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学历史

Hu Yimin

<p class="ql-block">冷枚(1669~1742) 字吉臣,号金门画史。清胶州人。康熙时宫廷画家。曾拜焦秉贞学西画,善绘人物。主要作品有《桐叶封帝图》、《南巡图》、《万寿盛典图》、《避暑山庄图》。与焦秉贞合绘《耕织图》46幅。《画徵录》称:“山东人唯秉贞(焦秉贞)与枚(冷枚)及胶州人法若真、高凤翰四人而已。”</p> <p class="ql-block">李方膺(1695年-1755年),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中国清代诗画家、官员。“扬州八怪”之一。1729年,33岁的李方膺随父进京,并以贤良方正的出身入吏部候选,蒙雍正皇帝特旨将其以诸生授乐安县(今山东省广饶县)令。1730年,李方膺在山东乐山县任县令。1732年,李方膺调任山东兰山县知县。新上任的总督下令开垦土地。李方膺因上书陈述开垦之弊,并拒绝执行而被治罪下狱。1736年,李方膺才获释,官复原职。后辞官返里丁忧服阙。1746年,再次入京候选,次年调至安徽,后被诬贪赃而罢了官,寄离南京的藉园。此期间,李方膺常往来于南京、扬州、合肥,以卖画为生。1755年,李方膺与李鲜、郑燮三人合作《岁寒三友图》不久后,去世。李方膺善于绘画。早年受二兄李方韩及友人丁有煜等影响,曾画山水、人物及杂花等,后来多画梅、兰、竹、菊及松树等。曾作《墨梅》卷,袁枚、金农、郑燮为之题,画风互相影响。其极力主张在师法自然和传统的基础上自立门户,以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画竹,着重写意,不拘形似,所作《风竹图》,以秃笔画叶,纵横涂抹,着力于刻画风雨飘摇中竹之神态。《游鱼图》生动活泼,用笔洗练,诗、书、画三者结合,相得益彰,恰到好处。著有《梅花楼诗钞》。</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金陵博物院收藏袋</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名人书画保管文档</p> <p class="ql-block">冷枚画作</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封存</p> <p class="ql-block">清代著名宫廷画家——冷枚(约1670-1742后),字宁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历康、雍、乾三朝,曾经跟随康熙时宫廷画家焦秉贞学画,从康熙35年被荐入宫廷,至乾隆7年左右辍笔,“以画供奉内廷最久”,成为当时的领衔画家。为圆明园奉旨作画多年,直至乾隆七年(1472)尚在孜孜绘画不息。可惜的是,他当年在圆明园的诸多精心遗作,都随着英法联军的抢掠与焚烧,在一场空前洗劫中化为灰烬。</p> <p class="ql-block">冷枚师承焦秉贞,吸收了一些西洋的画法,诸如写生画的透视、远近、明暗、对比等画法。他的画,工笔中带有写意,典丽妍雅,颇得师传,并能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冷枚善画人物,作有《五老朝阳图》,冠绝当时。他尤工仕女画,也能画建筑界面和山水画,笔法雅丽多变,风格规整统一,是一个极富才华的绘画多面手。</p><p class="ql-block">冷枚画作:</p> <p class="ql-block">李方膺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 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欹侧蟠曲,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传世画作为《风竹图》、《游鱼图》等等。</p><p class="ql-block">李方膺画作:</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金陵博物院收藏袋</p> <p class="ql-block">传世作品,曾画《东阁观梅图》、《桐阴刺绣图》、《罗汉册》、《梧桐双兔图》、《圆明园四十景图》,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妙。《避暑山庄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康熙四十二年(1703)仿仇英《汉宫春晓图》,雍正三年(1725)作《九思图》轴,山东省博物馆还藏有他另一幅《麻姑献寿图》。这幅《献寿图》,应作于雍正九年(1731)正月。作品大多流失海外,国内仅山东博物馆存其画作--《麻姑献寿图》。《春江玉兰》曾被国民政府收藏,后散落民间,现被某高官收藏。</p><p class="ql-block">作品欣赏:</p><p class="ql-block">清 冷枚画作 梧桐双兔图 绢本没色 176.2×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清 冷枚 避暑山庄图 绢本设色 254.8×17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清 冷枚 春夜宴桃李园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清 冷枚 连生贵子图 绢本设色 95.5×45.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p> <p class="ql-block">清 冷枚画作— 仕女图</p> <p class="ql-block">清 冷枚画作—献寿图</p> <p class="ql-block">清 冷枚 宫装仕女童戏图——乾隆御制天中儿趣图诗</p> <p class="ql-block">清 冷枚画作—春闺倦读图</p> <p class="ql-block">清 冷枚画作—闹春图 拍品</p> <p class="ql-block">清 冷枚画作—童子群戏图</p> <p class="ql-block">清 冷枚画作—雪艳图</p> <p class="ql-block">清 冷枚 画作—竹林七贤</p> <p class="ql-block">李方膺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八怪是指活动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的一群画家,他们以个性鲜明、风格独特而著称,对后世的文人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方膺的梅花作品,以其清幽芬芳、笔意十足的艺术特点,成为他艺术创作中的亮点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李方膺画作:</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高洁、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品质在李方膺的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梅花不仅仅是形态上的模仿,更是精神上的寄托,通过梅花的形象传达了画家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于自然美的感悟。</p><p class="ql-block">李方膺画作:</p> <p class="ql-block">李方膺的笔法独特,他的梅花,笔触自由奔放,墨色变化丰富,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技巧。他往往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梅花的轮廓,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来表现梅花的姿态,这种笔法既体现了文人画的意趣,又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p><p class="ql-block">李方膺画作:</p> <p class="ql-block">李方膺的梅花在构图上也颇具匠心。他善于利用空白,通过梅花的疏密有致的布局,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艺术氛围。这种构图方式使画面更加和谐,也赋予了梅花以更多的想象空间,使观者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梅花背后的诗意和哲理。</p><p class="ql-block">李方膺画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