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0日,恰逢我的母校安徽师范大学96岁生日。特献上一片红叶,聊表学子的一片心意。</p> <p class="ql-block">华为手机MatePro12。朝天仰拍。</p><p class="ql-block">本美篇中的花卉照片均为本人摄制。</p> <p class="ql-block">90周年校庆回母校。</p><p class="ql-block">我做过美篇《母校喊我把家还》。2018.06发。</p><p class="ql-block">您如果有兴趣,可以搜一搜浏览。</p> <p class="ql-block">本文所引用部分史料,扫描自该书。</p> <p class="ql-block">校史沿革图。《校史》卷首彩页。</p> <p class="ql-block">关防。《校史》卷首彩页。</p> <p class="ql-block">刘文典(1889--1958)。1927年回家乡安徽,受聘组建大学。是省立安徽大学的开创者之一和第一任校务主持人。1928年12月因顶撞蒋介石,被解除安徽大学代理校长职务。《校史》P16、17。</p> <p class="ql-block">新年贺卡。航拍赭山校区及芜湖市。</p> <p class="ql-block">从镜湖看校园。</p> <p class="ql-block">雕塑,校庆70周年贺礼。艺术系1978级校友李向伟教授设计、制作。</p> <p class="ql-block">安徽大学校歌。程演生(时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作词,萧友梅(时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作曲 。《校史》P27。</p><p class="ql-block">校友会制作的小视频中所配音乐,就是这首《校歌》。</p> <p class="ql-block">我的母校96岁生日。献一片红叶,聊表心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背景色为红色的图片均截图自校友会制作的宣传视频。</p><p class="ql-block">谢谢校友会!</p> <p class="ql-block">截图自安徽师范大学校友会编制视频。</p> <p class="ql-block">花津校区东大门。</p> <p class="ql-block">省立安徽大学。</p> <p class="ql-block">省立安徽学院。</p> <p class="ql-block">国立安徽大学。</p> <p class="ql-block">安徽师范学院。</p> <p class="ql-block">安徽大学。</p> <p class="ql-block">皖南大学。</p> <p class="ql-block">安徽工农大学。</p> <p class="ql-block">安徽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上大学时的学校正大门。面朝镜湖,背依赭山。</p> <p class="ql-block">赭山校区。最东南的那座白楼,当年称为“零号楼”。我在402室住了三年。第一学年,住在8号楼(现已拆除,新建了体育学院楼)。</p> <p class="ql-block">赭山校区主教学楼。我们班的教室305。</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站立塑像。在赭山校区主教学楼西南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塑像。(张荣国拍摄)</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名言。</p> <p class="ql-block">皖江中学堂。</p> <p class="ql-block">校图书馆楼。</p> <p class="ql-block">芜湖市最高楼特意打超大型字幕祝贺。</p> <p class="ql-block">我的祝福留言。</p> <p class="ql-block"> 2007年10月19日,我回母校,参观中国诗学研究中心。</p><p class="ql-block"> 左起:潘啸龙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守鹏(文学院党委书记)、丁放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余恕诚教授(恩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张荣国、谢昭新教授(文学院院长)、汤仲胜(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胡传志教授(文学院副院长)。</p> <p class="ql-block"> 2007年10月19日,我登门拜访恩师、著名中国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学者,中国当代著名“龙学”专家,原中文系主任祖保泉教授。</p><p class="ql-block"> “龙学”,对南朝刘勰写的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名为“龙学”。</p><p class="ql-block"> 祖老对“龙学”研究近五十年。专著《文心雕龙选析》(1985年)、《文心雕龙解说》(1993年),在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祖保泉(1921.06—2013.10),安徽巢县人。</p> <p class="ql-block">文学院党委书记李守鹏、院长胡传志、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丁放陪同。</p> <p class="ql-block">2009年1月8日,看望恩师余恕诚教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0年5月18日,看望恩师、著名唐宋文学研究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余恕诚教授。校党委书记吴良仁等陪同。</p><p class="ql-block"> 余恕诚(1939.01—2014.08),安徽肥西县人,无党派人士。其专著《唐诗风貌》、《李商隐诗歌集解》(与刘学锴合著),获得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先生赐我其新作《唐诗风貌》修订本。</p> <p class="ql-block">王永安(1929— )山东省阳谷人。体育教授,专长田径和教学。曾任安徽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p><p class="ql-block"> 民盟盟员。曾任民盟芜湖市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委(1988.08—1992.02),第九届委员会主委(1992.02—1996.07)。</p> <p class="ql-block">2011年1月16日,看望安徽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沈家仕。校长王伦,校党委副书记余淑珍陪同。</p> <p class="ql-block">看望原党委书记、校长丁万鼎教授。</p><p class="ql-block"> 我要特别感谢丁校长!</p><p class="ql-block"> 1999年秋,我时任安徽省体育局局长。在丁校长全力支持下,采用联合办学的方式,促成了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合肥分挂牌。而后在2001年,又全力支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并且实现当年建校、当年招生。这是安徽省竞技体育发展史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99年10月12日,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合肥分院成立大会。</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苏平凡(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明方(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荣国,高钟(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王世华(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p> <p class="ql-block">揭牌。</p><p class="ql-block">左起:甄国栋(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校长),丁万鼎,张荣国、吴峰(安徽师范大学))让人偷了。</p> <p class="ql-block">2001年9月17日,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揭牌典礼。</p> <p class="ql-block"> 看望原校党委副书记袁起河。</p><p class="ql-block"> 我在安徽师范大学求学期间,曾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副主席。袁老师分管学团工作,对我充分信任、放手工作,多有指导。</p> <p class="ql-block"> 2012年1月7日,看望原副校长杨志(已经92岁高龄)。校党委书记顾家山、校长王伦、党委副书记余淑珍陪同。</p><p class="ql-block"> 杨志,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83年离休,享受副省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 看望著名文学理论研究专家周承昭教授。</p><p class="ql-block"> 周承昭,民革会员。曾任民革芜湖市委员会第六届副主委(1984.01—1988.08)、第七届副主委(1988.08—1992.07)。</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望恩师、著名中国古典文论研究专家梅运生教授。</p><p class="ql-block"> 梅运生(1932—2016),字造时,安徽贵池人。 其代表作《钟嵘和诗品》、《梅运生诗词论著辑要》(2016年)。</p> <p class="ql-block">看望原中文系党总支书记郑鸣玉。</p><p class="ql-block">郑书记是我在学校时的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已经90高龄,身板硬朗,中气十足。擅长画虎。</p> <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返校,与恩师、著名唐宋文学研究专家刘学锴教授合影。</p><p class="ql-block"> 刘学锴(1933.08 — ),浙江松阳人。学者,主攻中国古代文学。曾宪梓一等奖获得者。曾任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委理事。</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李商隐研究》。</p> <p class="ql-block"> 我的同班同学——中文系1979级1班毕业合影。</p> <p class="ql-block">毕业30周年重返母校活动合影。</p><p class="ql-block">由于我是第一任班长,所以至今同学们都喜欢喊我“老班长”。</p> <p class="ql-block">参加90周年活动校庆的3同学合影。左起:汪枫、张荣国、聂庆义。</p><p class="ql-block"><br></p>