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

张歌

<p class="ql-block">  前一段时间感冒了,断断续续一个多月才彻底好起来。不过这次感冒留下了后遗症,那就是怕喝酒了。每次三两就草草收场,弄得朋友们都不尽兴,心里清楚是自己老了,到了退出“酒场”的时候了。</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偷抿一口酒觉得很辣,一点也不好喝。那时候喝酒是很奢侈的事,一般家庭平常生活都非常紧张,别说喝酒,就是炒菜都是用筷子在油里稍微沾一沾基本见不到油腥。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喜事时候,家里有了客人,父亲才会大方一次炒几个家常菜买上几瓶酒陪客人喝几杯,对儿时的我来说那是最开心的时候。倚在父亲的怀里,时不时父亲就会夹起肉、鸡蛋喂到我的嘴中,嚼在嘴中,香在心里。这会儿回想起来,都觉得口齿留香、垂涎欲滴。有时趁父亲不注意也会偷偷地端起他的酒杯抿一口,辣得直流泪。那会儿是“儿童之意不在酒,在乎肉和菜也”。</p> <p class="ql-block">  刚参加工作喝酒喝得是信任和认可。从学校毕业刚分配到单位,为了更好地融入进去,其中一个捷径就是工作之余和同事们喝酒增进了解,拉近距离。记得第一次喝酒就现出了原型,喝多了,吐了一地。后来经过无数次大小酒场的历练,才渐渐地适应了当年的酒文化。以至于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两天不喝酒肚子里就像有虫子在挠挠,痒得不行,有了“酒瘾”,到了“无酒不欢”的地步。年轻的时候喝酒不论好坏,是酒就行。做到场上,先按照座次,三三地敬一圈,然后再划拳行令三三地走一圈,这样下来基本上半斤就下肚了。接下来就开始分成两派“打派战”了。那时候喝酒不喝倒几个绝不收兵。不像现在,喝酒随意,一点儿也没有当年喝酒的那种氛围。想当年哥在我们那里也是小有名气的酒中悍将,“拳打黄河两岸”,一天两场,有时候喝得大吐小吐,心里发誓再也不喝了,可是第二天有人一叫,早把第一天的难受抛之脑后,又闪亮登场,“记吃不记打”,该喝继续喝,该醉还是醉。年轻就是好啊!</p> <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喝酒喝得是豪气。三十来岁的时候,男人经过职场的历练,不论是在单位或者在家都成了“骨干”,应酬也相应地多了起来。如果周末连个酒场也没有,那周围的朋友就会笑话你在外面“混”得很差,言语间就会对你不屑一顾。如果你平常酒场不断,“大酒场三六九,小酒场天天有”,那证明你起码在你那“一亩三分地”大小是个“人物”。我们当时对喝酒有一句总结叫:不喝酒你是中国的,喝了酒中国是你的。特别是喝酒喝到酩酊大醉的时候,那种感觉用金庸先生的古诗概括就是:他横任他横,清风拂山岗,他狂任他狂,明月照大江。那种体会,喝醉过的人都知道,哈哈,那叫一个“痛快”!那一刻,家庭的烦恼、生活的艰难、工作的坎坷,统统都会抛掷脑后。颇有一种“一剑在手,天下我有”、“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的感觉!酒醒后,生活还得继续,依然回归“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  四十以后喝酒喝得是“排面”。人过四十,基本到了男人的“黄金期”。那时候,大部分人工作生活都基本定型了,喝酒也随之升级了。不在像以前那样什么酒也喝,什么场也参加了。一旦有人组场,就会下意识地问:和谁?喝什么酒?人合适了就去,人不合适就会借口有事推掉不去。酒合口味了就去,不合口味了就推脱身体不舒服改天吧。比较注意自己的形象,很少再像以前傻喝了。喝酒更要的是那份“排面”,那份自信与洒脱!</p> <p class="ql-block">  一到五十喝酒喝得是心境。到了五十,以前喝酒造成的“后遗症”就渐渐地显露出来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这时候,喝酒就不能再称之为喝酒了,只能叫“借酒抒情”了。几个老友,家常小菜,推杯换盏,三五杯下肚,酒量就到顶了,基本上是只见举杯不见下酒了,就开启聊天模式消磨时间了。吐槽一下单位的糗事、发泄一下工作中的牢骚、谈谈国际国内大事、说说儿女学习、讲讲养生办法。酒后再后知后觉地说要不是啥啥啥我早就成啥啥啥了,要不是那那那我早就是那那那了。互相挤兑挤兑,内卷内卷,最后哈哈一笑,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继续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这不,正码着豆腐块类,又有同学晚上约酒。啥话也不用说了,趁身体还好,收拾一下,关了电脑,赶个场,喝几杯去!</p> <p class="ql-block">(图片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