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在塞伦盖蒂的最后一天,阿尔伯特大清早带着我们驶向一条河边,他说让我们去看一大群河马。不过刚门出不远,他突然停住车,走下去在地上捡了个东西上车告诉我们,昨晚这里有野猪来过,原来他在路上看见了一根野猪的猪鬃,地上的一根猪毛都没有逃出他的法眼,这让我们对他的敏锐惊叹不已!</h1><h1> 说实话,我对河马真的完全无感!在进出四季酒店的必经之路上有个小石桥,桥的附近就是一堆河马,河水被河马的粪便污染又黑又臭,从那经过只觉得臭气熏天,实在让人对他们喜欢不起来。</h1> <h1> 出人意料,他带着我们去的地方在一个河湾处,河面较宽,岸边参观点处于上风向,丝毫闻不到臭味,反而居高临下将下面一百多只河马看得清清楚楚。</h1><h1> 河马是淡水中最大的杂食性哺乳动物,体型巨大,四肢短;头粗硕;嘴大,可以张开呈90度角;河马的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下门齿像铲子一样向前面平行伸出;河马的眼睛、鼻孔、耳壳等都生在面部的上端,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河马皮肤很厚,呈黑褐色兼赤紫色,光滑无毛,仅在嘴端、耳内侧和尾巴上有一些毛。“河中之马”是希腊人对这种强悍野兽的称呼。</h1><h1> 河马是地球上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生物。它们在5500万年前在地球上行走。河马的近亲是鲸鱼和海豚。在非洲,有一些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约1600万年前。</h1><h1> 河马体躯庞大而拙笨,体长2-5米,包括一条长约35厘米的尾巴;体重1,300-3200千克。但比较矮,四肢特别短,肩高只有140-165厘米,还不及象的一半高。它的身体由一层厚厚的皮包着,皮呈蓝黑色,上面有砖红色的斑纹,除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身体上几乎没有毛。河马的皮格外厚,皮的里面是一层脂肪,这使它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水中浮起。当河马暴露于空气中时,其皮上的水分蒸发量要比其他哺乳动物多得多,河马的皮上没有汗腺,但却有其他腺体,能够分泌一种类似防晒乳的微红色潮湿物质,并能防止昆虫叮咬。河马不能在水外待太长的时间。出于这个原因,河马必须待在水里或潮湿的栖息地,以防脱水。</h1> 这货准备出来溜达晒太阳了 你们玩儿,我晒会儿 仔细看,有捕猎者对河马群虎视眈眈 嬉戏的河马 他俩可没打架,这是在谈恋爱 <p class="ql-block">打架是这样的,会有非常大的动静</p> <p class="ql-block">安静的河马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单身狗的心声:你们别撒狗粮啊,我看得眼红</p> 另一处安静的环境里,猎手和猎物见面了 <h1> 我一直纳闷,与河马相比鳄鱼的小身板能吃掉河马?答案是:能!这也是回国后问了度娘才知道的,鳄鱼猎杀刚出生不久的河马少爷,不过,它也要运气好才行,否则会被河马群反杀。</h1><h1> 看河马的时间并不长,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去看迁徙的角马。</h1> 角马 <h1> 角马也叫牛羚。其头部粗大且肩宽;后部纤细;颈部有黑色鬣毛;全身有长毛,光滑并具短的斑纹;全身从蓝灰色到暗褐色,脸、尾巴、胡须和斑纹为黑色,颜色因亚种、性别和季节的不同有所变化。</h1><h1> 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喜欢群居,通常10-20只团体活动;在旱季,会自觉地集合成几十万只,甚至上百万只的大团体,寻找新的草场。角马鼻子灵敏,不仅能闻到狮子、猎豹等天敌的气味而且能够嗅出远方雨水的气息。 角马喜晨昏活动,主要以草、树叶及花蕾为食 。角马交配发生在集体迁徙的途中,幼仔会在食物充足的雨季降生,角马幼崽在出生10分钟后,就能够站立行走,它们的寿命在15-20年左右。</h1> 金合欢树下的角马群 混在斑马群里的角马,角马喜欢吃的顶部的嫩草,斑马则喜欢中间部分 羚羊过来将角马斑马吃剩下的草根扫荡一遍 鲜花丛里,大家各吃各的,一派岁月静好 <h1> 每群角马都由一只成年雄角马率领,角马群移动时,由强壮个体领头和压阵,其他成员在中间一个挨着一个地随后跟着顺小道行走。角马群平时活动时,一般有一只强壮者屹立高处瞭望放哨,如遇敌害,领头角马会率领角马群冲向前去,势不可挡,直至脱离险境。凭借强壮的体躯和力气,角马可以随时赶走到来争食的毛冠鹿、麝、鬣羚和其它有蹄动物。成年角马的天敌有豺,狮子,鬣狗等食肉动物。角马体型臃肿,看着它们在行进时弓腰驼背步态蹒跚,但在需要时却能跃过2.4米高的枝头,角马行进时的队伍非常有纪律,健壮的公角马分别走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队伍的中间是母角马和幼角马。角马群不会主动攻击人,危险性低。但单独的角马的性情跟生活在群体中的角马不同。一些角马由于从群体中走散,而不得不独自“流浪”,这些角马性情暴躁,极易伤人。</h1> <h1> 去观赏角马迁徙大部队的路上,我们遇到一些零星的角马群,还被一批迁徙角马拦住了我们路</h1> 想看看是否有小角马出生,但未能如愿 角马部队拦路了 <h1> 阿尔伯特先带着我们去了一处比较僻静的地方,远远看到对面山头黑压压的角马,我们问大约有多少,他说大概有几万只吧,不过这并非是真正的大部队。</h1><h1> 他介绍说整个塞伦盖蒂草原的角马迁徙线路一共有东、西、中三条线路。其中西线是角马数量最多的一条。</h1> 远远地看一看 <h1> 远观了一会儿后,阿尔伯特发动汽车,拉着我们来到西线,近距离参观发生在塞伦盖蒂和马赛马拉草原上的闻名于世的大迁徙。</h1> 这张图清晰的反映了迁徙的线路 <h1> 千百年来的一年四季,300多万只角马和斑马以及部分羚羊为了雨季过后那丰美的嫩草,辗转在塞伦盖蒂和马赛马拉草原,沿途忍受着被狮群、鬣狗等食肉动物的袭击和撕咬,不幸的牺牲品为幸存者赢得了生存空间,让他们得以继续前进,这一幕幕将马为草亡演绎得淋漓尽致。 </h1> 毛估马群的数量大约是20万左右 <h1> 阿尔伯特介绍说:角马的纪律性特别强,迁徙队伍的宽度始终保持在5米左右,一些年轻的雄角马会主动在队伍两边跑动,一方面将出列的角马赶回队伍之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雌角马的注意。</h1><h1> 为了让我们离角马队伍更近看得更清楚些,把车开出了小路,结果被挂坏了底盘,害得他当天晚上几乎一夜未眠,连夜去修理厂修车。</h1> 这便是世界闻名的“天河之渡”了!(来自网络) <h1> 众所周知,角马群大量集结马拉河岸边渡河时,冲锋在前的狮子、鬣狗以及河里的鳄鱼河马以及尾随其后的秃鹫秃鹳都将其视为最佳捕猎时机,游客们也蜂拥而至目睹这一自然界的惨烈拼搏和厮杀:食物链顶端的一方静静蛰伏,出其不意,而猎物们靠着数量优势用少量的牺牲换来多数的幸存,从而延续着族群的生命。</h1><h1> 阿尔伯特介绍说马拉河并非完全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界河,它蜿蜒在塞伦盖蒂和马赛马拉草原上,角马群有好多处渡河点,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渡河的角马,只是数量的多寡和渡河地点都并不确定,一切随缘。7、8月是角马渡河数量最多的时期,那时候马拉河岸边全是载着游客的车,长枪短跑全都架在车上,有时候挤都挤不进去。听着他的介绍,脑海里呈现的是和国内大爷们大炮筒挤满湖边抢拍鱼跃出水面吃荷花的差不多景象。</h1><h1> 在塞伦盖蒂看到蔚为壮观的动物迁徙,已经让人深刻体验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厚重,而“天河之渡”不过是悲壮的生命之旅中的一刹而已,看与不看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