》的生命创世神话,可以看到苗族先民建构的生命哲学思想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二、生命平等 </b></p><p class="ql-block">前文已经说了,人与大自然万物生命都源于枫树、蝴蝶、和鸟。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于大自然的创造,人的生命并不特殊,其生命只不过是大自然生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而已,因为生命源于同一生命祖先,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都是平等的兄弟和朋友,大家都应该相互友爱地和谐相处。这种生命平等的哲学思想,来自于苗族古代先民对于人与大自然生命平等的认知体系,先民们把这样的生命认知体系,通过苗语诗歌的形式予以呈现,如果没有苗语,生命认知体系也就无法予以呈现。 这里涉及到了语言,语言是谁创造的?德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洪堡特,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说:“语言无时无刻不具备民族的形式,民族才是语言真正的和直接的创造者。”他还说;“每一种语言构成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是全部思维和感知活动的认知方式”。用这种语言哲学的视角看苗语,我们可以说,苗语是苗族的创造,苗族人用苗语思维认知生命世界,这就产生了苗语的生命世界观。 在苗语唱诵的《苗族古歌古词•大歌》的基础歌中,有《人喜爱朋友》的一首歌,这首苗语歌反映了苗族生命哲学的生命世界观,歌中说:“Dail naix hlib dail bel人喜爱朋友,/Jaox eb hlib dail nil 河水喜爱鱼,/Hlib hlib juf lol gol喜爱才邀约。”这段话,可以说是苗族生命哲学关于生命平等的世界观的经典话语,这种世界观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万物的生命也是平等的。特别是jaox eb hlib dail nil河水喜爱鱼这句话语,话语中把水放在前面,鱼放在后面,用现代的生命认知思维看,这句话违反现代生命认知思维逻辑。现代生命认知思维逻辑认为:鱼是生命,水不是生命,是鱼用水,不是水用鱼,因而应该是鱼喜爱水,而不是水喜爱鱼。其实“水喜爱鱼”这句话有苗族自己的生命认知思维逻辑,这种生命认知思维逻辑认为:水也是有生命的,鱼也是有生命的,水和鱼都是平等的生命,生命不分高低贵贱,水喜爱鱼,鱼喜爱水,水鱼相依,生命相连。两者是主体与主体的平等关系,不是主体与他者的不平等关系。平等的主体关系,在哲学上叫“交互主体性”。可见在苗族先民建构的这种生命世界里,生命认知思维逻辑是万物皆生命,生命皆平等。 在汉语里有一句民谚:“鱼儿离不开水”。这句汉话把鱼放在前面,水放在后面,其中的生命认知思维逻辑是:鱼是生命,是主体,水不是生命,不是主体。是鱼用水,不是水用鱼,是鱼离不开水,不是水离不开鱼。水只是从属于鱼的他者,他们不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而是主体与他者的不平等关系。生命的鱼需要非生命的水,鱼与水有高低之分,他们的身份并不平等。从这句汉语民谚可看到,汉语生命世界的认知思维逻辑,是生命分为不同等级的不平等世界。可见不同的生命哲学观念,对待生命世界的认知思维逻辑必然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关于人与大自然万物的生命平等,黄平苗族在日常生活唱的歌中,有一首传统的《HXAK HXEB NAX收稻歌》:“Hvib hvib hmeb veex bil 高高的苗岭,/Lix gad tob fieex jel 金黄的稻田,/Hxeb baid xongs ghaox niongl今年大丰收,/Ghaib bongt hvib lax dlangl心儿好欢畅。/(Bab)diaot hxak lax wab lol我们唱着歌,/Hvit yuf mongl hxeb lol快来收稻谷,/Hfod gix haib dioeb niol我们吹芦笙,/Hvit yuf mongl hxeb lol,快来收稻谷。/Sangs daixdol lul ghangd古代老人说,/Nax ed ax hxeb said稻谷别收完,/Dliat naik niangb vod qeed留一份在田,/(dol)Lul (dol)ghot juf daot ngangd 祖神要来吃,/Dliat naik niangb vod qeed 留一份在田,/Dlieeb veex baob lol lil山神要来吃,/Dliat naik niangb vod qeed留一份在田,/Nes ghab jut xaob ngangl鸟雀要来吃,/Dliat naik niangb vod qeed 留一份在田,/Neel lix juf xaob nangl田鼠要来吃,/Dliat naik niangb vod qeed留一份在田,/Hsaib diol juf xaob ngangl 万物要来吃,/Dliat naik niangb vod qeed留一份在田,/hnet hnet seix maix nangx年年都有吃。” 在黄平苗族传统《收稻歌》里,人与自然万物生命都是交互主体平等的朋友,人在农耕稻作中,如果得不到自然万物生命朋友们的无私的帮助,根本不可能有收获,人应该感恩自然万物生命朋友,在收获稻谷后,就应当与大家共同分享,这是生命平等应该具有的生命伦理道德。在苗族村寨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关于人与万物生命平等的生命哲学和伦理道德观念,随处可见,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b>三、生命美丽 </b></p><p class="ql-block">《苗族古歌古词•大歌》里的《仰欧桑》,歌中歌颂的就是生命美丽。仰欧桑是一位美丽无比的美神,“仰欧桑美丽,/桑枝般苗条,/鬓发如青丝,/面庞白又嫩,/双眸明如镜,/明亮如银光,/完全是天生/,嘴薄似边鼓,/花帶若马缰,/裙脚似渔网,/裙边金丝线,/衣袖蝶鸟图,/项圈十六两,/全银打铸成,/去旁海过节,/涉河过湾水,/浪花亮闪闪,/手挽绣花裙,/挽裙过双膝,/露腿白生生。/人人想爱她,/盼结为情侣。” 《仰欧桑》这首美神歌,被苗族喻为生命最美的歌。在黄平,每当苗族青年小伙傍晚去别的寨子游方找女朋友,就需要在游方的寨子里借宿。夜里寨子上的青年小伙往往要找这些游方客对歌,按惯例美神《仰欧桑》这首歌双方必须要唱。凡是唱这首歌的人,都会如醉如痴地在歌声中春心荡漾,失魂落魄地要去寻找美神仰欧桑一样的美丽姑娘,期望自己的情人,就是美神仰欧桑。这首美神《仰殴桑》的歌,是游方必唱的歌,这就逼使每个村寨的苗族青年小伙,人人都要去学唱这首歌。可以这样说,青年小伙不会唱美神《仰欧桑》这首歌,就很难找到心仪的姑娘结为终身伴侣。 苗族村寨里的女孩们,人人都以美神仰欧桑作为自己的偶像,为了把自已打扮像美神仰欧桑一样美丽,她们从小就得学习绣花,为制作美丽的盛装绣花嫁衣不辞辛劳。民国时期的社会学家陈国钧,在《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中,对苗族女子为了生命美丽,在繁重的劳动中,挤出时间绣花的情境作有田野调查。 他说:苗族“女子无一不擅长绣花。爱美的观念,非常浓厚,对于自己所穿衣服上的花纹,异常考究,花钱向汉人买来(丝线),家庭辛苦所积,而作此种消耗,然其色的配合,形状的精巧,都不亚于湘绣杭绣等,着实难能可贵。苗族女子责任重大,劳作甚忙,但必须在百忙中偷出须臾时间来绣花纹,一切饮食起居都可简陋,而绣花的工夫,都不可忽视。”他还说苗族“女子从幼学习刺绣,除协助农工家务外,就专心一意用针线刺绣花纹,每见到她们上山砍柴,或牧畜牛羊等时,亦多将花纹的材料,藏诸腰际,一逢空闲,就取出刺绣,我们往往看到苗族女孩傍晚归来,于携布搓,就是她在空余时所做的绣花,每逢集会时所穿的各种花衣,亦即是她们日积月累所制成功的。” 从陈国钧的田野调查看到,苗族女子爱美的观念非常浓厚,不论生活富裕与贫困,都要为了生命美丽而绣花制作花衣盛装打扮自己。然而,这种近乎疯狂爱美的观念从何而来?他并不知道,其实,这种爱美的观念来自神圣经典《苗族古歌古词•大歌》,每个苗族人,都会受到《苗族古歌古词•大歌》生命哲学中生命美丽的教育熏陶,这种生命美丽的观念从古至今代代相传,无形中融化在苗族人潜在的思维认知逻辑基因里,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世界生命美丽的一种文化天性。</p> <p class="ql-block"><b>四、生命欢乐 </b></p><p class="ql-block">《苗族古歌古词•大歌》里虽然有《扁瑟缟》苦歌,歌中的扁瑟缟命途多舛,因为获得大家的帮助,最后得到了善终的结果。 《苗族古歌古词•大歌》的主调是生命欢乐,生命欢乐的观念呈现在《斩龙歌》的神话里。歌中说,在清水江上由于人与龙之间发生偶然的命案,人龙因仇恨互相报复,双方冤冤相报,平静的生活被仇恨打破,致使风不调,雨不顺,庄稼无收,生活失掉了欢乐。出于无奈,人们只好恳求死了的龙复活,龙认为是兄弟阋墙,应该抛弃恩怨,给人施雨,龙同意和解。于是托梦要清水江边的人造龙舟过龙舟节,清水江山上的人吹笙跳舞过芦笙节,人们和龙在欢乐的节日中重归于好,共同享受生命的欢乐。 《斩龙》歌中说:“拿芦笙来吹,/笙声响嗡嗡,/铜鼓响咚咚,/龙公在边觉,/听到很高兴,/龙母在南良,/听到心欢喜。”心情愉快的龙为人施雨,“大雨落下来,/河水迅猛涨,/田地得雨水/,村村稻麦熟,/人人喜洋洋。”人们高兴,开始过芦笙节:“湾水芦笙节,/拿芦笙来吹,/响彻湾水寨。/笙声荡山谷。/……姑娘赛花衣,/赛漂亮头饰,/赛身材娇艳,/赛项圈闪亮,/赛银冠美丽。/男儿赛骑马,/谁的马骠骏,/谁的是快马。/还要赛铜鼓,/谁的芦笙长,/谁的音色美。/……人人都欢乐,/村村都丰收,/河水不断流,/田野稻花香,/人寿年也丰,/年年芦笙节,/欢乐满人间。” 为了让清水江两边的黄平、施秉、凯里地区的苗族村寨,都能享受到生命欢乐的歌舞升平节日,于是由权威的地方榔头出面,举行议榔联盟会议,合理地分配各地的芦笙节。节日在一年当中按季节轮流举办,春天从施秉的巴梭开始,接着轮流在黄平的加巴、翁板、半山、王家牌、黄飘高坡、白保姑娘坡举办,到了夏天在凯里湾水,最后轮到秋收后的农历九月二十七的黄平谷陇芦笙节。 生命欢乐除了节日歌舞,还有平常娶嫁喜事和亲朋往来宴席上的欢乐。在欢乐的宴席上,主客双方必须对歌,所以,在《苗族古歌古词•大歌》中有对唱的《邀客歌》、《应答歌》、《路边歌》、《送歌歌》、接歌歌》和《过门歌》等。由此可见,在苗族村寨里,生命欢乐总是主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p> <p class="ql-block"><b>五、生命秩序 </b></p><p class="ql-block">生命组成的社会必须是有秩序的生命社会,无秩序混乱的社会必然会解体。有秩序的社会靠法律进行维护,所以,在《苗族古歌古词•大歌》中,就有苗族传统的理老和议榔法律制度。古歌中的《隆卡略》,说的是寡妇受人欺负引起纠纷案件,她陸续请理老金松马、栋厚略、野尼和晓端公,用案例法的理词进行调解,调解未果,最终是资深理老丢久丹,通过议榔法律调解好了。丢久丹“他从下方来,拿来一梱纸,拿来一束香,他来他碰上,开口这样讲,’哪个再翻案,象香一样烧,他不得安生’。” 《双雉歌》的内容是苗族传统法律中的神判。歌中说,雉鸡刨落石头打死了鱼姑娘,引发官司,他栽赃野猪。理老奖考判案,弄不清案情,于是采用捞油锅进行神判。“哪个他理亏,错事他做了,捉他来伸手,插进油锅底,他就烫伤手。哪个不理亏,不做亏心事,伸手进油锅,不会烫伤手。”经油锅神判,最终雉鸡输了官司。 《隆卡略》和《双雉歌》通过神话,阐明了维护生命社会生命秩序的法律制度,这种法律制度就是苗族的议榔理老制度。 总之,黄平《苗族古歌古词•大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创造的一部神圣经典,这部神圣经典通过生命神话世界的表述,隐喻地呈现了苗族的生命哲学思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