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游记——中山陵,美龄宫

控江老丁

<p class="ql-block">天地清,春光明,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六朝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我前来游览——</p> <p class="ql-block">位于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建筑,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p><p class="ql-block">中山陵设计师吕彦直(1894一1929)安微滁州人,他所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却使他名垂中国建筑史,他也因此成为近代中国惟一获得过政府通令褒奖的建筑师。</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陵寝面积8万余平方米,于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p> <p class="ql-block">1929年,孙中山先生灵柩奉安中山陵后,戴季陶和国立中山大学全体同学为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决定捐资铸造一尊铜鼎,安放在中山陵前。</p> <p class="ql-block">1932年由金陵兵工厂制造,孝经鼎的外观为圆形,由三足和二耳构成,可以拆卸成三节。鼎的高度约为4.25米,腹径1.21米,重约1万斤。鼎壁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字,这是孙中山对革命军人的要求。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碑,上面刻着戴季陶的母亲黄氏书写的《孝经》全文。因此,孝经鼎也被称为孝经鼎。</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p> <p class="ql-block">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8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p> <p class="ql-block">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左起第二根的立柱上端居然有一条接缝。很明显,接缝上面的那一小截石柱是后补上去的。</p><p class="ql-block">原来,由于当时制作门柱的石匠在切割时粗心大意,把其中的一根石柱截短了一米多。他自知闯下大祸而畏罪逃跑,当时的南京政府打算将这个石匠杀头谢罪。好在孙先生之子孙科以“为父造陵,不能杀人”为由出面协调,才让这个石匠免去了一场劫难。但是为了赶工期,到福建重新采办石料已经来不及,最后决定用投榫的办法将截下的石料重新接合。经过石匠的精心衔接,这根石柱终于竖立起来,不过也留下了这条无法弥补的细小接缝——。</p> <p class="ql-block">陵墓建筑在山坡上,用392级石阶相连,石阶中缀以8个平台,坡度逐渐加大,视角不断变换,由博爱坊望祭堂,仰角为9°,至碑亭望祭堂,仰角为19°。瞻仰者缘石阶拾级而上,庄严肃穆之感,景仰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到达大平台,再回首俯视,不见石阶,仅见平台连成一片,如同平地,令人啧啧称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碑亭建在天下为公陵门后面第二层平台上,以花岗石建造,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墓碑高9米,重达几十吨,是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雕琢而成。是由谭延闿书写的碑文:“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p> <p class="ql-block">​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位于海拔高度158米的第十个大平台上。大平台东西宽137米,南北深38米。处在山顶最高峰——</p><p class="ql-block">建筑的色彩也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祭堂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楣上分刻“民族”、“民生”、“民权”字样,由张静江书写六个鎏金篆字,在中门上嵌总理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像,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一本长卷,那凝视着前方的深邃目光——</p> <p class="ql-block">进入墓室墓门,两扇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横额。(墓室目前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青天白日。</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因此,遗体一直安卧在中山陵墓穴内。</p> <p class="ql-block">​祭堂前面东西两侧,矗立一对高大的华表,是用福建花岗石雕琢而成的。华表高12.6米,下部直径2米,上部直径1米。华表的断面为六角形,六面均饰浮雕卷云纹。</p> <p class="ql-block">伴着微风,我走下石阶。回头往上看,中山陵却宛如坐落在钟山之巅。这座山下,埋葬着一个伟大的灵魂,影响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九月份起,抖音直播上线的主播日结自提的功能,抖音的红利期正式降临,网红抖音直播像雨无春笋般兴起,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直播博主会在抖音上分享旅行经历,向观众,会介绍景点的历史背景,表示不同地方的风景和文化,提供相关的旅行推荐——</p> <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四方城以东的小红山上,又称“美龄宫”、“小红山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外形为明清官式做法,顶覆绿色琉璃瓦。汽车可直抵大门,地下一层有侍卫室、衣帽间、机要室、职员用房、厨房;一层有接待室、衣帽间、秘书办公室及卧室、厨房、配膳房、洗衣室、卫生间等;二层主要作会客室与休息室之用,设有大厅、客厅、大饭厅、配膳房、书房、秘书室等;三层为居住部分,内有女客厅、四间大卧室及小餐厅、厨房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龄宫门前停着一俩豪华气派的别克老爷车,据说这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送给宋美龄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脚下踩着从法国进口的地砖和马赛克还保持着原有风格……</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的办公室挂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十二个字警醒着当时的中国仍旧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 <p class="ql-block">蒋氏夫妇常在此居住,并将客厅改为内部教堂,称为“凯歌堂”(纪念抗战胜利)。宋美龄从小信奉基督教,蒋介石的母亲则是佛教徒。为了和宋美龄结婚,蒋介石经过一番周折后皈依基督教。</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美龄宫采光最好的房间,通常是宋美龄在此居住。早上的阳光就可以把她唤醒——</p> <p class="ql-block">美龄宫的家具、装潢、装修都采用了当时最高档、最豪华的材料。</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这个房间,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戴笠、宋美龄为“西安事变”召开秘密会议。</p> <p class="ql-block">在寒冷的冬季,整个大厅因安装壁暖设施,整个大厅温暖如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蒋宋夫妇私人餐室,餐厅设计中西合璧。外墙为中式雕花月亮窗,左侧特别设置服务配餐间,用电梯与地下室的厨房相连接,菜肴可以用电梯直接送上楼。没有宴会的时候,蒋宋夫妇就在这里享受属于两个人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宋美龄喜欢吃西餐,蒋介石则是吃中餐。所以厨房中既有中式大灶,也有做西式烤肉的烤箱和燃气灶。两人如果共同吃早餐,蒋介石会吃碗馄饨或者小笼包。宋美龄则是煎蛋、面包。</p> <p class="ql-block">洗浴间很宽大,如今看似普通的白瓷面盆和浴缸全部从英国进口,宋美龄对卫生特别地讲究,浴缸款式、大小,搭配的毛巾架、肥皂盒等等,都要符合她自己的生活习惯。</p> <p class="ql-block">为官邸提供热水和暖气需求的锅炉,历经九十年至今还能使用……</p> <p class="ql-block">如今,美龄宫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的生活历程,也见证了南京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别墅外的路两侧种的法国梧桐,主干分为两个矮墩墩的树杈,分支长的参天翠绿笔直——</p> <p class="ql-block">感谢美友们的浏览与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