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清杭州园林》

闲听落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 / 小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清杭州园林》是网上购书时无意看到的,便买来读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李斗曾在《扬州画舫录》里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候有点误读了,只是从字面上去肤浅地理解杭州。以为杭州的风景就是以山湖为胜,在市肆上是不如苏州,在园林上是不如扬州的,其实不是这个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扬州画舫录》是一部介绍扬州园林的古书。所谓“杭州以湖山胜”,是说“山湖”是杭州的地理特色,特别是“山”,这是以平原为主要地势的苏州、扬州所欠缺的。杭州风景优美的湖山紧挨着杭州城,众多的园林因山就水,就利用原始的地貌,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相契合,园内园外浑然一体。苏、扬的园林是“人工中见自然”,而杭州园林则是“自然中缀人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书中前言如此不着痕迹地诠释,方恍然大悟。“以湖山胜”,是指湖山给杭州园林带来的与众不同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杭州古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湖,西湖、山水、城融为一体,构成独特的“三面云山一面城”、“乱峰围绕水平铺”的大格局,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钱塘江水系在城南外自西向东奔腾而去;另外,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所以西湖群山之中树木资源丰富,山泉遍布,怪石嶙峋。杭州园林借助真山真水来丰富园林景观,这是苏、扬园林做不到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上杭州园林的分布,也就是选址,大多是西湖边的江湖地,或者周边的山林地。这个与写成《园治》的园林大师计成选址准则是一样的,“江干湖畔,柳深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徵大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听闻清代西湖周边私家园林有130多处,这个数据让人</span>咂舌。<span style="font-size:18px;">比如说,最富古趣的“郭庄”,位于西湖西岸卧龙桥畔,可以将西湖美景纳入园内;又如清乾隆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小有天园”,建筑于南屏北麓慧日峰下,可将西湖“南屏晚钟”、“雷锋夕照”借收其中。这种“借景”法,真正让人心生妒忌。不过,细细想来,扬州瘦西湖湖畔的城市园林,也是借景的,比如“瘦西湖”湖面的“凫庄”,虽不依山,但却傍水,也可以看见瘦西湖景观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部分杭州私家园林不分布于城中,而是选址于山林地间,所以布局较为疏朗。比如“吟香别业”,位于孤山东部,东面邻水,又挖池子,引西湖水入园内。这是主打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如“留余山居”,亭、楼、长廊依山势而建,在山最高处设“望湖楼”、“望江亭”,以纳西湖、钱塘江之景。这又是另一绝妙之处。想举例来媲美一下,却无从下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令人恼火的。杭州私家园林内石峰,有采用太湖石等堆砌而成假山,这与苏、扬园林类似;但是部分园林却运用山林地内的山石群、峭壁、深岩、洞穴,稍加整理,便成为园林内的山石景观。这又主打一个“地利”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杭州自古多书院、多书市、多书生,所以杭州除了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书院特别多。这里不得不提到杭州“万松书院”。因为李渔在他的作品中处处突现鲜明的杭州地域特色,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在“万松书院”同窗共读三年余,结下了很深的情谊。至于后来的故事,那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文化名人的推动,让肃穆的书院有了人情的温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在五年前去过西湖湖畔两次。漫步于西湖边,穿越那些园林的亭台楼阁及长廊,看惯了人工堆砌的园林,对依山傍水的自然景观并不能真正认识。似乎刚在园林内,怎么蓦然又到了湖畔。哦,此书讲了,许多西湖边的明清园林,并没有设置围墙禁锢游人的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